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术服务月报.docx
XX至XX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路面技术服务月报(2024.9.1-2024.9.30)XXXX有限公司XX高速改扩建路面技术服务组2024年9月30日一、整体情况1二、各标段详细情况及相关建议2三、下周工作计划9附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处治建议及预防措施10XX至XX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路面技术服务月报(2024.09)路面技术服务组2024.9.1-2024.9.30主要完成工作有:全线路面施工前后场巡查,具体如下。一、整体情况本月各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层的施工质量较上月有所提升,主要存在问题有:1 .少数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老路台阶设置不合理,导致边部碾压不足;2 .多数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裂缝发育较为密集,同时,部分路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行车荷载造成的表面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松散、剥落的碎石数量较多;3 .多数标段的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存在明显的离析现象;部分标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土工布未覆盖完全、未放置重物。建议:应合理确定台阶宽度和铳刨深度,确保接缝处混合料压实效果和新老路拼接效果,新老路拼接应采用搭接方式,各结构层横向搭接宽度(垂直路线方向)不宜小于O.30mo当新建路面与既有路面结构层厚度不一致时,拼接部位宜按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进行搭接。沥青路面基层与下面层间、下面层与中面层间,宜在拼接部位铺设玻璃纤维格栅、聚酯玻纤土工织物、高分子抗裂贴土工合成材料,以增强层间结合,防止反射裂缝。图2.1.3横向拼接设计示意图图2.1.4拼接部位设置土工合成材料设计示意图2.2A2标(1)本周主线级配碎石施工存在明显块状离析和条状离析现象。图2.2.1级配碎石块状离析图2.2.2级配碎石条状离析为了减少级配碎石底基层离析现象,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时建议优化措施如下:应设专人消除级配离析现象,及时铲除局部粗集料堆积或离析的部位,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混合料分“前、后、中”三次装料,运输车挡板较高时应分两层装料;混合料运输中尽量保持匀速,不急加减速;卸料时,应控制好角度使混合料成块滑落,而非滚落;摊铺应匀速、慢速、稳定摊铺,一般在1.5mmin左右,混合料覆盖螺旋布料器的2/3为宜;摊铺机前宜增设橡胶挡板或较链,橡胶挡板或较链底部距下承层距离宜不大于10cm。(2)主线右幅K43+720-K44+800存在间距5-15米横向裂缝,交叉施工开放交通,水泥稳定碎石中基层表面存在较多松散碎石。图2.2.3主线横向裂缝发育情况图2.2.4主线中基层表面松散剥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覆结构层施工前,应仔细检查下承层的污染、混合料松散剥落、裂缝发育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条进行处治,处治完成后方可进行上覆盖结构层施工。存在污染或表面松散的路段,上覆结构层摊铺前应彻底清除路表泥土、松散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松散严重路段,宜检测芯样完整性、弯沉,芯样不完整或弯沉不合格路段应返工处理。水泥稳定碎石裂缝处治见附件。2. 3A3标(1) A3标主线右幅K50+430-K52+300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存在少量横向裂缝。图2.3.1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横向裂缝为了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裂缝,建议优化措施如下:注意控制原材料质量尤其是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粉尘含量;严格控制混合料中4.75mm和O.075mm通过率;高度重视混合料压实;注意离析控制;高度重视混合料养生,养生期间做好交通管制,适当延长养生时间和开放重车交通时间;做好施工组织,减少水稳基层暴露时间。水泥稳定碎石裂缝处治见附件。(2) A3标主线左幅K52+300-K52+600级配碎石底基层存在较为明显的块状离析现象图2.3.2级配碎石底基层块状离析为了减少级配碎石底基层离析现象,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时建议优化措施如下:应设专人消除级配离析现象,及时铲除局部粗集料堆积或离析的部位,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混合料分“前、后、中”三次装料,运输车挡板较高时应分两层装料;混合料运输中尽量保持匀速,不急加减速;卸料时,应控制好角度使混合料成块滑落,而非滚落;摊铺应匀速、慢速、稳定摊铺,一般在1.5mmin左右,混合料覆盖螺旋布料器的2/3为宜;摊铺机前宜增设橡胶挡板/较链,橡胶挡板/较链底部距下承层距离宜不大于10cm。(2)K93+530-K93+900左幅中基层施工,下承层未撒布水泥净浆。图2.5.2水泥稳定碎石中基层施工现场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做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净浆的撒布工作,做好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三、下周工作计划全线路面施工前后场巡查,完成项目办安排其他工作等。