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读.docx
-
资源ID:1303331
资源大小:15.6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读.docx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学教研日前,教育部印发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通知指出: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新教材也因应而生。新教材的推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聚集新课堂,用好新教材,当好引路人"成为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只有深入解读新教材,把握其内容结构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不断成长,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的新时代青少年。一、教材整体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从整体内容来看1 .原来的四个单元十课调整为四个单元十三课,对旧教材进行大幅整合。2 .单元末新增【单元思考与行动】板块,分为【情境思考】【实践活动】两个部分。3 .原七上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和七下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整合为一个单元成长的时空。4 .教材中将【运用你的经验】更名为【生活观察】,【拓展空间】更名为【启思导行】。5 .新增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三课内容分别为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二)从教材具体内容来看(1)教材分单元、课、框三个层次,删除旧教材课中的目层级。单元是教材的基本单位。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导语)、正文、各种栏目。单元导语(课导语):简要概述本单元(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正文:教材的主体内容,呈现了教材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总体上按照"总一分"总一分一总或者”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的逻辑结构进行讲述。栏目:结合教材内容,穿插在正文中间。(2)课数增加,由旧版教材的10节课增至新版教材的13节课,增加的内容为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的在集体中成长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3节课的新内容。(3)匹配课标新要求,注重启发引导。新教材在内容构建上,独树一帜地彰显了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启发引导的特色。它毅然摒弃刻板、乏味的灌输模式,转而拥抱鲜活、贴近实际的案例与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和法律现象。这些精心挑选的素材,不仅覆盖了传统道德与法律的精髓,更敏锐捕捉了当代社会的脉动,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新兴议题,使学习之旅充满时代感与现实意义。新教材致力于价值观的深耕细作,通过树立正面楷模与剖析反面教材的双轨并行策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正向的道德观与法治观。如谈及诚信这一跨越时空的传统美德时,教材非但回溯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诚信故事,更巧妙融入当下社会鲜活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诚信的光芒及其对个人品格与社会风气的深远影响。此外新教材还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公益活动中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成为有担当的时代青年。(4)栏目与素材更符合时代要求。新教材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科特性与内在规律。总体而言,教材的逻辑架构无显著变化,以"成长中的我"为基点,把学生逐渐拓展的生活与交往范畴当作课程构建的基石,按照自我认知、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以及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逻辑联系来编纂教材。新教材先论述自己,阐述亲情、师生关系、友情,再延伸到集体珍视生命、规划人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方便操作,容易施行。(5)教材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容量也进一步扩充。上册删除了学习新天地相关内容,实际上是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增加了在集体中成长的原七下内容。很好体现了个人、家庭、学校、集体的逻辑关系。对生命的思考进行了重新规划,把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单独安排一课,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把原教材绽放生命之花内容依据新课标进行扩展,增加为三课,第一,确定人生目标;第二,端正人生态度;第三实现人生价值。实际上体现了总书记有关劳动问题的基本观点,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意义,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二、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一)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引领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根本主旨与目标在于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取向,着重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从根源上解答培养何种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面,体现出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价值规范,着力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以第一单元少年有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梦想''这一主题,以"成长中的自我为发展基础,设立了"开启初中生活正确认识自己梦想始于当下三个主题学习板块,借此引导学生在新的人生阶段怎样认识自己、怎样成就自己、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铺垫,契合教材整体的主旨需求。(二)立足新课标,培养核心素养新教材在立意上追求五维并进,素养升华。新版教材在构筑教学目标框架时,坚持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精神、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五维并进综合理念,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作为核心追求。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设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的崭新愿景与深切寄望。首要,政治认同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坚固基石。新教材依托国家历史、政治制度等丰富素材,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意义、民族价值及历史脉络,从而巩固其政治认同激发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归属感。其次,道德修养乃青少年立身社会的根本所在。新教材致力于道德品质的熏陶与文明素养的积淀,通过阐扬传统美德、弘扬社会公德,引导学生内化高尚的道德准则,外化于行,树立正面典范。再者,法治精神的培育是青少年捍卫权益、融入社会的必备素质,健康人格的塑造与责任担当的强化,同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要素。新教材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艺术等领域,助力学生构建健全的心理机制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通过讲述社会责任、公民义务等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他们勇于担当积极贡献社会。以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为例,该单元的总体目标大致布局于两大维度:首先,借由典范人物的故事启迪,旨在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共同探索什么样的人生是美好的”的价值共识,进而培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热爰生活的健全品格,塑造其既独立又融入社会的健全心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深刻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学会将个人的梦想编织进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实现个人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研讨会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一场关于如何实现人生美好的探究性学习之旅。在这一旅程中,学生将亲手绘制自己的生涯蓝图,深刻体会到追求理想生活是一场持续不断的自我挑战与超越,每一次规划与努力都是对自我责任感的一次强化与升华。(三)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首先,教材语言中巧妙的融入经典传统文化瑰宝。譬如谈及少年要远立志时,相关链接中穿插格言联璧精髓:"志存高远,则无所不至;山川海洋,亦难阻其行。志向既定,则无坚不摧;锋利之兵,精良之甲,皆不能挡。"随后正文部分直接援弓I"志大则功高,业勤则行远”的古训,激励学子不仅要怀抱鸿鹄之志,也需勤勉努力,持之以恒地付出。再者,在案例甄选与活动构思层面,也不遗余力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譬如,在探讨学习这一主题时,巧妙运用繁体"阜"字的字源解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关于"学”的深刻阐述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的真谛。再次,在文化传承内容的编排上,教材并未止步于简单的经典引用,而是致力于探索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不仅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身作为民族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认同,使民族精神成为滋养其精神世界的不竭源泉,从而在心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三、教材具体使用建议(一)明确新教材的结构体例教材分单元、课、框三个层次,删除旧教材课中的目层级。单元是教材的基本单位。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导语)、正文、各种栏目。(1)单元导语:在每个单元的首页,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是简要介绍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第二段是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意在提示本课的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和要求,帮助学生总体上把握本课内容。(2)正文:教材的主体内容,呈现了教材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总体上按照总一分"总一分一总"或者"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的逻辑结构进行讲述。例如: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一框家的意味中的正文第一段就直接阐明"家的含义(是什么?)第二、三、四自然段则强调了家的重要性(为什么?)第二框让家更美好的教学要点是如何建好美好家庭(怎么做?):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3)栏目:教材共有七个栏目,结合教材内容,穿插在正文中间。每框开头都有“生活观察"栏目,每课结尾有"启思导行二每一单元结尾有单元思考与行动栏目,包括情境思考实践活动。"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是和正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栏目,主要是供学生阅读使用的,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讲解引导。(二)用好"生活观察”和探究与分享二1、"生活观察”作为每框的启幕,其功能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本框的主要内容。2、”探究与分享”是学生学习正文的关键步骤,也是迈向自主学习的重要路径。它往往通过采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作为载体,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活动,从而了解并内化课文所蕴含的关键道理与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