儿童用药的安全线.docx
儿童用药的平安线儿童用药的平安线认知线:误服可能致死报告显示,在儿童家庭意外损害中,仅8.7%的受访家长关注中毒这一项,更多家长关注的是触电(27.3%)、跌落(22.9%)和烫伤(i9.4%).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对成人没有.副作用的药物,对儿童也没有副作用。这说明,家长对儿童误服药的关注和了解还不够。事实上,误服药对儿童的损害不亚于其他意外。药物多须要经肝脏代谢,儿童发育还不完全,一旦用错,将发生比成人更紧要的损害。一些药对成人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却会影响儿童安康。如喳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局部豪车药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儿童的黏膜较为脆弱,误服外用药会腐蚀食管;误服较大的药片,还可能因难以乔咽造成呛咳,引起窒息,威逼生命。年龄线:4岁前更紧急我们常用吃货形容美食爱好者,4岁以下儿童多是缺乏判定力的吃货,误服药风险较大。报告显示,8成以上的儿童中毒发生在4岁以下儿童,10岁以上儿童发生率那么较低。刚获得语言和行动实力的儿童,对外界的新颖心强。他们发觉药物后,先做的事情往往是放进嘴里尝,而不是动脑思索,很简洁发生意外。要想幸免儿童因新颖心误服药物,首先,家长应告知孩子为什么要吃药。没病时,吃药反可能引起紧要后果。其次,给孩子喂药时不要骗他们说这是糖果。一旦给孩子错误认知,很可能带来两种不良后果:要么他们认为药就是糖,为今后误服埋下隐患;要么他们发觉药不好吃,今后抗拒吃药。最终,必需不要让孩子单独接触药。假如在喂药的过程中家长须要离开,必需将药物收好。种类线:3种药易吃错儿童药物中毒的缘由中,自己误服的占到了71.9%,其中精神类药物占44.2%,呼吸道疾病用药、感冒发烧用药占了31.2%,老人常用的心血管疾病用药占到了194%(该项比例在20xx年为6.5%)。24%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曾在家中拿到过父母或祖辈的药物。很多儿科医生发觉,儿童误服家中老人的药物,是造成中毒的重要缘由。由于老人中慢性病患者较多,可能须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假如不留意存放平安,吃完降压药就顺手放在桌子上,一旦被儿童误服,可能出现低血压等病症。建议家中有老人须要服药时,应留意将药物存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一旦发觉儿童拿到老人的药物,不仅要阻挡误服,还要告知孩子,这种行为特别紧急。另外,感冒药和退烧药始终是儿童误服药物的主要类型。这些药在正确运用时较为平安,但假如不是儿童专用剂型,很简洁引起过量,造成损害。预防这类药物误服,最好的方法是为儿童准备专用剂型,单独保存。这样不仅能幸免用错,还能保证符合儿童口味,提高其服药的依从性。行为线:吃药躲开孩子孩子学习新事物,多是从效仿起先,吃药也不例外。但这种效仿不带思索,特殊紧急。有13%的家长表示,吃药时不会避开孩子。这可能让他们单独一人时效仿吃药。有些药物为了改善口感,或与其他药物区分,把外观做得比拟好看。这时,孩子可能难以区分药和糖果,尤其是维C银翘片等包有糖衣的药片,被误服的风险更大。建议家长从小告知孩子,哪些是食物,遇到不明来源的东西,先问问家长能不能吃。为了幸免因效仿带来的悲剧,家长用药时应避开孩子,并将药物妥当保存。此外,有些药物还选用了儿童不易翻开的平安瓶盖,爱惜他们的用药平安。报告显示,101.9%的幼儿能在2秒内翻开平凡药物的瓶盖,获得药品,而仅有15.4%的幼儿能在8.8秒内翻开有平安瓶盖的药物。选用具有这类瓶盖的药物,为家长争取时间,幸免儿童误服带来了便利。建议有条件的家庭选择这类包装的药物。存放线:高远处较平安存放不当与儿童误服药的关系密切。47.9%的受访家长表示,常把药物放在简洁望见和获得的地方。60%的受访幼儿表示,曾看到家中的药物在抽屉和橱柜中。23.8%的幼儿表示,看到药物在家里的桌子和书橱中。30%的受访幼儿表示,大人不在时,H己拿到过家里的药。可见,将药物放在明显位置的做法虽省事,但会带来风险。建议有儿童的家庭保存药物时留意:1.分类保存。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外用药和口服药分开,以免用错。药物最好保存在小药箱中。2.将药放得更高更远。存放药物的位置应是孩子不简洁够到的高度,不宜将药物放在家中过于惹眼的地方。某些特殊药物必要时放在上锁的抽屉里。3.保存药品包装和说明书。报告显示,11%的家长将药物保存在非原装药物容器中,且没有写标签。说明书有用法、用量、保质期等重要信息,应保存好,便于用时查询。剂量线:看量具和体重有37%的家长表示,曾用过平凡汤勺给孩子测用药剂量。即使是对成人来说很小的用量差异,也可能对儿童带来巨大的损害。儿童专用剂型多已经调整好了剂量,或配备了专用量具,能解决此问题。不过,在运用这些量具时,应留意清洁。如混悬剂的滴管应留意清洗,用前还要留意摇匀。儿童用药的剂量除了考虑年龄,还须要留意体重。假如孩子较胖,应询问医生,选用相宜的剂量,否那么难以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假如孩子服药后1小时内,将大量药物吐出,应考虑补服,但假如是因为药物刺激引起,建议询问医生或药师后,选择相宜的喂药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重会不断变更,也应留意遵医嘱调整剂量。选择相宜的剂型和量具后,谨慎阅读说明书也特别必要。报告显示,79%的家长未谨慎看说明书就给孩子用药。家长应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幸免重复用药,还应记录孩子的用药过敏史,以防给他们带来损害。宝宝平安用药的五大原那么原那么1、慎重选择用药品种?宝宝用药需慎重,提防四误区宝宝用的药应留意选择,不行简洁地用成人的药品干脆减量服用,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例如在运用解热镇痛药时,成人用的去痛片中局部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殿;新生儿运用阿斯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能造成儿童血尿。再比方12岁以下的小儿尤其要留意禁用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诺辄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苔及肾脏损害;新生儿运用氯霉素和磺胺类可引起灰婴综合症和溶血。原那么2、联合用药要限制?熨季儿童用药平安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响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如局部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取,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宝宝用药品种应尽量削减,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原那么3、用药剂量严格计算?宝宝的用药剂量怎样算?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遵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外表积三种方法计算。按年龄计算比拟简洁(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妈妈同时应留意计算联合用药时同一类药物的总用量,例如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同时运用阿苯片退烧时,因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剂量应适当削减“原那么4、养分药不行滥用?