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蜻蜓飞舞》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沪教版蜻蜓飞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蜻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包括蜻蜓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以及飞行姿态等。掌握运用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蜻蜓飞舞场景的方法,学会表现蜻蜓的色彩、纹理和透明感,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能够根据蜻蜓飞舞的情境,合理安排画面构图,添加背景元素,增强画面的故事性和意境。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线条、色彩、形状等艺术元素的运用能力,以及对不同材料特性的把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蜻蜓这一自然生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引导学生感受蜻蜓飞舞所蕴含的灵动之美,体会艺术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提升审美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和飞舞姿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掌握蜻蜓的细节。帮助学生掌握表现蜻蜓飞舞的技巧,包括蜻蜓的造型(翅膀的形状和动态、身体的比例)、色彩的搭配(体现蜻蜓的色彩特点和光影变化)、画面构图(营造出飞舞的动感和空间感),使作品能生动展现蜻蜓飞舞的情景。2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表现蜻蜓翅膀的透明感和飞舞时的动态变化,使蜻蜓形象生动逼真。启发学生根据蜻蜓飞舞的主题,创造性地添加背景元素,营造出富有意境的画面,避免画面的单调和生硬。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蜻蜓的高清图片、视频,展示蜻蜓不同角度的外形、各种飞行姿态,以及一些以蜻蜓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绘画工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笔洗等)、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铁丝等)、展不架。2 .学生准备:每人一套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蜻蜓在花丛中、池塘边飞舞的视频,视频中蜻蜓姿态轻盈,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光芒,播放完后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蜻蜓飞舞的画面是不是很美?蜻蜓就像大自然的精灵,它们轻盈的身姿和绚丽的色彩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我们的画笔和材料描绘出蜻蜓飞舞的奇妙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一蜻蜓飞舞。(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蜻蜓的形态与习性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蜻蜓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的身体结构非常独特。蜻蜓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一对大大的复眼,几乎占据了整个头部,这让蜻蜓有很广阔的视野。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翅膀又长又薄,是蜻蜓飞行的重要器官。腹部细长,不同种类的蜻蜓腹部形状和颜色都有所不同。蜻蜓一般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池塘、河边、沼泽等地,它们以蚊子、苍蝇等小昆虫为食。”展示一些蜻蜓的特写图片,详细介绍其身体结构:“你们看这张蜻蜓头部的图片,它的复眼是不是很像两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再看翅膀,翅膀上有很多细小的脉络,这些脉络支撑着翅膀,使它既轻盈又坚韧。”2 .艺术表现蜻蜓飞舞的方法造型表现:“在画蜻蜓时,要注意它的身体比例。头部、胸部和腹部的大小关系要准确,一般来说,头部较小,胸部稍大,腹部细长。翅膀的形状要画得优美,翅膀前端较尖,后端较圆润,而且翅膀在飞行时有不同的角度变化。可以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蜻蜓的身体轮廓,用较细的线条描绘翅膀上的脉络。”