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话”的方式教童话》 论文.docx
以童话的方式教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例谈摘要:童话故事的情节性、神秘感,深受学生的青睐。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多种教学策略,从童话的文体特点出发,积极调动学生的童话思维,扎根于童话的情境中去读故事、编故事、讲故事,挖掘故事蕴含的深厚文义,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童话的奇妙,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深层次阅读的愉悦。关键词:角色认同童话思维深层阅读引言:童话故事是我们童年时代的梦,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成熟。美妙的童话世界,滋润了儿童的心灵,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培育了儿童美好的情感。但是童话作为语文教材,却往往被当作识字写字、句式段落训练的材料而忽略其本身的文学、审美价值。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只在第一学段对童话提出比较模糊的目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部编版语文教材弥补了这一缺憾,在单元语文要素中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补充与梳理:各年段将阅读策略、语言训练与人文素养进行了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立足于童话的文体特点,顺应孩子的天性、童心,运用恰当的手段、方法,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萌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使童话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养料”。在执教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时,我从儿童的思维特点出发,沿着下面这条主线,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童话之旅:一、朗读与表演,在童话情境中获得角色认同。童话故事往往采用第三人称讲述,讲述者是置身于事件之外的,在读童话时,需要引导小读者把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进行角色认同,所以,角色朗读与扮演一直是童话教学中一种常见而且有效的策略。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在阅读童话时,不要因为过多地关注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而忽略其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从文本出发,明确阅读要求。课上,我以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抓住“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朗读,代入童话情境:师: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请你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语,批注上原因。(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生:第16自然段中“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一一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中的立刻、马上说明宝葫芦很厉害,所以王葆想要得到它。生:一得到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也是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师:现在我是王葆,你们是宝葫芦,让我见识一下宝葫芦的威力吧!师:我要吃水蜜桃。生: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师:我想有一条大花狗。生: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一一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师:这就叫?生:要什么有什么。师:此刻的心情?生:幸福极了!(品读句子)师:宝葫芦可真是太神奇!(板书:神奇)神奇的宝葫芦还会实现哪些愿望?如果王五盼望能去游乐园,就一一?生:马上就到了游乐园门口。师:周贝贝想拥有一辆帅气的自行车。生:帅气的自行车马上就出现在他的面前。师:赶紧发挥你的想象,和同桌合作说一说。(同桌合作交流)生:我想数学考试得一百分,试卷上所有的错题都立刻修正了过来。生:我想周游世界,宝葫芦立刻把我变到了埃菲尔铁塔旁边。生:我想见一见很久没碰面的朋友了,结果她立刻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师:多么神奇啊,所以王葆特别想得到它。(板书:要什么有什么)任务启动后,孩子们进行了自主阅读和想象,在童话情境中梳理线索、寻求答案,教师适时跟进指导,引导学生聚焦主题,让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予他们心灵的冲击,最终实现由文本的神奇到自己个性化的体验。二、想象与补白,用童话思维培植“第二世界。童话世界里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它最大的表现手法是幻想,作者通过幻想让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事物会说话、会行动、有思想,赋予它们人类的一切特征,也赋予它们神奇的本领。编童话也同样需要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童话式的幻想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以文本为支点,构造新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改编、创编童话故事,在“童话思维中培植想象力。文中奶奶讲的故事情节简单,给学生的创编留有很大的空间:师:奶奶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奇妙了!一起来看看奇妙在哪?生:我发现很多人都可以得到宝葫芦,特别神奇!有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得到宝葫芦的人每次都在发生变化。生:他们得到宝葫芦的方式也不同:张三的宝葫芦是神仙给的;李四是游龙宫得到的;王五是肯让奶奶换衣服,所以得到了宝葫芦;赵六的宝葫芦是掘地掘来的。师:宝葫芦的故事总是那么奇妙!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这位神仙又是谁?他又是怎么撞见这位神仙的?故事中的这些人又是怎么得到宝葫芦的?请你从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中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除此之外,文末的省略号也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师:童话都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在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里,王葆还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现在你就是王葆,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学习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出示ppt:生:那一天,我去河边钓鱼,结果一条都没钓着,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一个宝葫芦,那我就会变出一大桶鱼,马上去同学们面前炫耀。生:那一天,我在小区里学自行车,结果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一个宝葫芦,那我就会无师自通,一下子就能学会。生:那一天,妈妈给我报了许多兴趣班,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一个宝葫芦,那我一定变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我,一个替我上兴趣班,一个替我写作业。师:你不光说出了王葆的想法,也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愿望。只有唤醒孩子的童话思维,才能让孩子真正走进自己理解和想象的童话世界,让这个第二世界变得清晰可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经验与表达能力。三、探讨与对话,在深层阅读中感受童话的智慧。童话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文学童话又称创作童话、品德童话,如:方帽子店、宝葫芦的秘密等;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如:棉花姑娘、在牛肚子里旅行。无论哪种题材,部编版教科书入选的53篇童话大多都具有经典的传承性,富有“生活的智慧”,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绝佳载体。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角色朗读、扮演外,还可以设计开放式的话题,将故事中包含的丰富意味挖掘出来,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层阅读的愉悦。师:王葆终于得到宝葫芦,那一定是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读一读书中的片段(出示数学考试片段。)读到这,你又有什么感想?生:虽然王葆得到了宝葫芦的帮助,但是却伤害了同学,这让他特别烦恼。生:那些考试答案都是宝葫芦从苏鸣凤那里偷来的,这让王葆非常生气。(出示ppt,指名读。)师:从这些约定中,你有什么发现?生:我觉得宝葫芦鬼鬼祟祟的,就是个贼。师:是啊,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宝葫芦原来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满足王葆的愿望。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放弃宝葫芦吗?生:如果是我,我还是舍不得放弃宝葫芦,因为它太神奇了!但是我会利用它来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帮助失窃的人找回丢失的财物;将遭受水灾的人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生:我会放弃宝葫芦,我觉得不劳动就坐享其成,那样的生活太没意思了。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生:我也会选择放弃,宝葫芦虽然让王葆如愿以偿,但是却助长了他不劳而获、懒惰的坏习惯。越是优秀的故事,越有挖掘的空间。在完成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议一议自己的想法,不仅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也引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正如张天翼所说,儿童文学作品“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例如使孩子们能在思想方面和情操方面受到好的影响和教育,在他们的行为和习惯方面或是性格品质的发展和形成方面受到好的影响和教育等等。走近童话故事,你会发现,每一个童话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种细腻的情感,一个美好的梦想,一片澄澈的心灵空间。只有站在孩子的视角,充分调动童话思维,才能真正走入童话的情境,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醇厚文义。童话是这样,童话课更应是这样!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张学青:擦亮童话一一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人民教育2011.3-4李萍:儿童视域: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作品选编解析小学语文2020.3-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