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为什么要证明.docx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1为什么要证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体会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从而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2 .理解并掌握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试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证明等,理解数学的严谨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关注现实,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证明,理解并掌握应用实验进行证明、举反例验证、利用推理论证来验证某些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难点】体会数学推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了很多正确的结论,那么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几个例子!1 .探究一: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教师多媒体出示.图1中两条线段a,b的长度相等吗?图2中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请你先观察,再设法体验你观察到的结论.如图3把地球看成球形,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能放进一个拳头吗?先凭感觉想象一下,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与你的感觉是否一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凭着自己的观察和直观感觉说想法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图1中的两条线段相等;图2是正方形;图3中假设地球半径是R,则赤道长211R,铁丝长(211R+1.)米,那么这个铁丝围成的半径是(R+)米,所以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为米16厘米,能放进一个拳头).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由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吗?2 .探究二:归纳得到的结论正确吗?(1)听故事公鸡归纳法:某主妇养小鸡十只,公母各半.她预备将母鸡养大留着生蛋,公鸡则养到一百天就陆续杀以佐餐.天天早晨她拿米喂鸡.到第一百天的早晨,其中的一只公鸡正在想:第一天早晨有米吃,第二天早晨有米吃,第九十九天早晨有米吃,所以今天,第一百天的早晨,一定有米吃.这时,该主妇来了,正好把这只公鸡抓去杀了.第1天有食吃,第2天有食吃第99天有食吃,一定能推出第100天有食吃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算一算验证归纳法:出示代数式Rn+1.1.,让学生分别计算当n=1.,2,3,4,5时代数式的值是多少提问它们的值都是质数吗?追问学生:我们是不是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当n为任意自然数时n+11的值一定是质数呢?让学生再多取几个数代入代数式中,验证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比如当n=1.1.时n+11=121,结果是合数.)思考:由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再次验证归纳法.如图在MBC中点D,E分别是ABsAC的中点,连接DEz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MBC都成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DE与BC平行,且等于BC长度的一半;引导学生尝试猜想:连接三角形两条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平行第三条边,且是第三条边长度的一半;组织学生进行归纳并验证结论,发现这样的结论对所有的三角形都成立.)小结:归纳得到的结论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3 .交流与发现.通过上述几类问题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是否都正确?怎样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呢?(2)总结: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二、例题讲解【例U观察图1中的两条线段a与b,你认为哪条线段长些?图1分析:观察往往会产生错觉,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想要判断两条线段是否一样长,最科学、合理的方式是量一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答案】两条线段一样长【例2】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答案】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三、课堂小结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从而明白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优缺点、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方法,并能积极地参与与总结性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