色彩运用:”蜻蜓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而且很多蜻蜓的身体和翅膀上有金属光泽。在绘画时,可以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丽。如果用颜料,可以通过色彩的混合调出蜻蜓身上独特的颜色;如果用彩纸,要选择颜色相近的材料。在表现光影时,翅膀的边缘和身体的凸起部分可以用较亮的颜色,体现出立体感。”构图技巧:”构图上要表现出蜻蜓飞舞的动感。可以采用对角线构图,让蜻蜓沿着对角线的方向飞行,使画面有动态感;也可以用散点构图,表现多只蜻蜓在不同位置飞舞的场景。同时,要注意留出空白,表现出空间感,让蜻蜓仿佛在自由的空间中飞翔。”(展示不同造型表现、色彩运用、构图技巧的蜻蜓飞舞主题艺术作品图片)(三)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蜻蜓飞舞的图片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蜻蜓造型观察:仔细观察画面中蜻蜓的身体结构。头部、胸部、腹部的比例是如何表现的?在一幅精美的蜻蜓绘画中,头部小巧玲珑,胸部圆润饱满,腹部线条流畅且逐渐变细,这种比例关系使蜻蜓看起来非常自然。观察蜻蜓翅膀的形态和动态。翅膀的角度是怎样变化的?在飞行中的蜻蜓,翅膀有的向上扬起,有的向下摆动,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不同的飞行姿态。翅膀上的脉络是如何描绘的?用较细的线条勾勒出脉络,这些线条有疏密变化,体现出翅膀的质感和轻盈感。色彩运用观察:研究画面色彩的运用。蜻蜓的主体颜色是什么?在一幅蓝色蜻蜓的作品中,主体颜色为深蓝色,在翅膀和腹部用浅蓝色进行过渡,表现出色彩的层次感。色彩的光泽是如何表现的?通过在颜料中加入一些亮色或使用金属色颜料,在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部分涂抹,模拟出蜻蜓身上的金属光泽,使蜻蜓更加逼真。色彩的搭配对氛围营造有什么作用?在一幅表现夏日池塘边蜻蜓飞舞的作品中,用绿色的荷叶、粉色的荷花与彩色的蜻蜓相搭配,营造出了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氛围。构图方式观察:分析画面的构图。是对角线构图、散点构图还是其他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是如何引导观众视线的?例如在一幅对角线构图的蜻蜓飞舞作品中,蜻蜓从画面的左下角向右上角飞行,观众的视线会随着蜻蜓的飞行方向移动,感受到蜻蜓飞行的动态。观察构图对表现空间感的作用。是如何通过蜻蜓的大小、位置变化和空白来体现空间的?在一幅表现多只蜻蜓的作品中,近处的蜻蜓画得较大、较详细,远处的蜻蜓逐渐变小、变模糊,并且画面中适当的空白让蜻蜓有了自由飞翔的空间感,仿佛它们在广阔的天地间飞舞。背景元素观察:观察画面中背景元素的添加。背景中有哪些元素?在一幅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的作品中,背景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嫩绿的枝叶,这些背景元素丰富了画面内容。背景元素是如何与蜻蜓相互呼应的?花朵的色彩与蜻蜓的色彩相互映衬,枝叶的摆动方向与蜻蜓飞行的方向相呼应,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背景元素对营造意境有什么作用?在一幅以傍晚天空为背景的蜻蜓飞舞作品中,橙红色的晚霞、模糊的山峦作为背景,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让蜻蜓的飞舞更具诗意。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蜻蜓飞舞场景艺术表现的理解,为创作做准备。(四)示范创作(10分钟)1 .以创作一幅“夏日池塘蜻蜓飞舞”绘画为例:构思画面:教师拿起画笔和画纸,开始示范。“我们要画一幅'夏日池塘蜻蜓飞舞',首先确定构图,这里我们采用对角线构图,让蜻蜓从画面的左下角飞向右上角,表现出它的飞行方向。”构图与起稿:“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蜻蜓的大致轮廓,先画蜻蜓的身体,注意头部、胸部和腹部的比例。然后画蜻蜓的翅膀,翅膀可以画得稍微大一些,表现出它在飞行中的舒展状态。在蜻蜓的周围,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池塘的轮廓,包括荷叶和荷花。”色彩填充:”选择绿色的颜料来画荷叶,用粉色和白色混合画出荷花。对于蜻蜓,用深蓝色画头部和胸部,用浅蓝色和紫色混合画出腹部,表现出腹部的光影变化。翅膀用淡蓝色,在翅膀的边缘和脉络部分用白色颜料稍微提亮,表现出翅膀的透明感和轻盈感。”细节描绘:”用更细的画笔描绘蜻蜓的复眼,可以用黑色和白色颜料表现出复眼的光泽。在翅膀上仔细地画出脉络,脉络的线条要有粗细变化,体现出翅膀的质感。在荷叶和荷花上添加一些纹理,如荷叶上的叶脉、荷花上的花蕊等。”背景完善:”在池塘里添加一些水波纹,可以用淡蓝色的曲线来表示。在画面的空白处,用淡绿色画出一些水草,增加画面的丰富度。最后,检查画面整体的效果,调整色彩和细节,确保画面传达出夏日池塘蜻蜓飞舞的热闹氛围。”技巧提示:“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蜻蜓翅膀透明感的表现,可以通过多次涂抹淡色颜料和适当留白来实现。