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_T+4039—2024花生种质耐寒性鉴定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CCSB05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40392024花生种质耐寒性鉴定技术规程TechnicaIspecificationforcoIdtoIeranceidentificationofpeanutgermpIasm2024-11-30实施2024-10-30发布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海秋、张鹤、赵新华、王晓光、康树立、蒋春姬、刘喜波、赵姝丽、王婿、钟超、高士博。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联系电话:024-88487135。花生种质耐寒性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种质萌发期和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本文件适用于花生种质耐寒性的鉴定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4407.2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NY/T855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萌发期耐寒性鉴定1.1 样品准备选取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样品600粒,充分混合均匀,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IOmin,自来水冲洗3次,去离子水冲洗3次。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2的规定。1.2 试验设计采取样品变温培养的方式。将待测样品于25。C条件下浸种12h后,均匀摆放至铺有双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人工气候箱内,进行纸间(BP)发芽试验。低温处理组于6条件下黑暗培养7d后,转入28条件下恢复7d;对照组一直于28条件下黑暗培养。每个处理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100粒种子。1.3 样品培养温度处理同本文件4.2的规定,其他条件按照GB/T3543.4规定执行。1.4 指标测定以露白(胚根伸出0.5mm)为标准,自第1粒种子发芽开始,逐日调查种子的发芽数,至连续3d没有新增发芽种子数为止,计算如下种子活力指标:发芽势(Gp)=G4n×100%,其中G4为第4d发芽种子数,n为供试种子数发芽率(Gr)=G1on×1.OO%,其中G1。为第IOd发芽种子数,n为供试种子数发芽指数(Gi)=GtDt,其中Gt为时间t内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为总和活力指数(Vi)=SXGi,其中S为发芽结束后10粒发芽种子的平均胚根长度(mm)1.5 耐寒性评价1.6 5.1性状相对值计算为了消除不同种质之间基础性状的差异,采用性状的相对值对各种质的耐寒性进行评价,计算方法见公式(1)。Xi=(XJci)X100%(1)式中:应一第i个性状的相对值Xi低温处理组第i个性状的测定值Ci一对照组第i个性状的测定值1.7 .2隶属函数值计算按照公式(2)和(3),计算各性状的隶属函数值。txi)=(Xi-Xmin)/(XmaX-Xmin)(与耐寒性呈正相关的性状)(2)(xj=1-(Xi-Xmin)/(XmaX-Xmin)(与耐寒性呈负相关的性状)(3)式中:(Xi)第i个性状的隶属函数值Xmin第i个性状的最小值XmaX第i个性状的最大值1.8 .3加权隶属函数值计算按照公式(4)和(5),计算各种质的加权隶属函数值。Wi=P,1PI(i三1.2,3,11)(I)D=%r(xi.Wi)(i=1,2,3,n)式中:Wi第i个性状的权重系数Pi第i个性状的贡献率D一加权隶属函数值4. 5.4评价指标当D值00.75,为萌发期耐寒种质;D值0.35,为萌发期寒敏感种质。5苗期耐寒性鉴定5.1幼苗期5. 1.1样品准备选取种子样品300粒,其他要求同本文件4.1的规定。5. 1.2幼苗培养将待测种子样品在25条件下浸种12h,选取高16CmX底面直径14CnI的塑料盆钵20盆,装等量蛭石后,每盆均匀播种5粒,置于人工气候箱内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8°C23°C(昼/夜)、光周期16h8h(昼/夜)、光照强度400mo1.mzs1600mo1.m2s'1>相对湿度60%70%。5. 1.3试验设计采取变温处理的方式。盆栽样品幼苗生长至3叶1心时,分成对照组和低温处理组,每组10盆,每盆保留3株。对照组继续在人工气候箱内正常培养7d,低温处理组置于培养条件为:温度6°C6°C(昼/夜)、光周期16h8h(昼/夜)、光照强度400mo1.s-1600mo1.m"s'相对湿度60%70%的气候箱内培养7d。设3次重复。5.1.4性状调查培养7d后,选取对照组和低温处理组长势一致的幼苗各5株,连根从蛭石中取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吸干表面水分,要保持根部潮湿,测定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5. 1.5耐寒性评价5. 1.5.1评价方法按照公式(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指标方程,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励I=1.JB1.XPi)(i=1,2,3,-,n)(6)式中:B一第i个性状相对值的标准化处理Pi第i个性状的贡献率励I一主成分综合得分6. 1.5.2评价指标当型I值21.0,为幼苗期耐寒种质;型Htw-1.O,为幼苗期寒敏感种质。5.2出苗期5.2.1样品准备选取带壳种子。播种前IOd15d,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晒种2d3d后,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脱壳,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籽仁作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2的规定。5.2.2地块选择选择砂壤或轻砂壤土质、肥力中等以上、2年内未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块。产地环境应符合NY/T855的规定。5.2.3试验设计采取分期播种的方式。处理组于耕层5cm处地温连续3d稳定在4以上时单粒播种,对照组于耕层5cm处地温连续3d稳定在15以上时单粒播种。田间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常规管理相同。5.2.4田间调查自播种之日起,每日调查各样品的出苗数,至全部样品连续3d不再出苗为止,调查出苗率和出苗能力:出苗率(ER)=En×100%,其中E1.I为出苗数,n为供试样品种子数出苗能力(EA)=ERDi×100%,其中Di为从播种到第i天出苗的相应天数5.2.5耐寒性评价5.2,5.1评价方法根据出苗率和出苗能力,计算相对出苗率和相对出苗能力:相对出苗率(RER)=ERa34fiZERwefiX100%相对出苗能力(REA)=EA试验组/EA对IMXIO0%5.2.5.2评价指标当RER值N80%,且REA值23,为出苗期耐寒种质;RER值W30%,且REA值W1.,为出苗期寒敏感种质。6耐寒性综合评价6.1 评价方法按照公式(7)和(8),采用多重表型分析法,对萌发期和苗期耐寒性鉴定结果进行标准化,作为耐寒性综合评价的标准。S=(Si-Si1)(Si-S11)(7)式中:S一标准化值和一某种质萌发期或苗期耐寒性鉴定结果Si却如一各种质萌发期或苗期耐寒性鉴定结果的最小值S1.里作一各种质萌发期或苗期耐寒性鉴定结果的最大值S=IS1-SJ(8)式中:Sa一同一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耐寒性差异值Si一某种质萌发期耐寒性鉴定结果的标准化值Sz一某种质苗期耐寒性鉴定结果的标准化值6.2 评价指标当SA差异值W0.5,确定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耐寒性表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