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施工方案.docx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一、填料来源和挖运方法本段土源来自于山坡挖方,对该挖方段进行表土清理、树根挖除、清理非适用材料的工作,(该取土场已经中心试验室取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质满足填方要求,土源土样各种试验记录、报告齐全根据土石方调配图方案,试验段土石方开挖由K162+960往K163+040方向倒退开挖。施工便道利用K162+020-K164+800处的既有机耕道,并用碎石土修整既有路面.现场施工用电采用自备75kW发电机一台,施工用水由线路右侧河道内接入。基底原位测试I挖除非适用土基底承战力测试J埋设沉降观测班分层填筑*-一J二碳压检测沉降观测二、工艺概述1.基底换填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送至弃土场,推土机整平。弃土场绿化。2、路基填筑挖掘机挖装启卸汽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检查含水量,含水量适宜时推土机摊铺整平,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按规定碾压。按以往施工经验,一般碾压三遍后开始检查压实度,之后每增加碾压一遍即检查一次压实度,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标准.3、卸土控制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IO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30cm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10延长米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地。4、埋设沉降桩开挖基底经碾压检测合格后,按20m间距在线路上埋设沉降观测桩,埋设位置分别为K163+240、K163+260,K163+280、K163+300.K163+320、K163+340、K163+360,K163+380心处。沉降观测桩由沉降底板、测杆、套管、套管接头、套管盖板、测杆头组成。沉降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尺寸为500mmX500mm×30mm,用C15混凝土预制。测杆采用40mm钢管制成,一端为外丝,另一端为内丝,每根长为50cm,套管采用塑料管。工作原理:埋在地表的沉降底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的传递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就是地表沉降值。5、摊铺整平本试验段中基底换填渗水土、路堤本体及基床底层圜斗均采用同一种填料。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本次试验段按松捕厚度30cm.40cm、50Cm分别进行试验。填料的摊铺采用推土机,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摊平过程中不断用铁锹挖洞检查松铺厚度。原则上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有困难时可在基床底层逐步形成。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3m的距离.在沉降观测桩周围Im范围内的路基采用人工填筑整平。6、碾压摊捕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本试验段采用18T(激振力为36T)振动压路机两台,两台压路机以中线为界,各压半辐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0.20.3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要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26遍(同步检测结果定),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即:静压=弱振=之射辰=用弓振=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7、压实检测在每一填层碾压三遍后即用K30平板载荷仪、核子密度湿度仪检测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在使用核子密度湿度仪进行检测的同时,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核准核子密度湿度仪的测试数据,检测频率为每层每遍(自碾压三遍后开始)18个点,直至达到90%的压实度.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的总结报告。试验段第一层达90%的压实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在其上进行压实度为93%和95%的压实试验,从而确定填M三适宜的含水量和合适的松铺厚时,不同吨位的压实机械达到90%、93%、95%的压实度时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施工组织。三、试验成果1.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编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孔隙率n值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的海城碾压遍数。2、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3、根据沉降观测结果计算整理观测数据,绘制填筑日期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以评估工后沉降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4、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站和业主代表审查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