色彩的过渡要自然,特别是在表现蜻蜓身体的光影变化时。在画背景元素时,不要过于复杂,以免抢了蜻蜓的主体地位。可以参考一些真实的蜻蜓照片或其他艺术作品,获取灵感。”(五)实践创作(15分钟)1.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一幅蜻蜓飞舞的作品。可以是你在野外看到的蜻蜓场景,也可以是想象中的画面。可以用绘画、手工拼贴或者其他你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现。”2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蜻蜓造型、色彩、构图和背景添加方面展现自己的想法。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如蜻蜓造型不准确、色彩搭配不协调等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建议。(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架上。3 .自我评价请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思路、选择的主题、表现形式、创作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比如为什么选择这种构图,在表现蜻蜓飞舞的氛围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4 .同学互评其他同学从作品的蜻蜓造型、色彩、构图、背景、氛围营造、创意、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这个同学做的是一个手工拼贴的蜻蜓飞舞作品,我觉得他的创意很好。他用彩色的纸剪出了蜻蜓的形状,用绿色的纸做荷叶,红色的纸做荷花,然后拼贴在一起。他把蜻蜓的翅膀剪得很大,表现出了飞翔的感觉,而且用银色的纸贴在蜻蜓翅膀上,表现出了翅膀的光泽。他的构图是散点构图,蜻蜓分布在画面的不同位置,感觉很自由。这个作品色彩很鲜艳,氛围很欢快,很不错。”5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如有的学生对蜻蜓翅膀透明感表现出色,画面很生动;有的学生在色彩搭配上有亮点,氛围营造得好;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部分作品蜻蜓造型不规范、背景与主题不协调或艺术表现形式过于简单,并提出改进建议。(七)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中对昆虫主题(包括蜻蜓)的创新表现案例,如昆虫标本与艺术装置结合、数字艺术中对昆虫动态的独特呈现、现代插画中昆虫形象的奇幻变形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蜻蜓主题在当代艺术中的新发展。6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蜻蜓飞舞”主题的艺术创作,可以尝试用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片制作蜻蜓翅膀、荧光颜料表现夜晚的蜻蜓等)或结合新的技术(如利用手机软件制作蜻蜓飞舞的动画效果)来丰富作品。还可以收集更多不同风格蜻蜓主题的艺术作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素养。六、板书设计蜻蜓飞舞一、蜻蜓的形态与习性头部(复眼)、胸部(足、翅膀)、腹部;生活环境、食性二、艺术表现方法造型(身体比例、翅膀形状动态、线条运用)、色彩(主体颜色、光泽、搭配)、构图(对角线、散点等)三、观察要点蜻蜓造型:身体比例、翅膀形态动态脉络;色彩运用:主体色、光泽表现、氛围营造;构图方式:类型与视线引导、空间感表现;背景元素:添加内容、与蜻蜓呼应、意境营造四、创作步骤构思画面、构图起稿、色彩填充、细节描绘、背景完善五、技巧提示翅膀透明感、色彩过渡、背景简洁、参考灵感六、评价要点蜻蜓造型、色彩、构图、背景、氛围营造、创意、整体效果七、教学反思在本次蜻蜓飞舞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蜻蜓飞舞视频的导入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蜻蜓这一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对蜻蜓飞舞场景艺术创作的热情。在知识讲解和观察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蜻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艺术表现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观察与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在分析背景元素与蜻蜓的相互呼应关系时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描述背景中有什么元素,无法准确说出背景元素与蜻蜓在色彩、动态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