警觉!别乱给孩子服补药吃补品宝宝生长中须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取,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养分药。有些儿童因某种缘由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须要补充时,应询问医生适当补充。然而不少家长误以为此类养分药多吃点没害处,就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事实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调。临床显示,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锌易发生脓疮病;长期服用鱼肝油会引起慢性中毒,大剂量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C会造成泌尿道结石。原那么5、喂药方法要适当?给小宝宝喂药须要留意的问题小儿一般都不宠爱服用药物,家长不应捏着鼻子、掰开嘴强灌,也不能在小儿睡熟、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紧急。对大孩子应劝服讲道理;喂小孩子可将药物研碎(肠溶片、控释片、薄膜衣片除外)裹在易消化的食物中服用;哺乳期的婴儿除可将药研粉溶入精水外,还可将药粉附着于奶嘴上,使药物与奶水一起服下。儿童用药原那么儿童用药应慎重选择,不行滥用,必需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运用。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完量不用,用一种能解决的就不要用两种,合并应用儿种药物时应留意幸免由于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副反响或药效相抵消的问题;用口服剂能解决的就不要打针,肌内注射能解决的就不要用静脉滴注,能局部用药不主见全身用药,能用平凡抗菌素就不要用高级的特殊抗菌素;应遵照药品说明书严格按时用药,严格把握剂量;尽量选用儿童专用剂型药品,如:糠浆剂,干糖浆,果味型片剂、冲剂、滴剂、口服液;儿童服药最好用白开水送服,糖水服药不利于治病。儿童用药的根本原那么:辨明病情,有的放矢C选药慎重,把握剂量。2儿童常见疾病及对策2.1 感冒常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内感染,并常伴有头痛、发热、鼻塞、喉痛及全身难受等病症。首先要通过化验确定感染的病菌类型对因治疗,并依据感冒体征对症治疗。假如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用些抗病毒的药就可以,如:大青叶合剂、双黄连、银黄冲剂、病毒灵(吗咻肌)、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抗病毒口服液、抗感解毒冲剂等。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素。一般呼吸道感染常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可以运用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莫仙),头抱氨节颗粒剂作为青霉素的代用品,由于不需作过敏皮试,口服便利,肠道吸取好,副反响发生率低,常用于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常用红霉素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各种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2.2 咳嗽首先要弄清状况,如有无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更重要的还要查明是什么缘由引起的,然后合理运用止咳药与化痰药。咳嗽有去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儿童呼吸道较窄,发炎时黏膜肿胀,分泌物较多,简洁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时应多运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因为运用镇咳药后不利于痰液排出,可能会加重感染。因此,对于小儿咳嗽,只要不是过于频繁、猛烈的咳嗽,切莫盲目止咳,过早运用止咳药。2.3 哮喘哮喘是一种发生于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假如没有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一般不主见运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儿,只要不发热、没有肺炎,也不应运用抗生素。以抗哮喘性炎症药物为主,辅以支气管舒张药物及抗过敏药物,可限制95%以上患儿的病症。吸入激素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这种治疗是无害和平安的,因为吸入的激素只是作用于气道局部,并且激素的吸入量比口服或静脉注射的用量要少得多。2.4 发热一般安康人的体温约为37H,高于37团那么为发热,发热是人体必要的爱惜机制。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整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发热可能由于感冒、扁桃体发炎、麻疹、肺炎、脑膜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响、风湿热等多种病因引起。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滥用退热药很简洁造成假象,掩盖病症,使疾病难以诊断。小儿发热时应杳明缘由,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响,这种反响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且退热药副作用大,假如小儿体温不超过380,一般不须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视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紧要影响孩子安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状况下,在踊跃治疗的根底上可用退热药,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布洛芬等,中药新血丹、紫血丹等降温都不错。同时接受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2.5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D缺乏,钙、铁、锌缺乏较常见。应经检验查明缺乏类型及缘由,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展适当补充,切不行不经诊断滥补。2.6 胃肠道疾病呕吐、便秘、腹沟等是儿童常见病。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等,在特别必要的时候才运用缓泻剂。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时也应当先调整饮食,限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见运用止泻药,因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