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传承校史文化 讲好党校故事.docx

    • 资源ID:1304298       资源大小:11.4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承校史文化 讲好党校故事.docx

    传承校史文化讲好党校故事党校是党的宝贵家业,党校历史是党的历史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河南省委党校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校史文化,创新方式和载体,不间断增强党校历史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讲好党校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改革创新、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建设校史文化阵地。河南省委党校历来重视校史的挖掘与保护,积累了建校75年来许多珍贵的校史资料,勾勒出几代党校人的奋斗史,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个是编纂校史书。早在1988年,河南省委党校就成立校史撰写组,多方搜集史料,认真考证校勘,于1994年出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党校四十年一书,以时间为主线条详细梳理了建校以来干部培训事业的发展脉络。为把新世纪的教育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在1999年建校50周年之际,校史续写组在原书基础上补充续写,出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党校五十年一书,全面呈现了半世纪的风雨创业之路,彰显了老一辈党校人忠诚于党的事业和党校事业的拳拳之心。第二个是建设校史馆。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推进以史明志、以史育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传承党校红色文化,河南省委党校于2013年正式启动校史馆建设工程,历时两年建成。校史馆布局和陈设突出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大历史观,把党校历史深度融入党的发展历程,以党的一大召开后李大钊等人在河南开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叙事起点,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为主线条,以“实物+实景”形式全面展现河南省委党校诞生、成长、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图景。校史馆建成前后十余年间,许多离退休老同志纷纷把珍藏多年或近几年以来辗转各地辛苦搜寻的报刊、文稿、徽章、照片、票证等重要资料无偿捐献给校史馆,极大丰富了馆藏。目前校史馆共收藏实物资料378件包括其他省级党校实物资料71件)、照片文字展板365件,已成为记录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构筑精神家园、讲好党校故事的重要阵地。三是打造红色文化矩阵。在建好用好校史馆的同时,河南省委党校还注重做好“融通史料资源、发挥集成作用”的文章,在校史馆周边建设图书特藏馆、集中展示馆藏的1099部、9000余册古籍文献。联合河南省新华书店开设校园红色书吧、党建书屋等特色学习场馆,把党的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相关书本第一时间送进校园,形成集党的历史、党校历史、党的理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沉浸式学习空间。发挥校史育人作用。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校史不仅记录了党校的历史变迁,更可以激发党校员工和学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优良传统,坚定政治忠诚。第一个是成为党校教师的“充电桩”。河南省委党校近几年以来加强优秀青年教师引进力度,一大批年轻博士来到党校。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才、提升综合素质,党校对所有新入职青年教师开展教育学、心理学、党校历史等一系列岗前“通识教育”,将其与教学技能、科研素养、管理能力的培训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党校历史教育方面,组织青年教师聆听老教授、老干部讲授党校红色故事,在校史馆“加油充电”,现场感悟党校红色历史文化,真正树立起职业自豪感,时刻牢记个人党校教师的身份,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带着光荣感和使命感去传道授业解惑,当好校史故事的讲授者、党校精神的传承者、校园文化的弘扬者。第二个是成为党校学员的“必修课”。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是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史馆的每一件实物、每一幅图片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党性教育意义。随着河南省委党校红色文化矩阵的建成完善,”去校史馆开展一次主题党日”“到红色书吧进行一次集体研学”成为所有基本培训班次学员的党性教育“必修课”。每逢上课和自习结束后,学员们纷纷“云集”于此,有的三五人聚在一起驻足观展,有的在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集体活动。大家通过参观考察、听取讲解、沉浸体验,把课堂讲授和现场感受结合起来,更深刻地接受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三是成为展示党校形象的“主窗口”。校史不仅是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特色教育资源,也是全面展现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河南省委党校依托校史馆藏资源,选配专业解说员,精心打磨解说词,详细讲述党校的光荣历史,同时还不间断填充最新挖掘的历史资料及新的工作业绩,保持历史表达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0余个省级党校、100余个省内行政事业单位,2000余人来校参观访问,通过全面了解河南省委党校发展历程,更加深刻认识党校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传承校史精神力量。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党校事业不间断推向前进。河南省委党校一直不间断推进校史工作保护与创新,以期更好传承校史精神,汲取奋斗力量。第一个是推进厚重校史实物化。校史不是陈旧泛黄的图片,不是冰冷无言的手稿,而是有血有肉的叙事。近几年以来,河南省委党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校园布局和红色文化建设中充分融入河南特色、党校特色,精心设计打造一系列校内红色景观,使校史资源具象化、立体化。比如,引入一块大型太行山石作为“实事求是”校训石,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马克思恩格斯塑像、焦裕禄铜像、“廉泉”景观,打造三道文化长廊、三个主题教室、两条红色道路以及一屋、一广场的“33211”红色文化教育阵地,用实物形态呈现党史和校史背后蕴含的精神财富,让校史成为可读可感的真实体验。第二个是联合开发利用校史。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在深入挖掘自身潜能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外部力量赋能校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与河南省档案馆深化合作,建立现场教学基地,借助其在档案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校史资料的分类管理、保护开发、研究利用;与河南日报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其新闻舆论媒体优势,开辟特色专项栏目,发出党校好声音、讲述党校好故事、展现党校好形象,扩大党校影响力,让党校成为人人传颂的红色学府。三是开展“我与党校的故事”主题活动。秉承“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理念,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在建校75周年之际,组织老中青教员工面对面访谈交流,讲述“我与党校的故事”。邀请老教授为新入职青年教师讲授校史,在宣传平台开设校史专项栏目,讲述箪路蓝缕的办学历程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截至目前共有百余名离退休和在职教员工、学员等贡献了包含文字、语音、照片、书本等200余项史料。这些史料讲述着一段段感人事迹和动人故事,勾画出一幅幅充满生气的历史画面,让新时代党校人更加全面地了解党校历史,凝聚起爱校兴校的强大正能量。铭记历史守初心,康续奋斗担使命。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河南省委党校将用历史观照现实、远观未来,充分汲取校史蕴含的精神力量,坚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以基本培训为重要抓手,不间断开创党校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作者系河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涛来源:学习时报

    注意事项

    本文(传承校史文化 讲好党校故事.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