XX高速改扩建路面技术服务组2024年9月30日附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处治建议及预防措施裂缝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通病,努力降低裂缝发育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核心要点之一。为降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已产生裂缝对路面工程质量的影响,延缓反射裂缝发育速度,结合以往工程应用经验,提出以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处治建议。1.1 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一般采用玻纤格栅或聚酯玻纤布进行处置,其中玻纤格栅适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层之间,聚酯玻纤布适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层与沥青混凝土层或沥青混凝土层与沥青混凝土层之间。玻纤格栅和聚酯玻纤布质量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的技术要求,具体如表B.1-1B.1-3所示。表1.1.-1.玻纤格栅材料技术要求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温度()抗拉强度(kNm)5020±2最大负荷延伸率(%320±2网孔尺寸(mmXmm)20X2020±2网孔形状矩形20±2注:网孔尺寸为内边至内边净距。表1.1-2聚酯玻纤布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数值测试方法抗拉强度,纵向、横向kN/m>7JTGE50-2006断裂延伸率,纵向、横%<5JTGE50-2006向梯形撕裂强度N>35JTGE50-2006CBR顶破强度N>550JTGE50-2006熔点>205ASTMD276单位重量gm2>125JTGE50-2006厚度(2kpa)mm<1.2JTGE50-2006表1.3浸润沥青后聚酯玻纤布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数值测试方法沥青吸附量kgm2>1.4JTGE50-2006抗拉强度,纵向、横向kN/m>15JTGE50-2006断裂延伸率,纵向、横向%<8JTGE50-2006CBR顶破强度N>1500JTGE50-20061.2裂缝处治方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覆结构层施工前,应仔细检查其裂缝发育情况,并建立裂缝清单,逐条进行处置。1.2 .1横向裂缝(1)处置方案选择1)返工处理。以100I1.1.为基数,存在10条及以上横向裂缝或连续5条及以上间距小于5m裂缝的,该区域一律返工处理;在此基础上若延伸每30m增加3条裂缝的,也应一并做返工处理。2)条铺处治。不进行返工处治的路段,应逐条裂缝采用玻纤格栅或聚酯玻纤布进行条铺处治。(2)条铺处治缝宽大于等于5mm的,或裂缝发育完全的(裂缝贯通或满幅存在)的,先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原液灌缝后,再用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条铺处理,在裂缝出现的位置必须横向满幅铺设,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幅宽1.52m,裂缝居于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中央;(2)缝宽小于5mm的,可直接采用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直接条铺处理,聚酯玻纤布幅宽1.52m;裂缝居于聚酯玻纤布/玻纤格栅中央,原则上不建议进行拓缝处理。1.2.2纵向裂缝(1)裂缝成因调查与分析确定纵向裂缝处治方案前,应先调查出现纵向裂缝的原因。常出现的纵向裂缝主要有两种: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该种类型的纵向裂缝在高填方、填挖交界、桥头台背回填等位置,多表现为在相同或不同施工时间内出现左右幅对称性横向裂缝或纵向不规则裂缝,且整个结构层全部断裂。裂缝周边水泥稳定碎石无明显其他损伤或裂缝未沿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损伤发育,裂缝宽度一般较宽,且随时间发育较快。渠化交通荷载引起的裂缝。该类型纵向裂缝一般由于重车长时间渠化交通所致,在采用洞渣碎石的项目较为常见。裂缝沿轮迹带发育,裂缝宽度较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可发现较为明显的混合料损伤带。(2)处置方案选择1)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在裂缝处治前,应先对路基进行处理,一般采用打碎石桩或注浆处治,处治完成后应观测路基沉降,当路基沉降量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出现纵向裂缝的路段,基层宜进行返工处理,裂缝较宽或路基处治对基层质量产生明显影响时应进行返工处理。对于中基层未施工、下基层出现裂缝的情况,在下基层表面铺设聚酯玻纤布+中基层表面铺设聚酯玻纤布的方式进行处理。为保证上基层与中基层铺设位置的对应性,在下基层铺设时应做好标记。对于中基层出现纵向裂缝路段,则宜采取中基层表面铺设聚酯玻纤布+上基层表面铺设聚酯玻纤布的方式进行处理。为保证中基层、上基层铺设位置的对应性,在下基层铺设时应做好标记。2)因重车荷载导致纵向裂缝出现纵向裂缝路段结构层应进行返工处理。当下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且出现纵向裂缝时,也应进行返工处理。1.2.3网状裂缝(1)出现网状裂缝路段应进行裂缝成因调查与分析。局部网状裂缝多为局部路基承载力不足所致,较大范围网状裂缝一般因收缩性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或重车荷载损伤基层强度引起)交叉所致。(2)网状裂缝的成因与路基相关时,应先对路基进行处理。(3)存在网状裂缝或交叉裂缝的路段均应进行返工处理。返工范围一般为沿裂缝向外延伸5mo裂缝间距在50m范围内的,应一并进行返工处理。1.3 裂缝处治工艺1.3.1返工处理(1)对于需要返工处理段落,应先按要求进行铳刨既有基层,铳刨完成后清理干净后重新进行铺筑。铳刨宽度应为全幅或全半幅,不应存在纵向接缝。不推荐仅铳刨裂缝所在车道,严禁沿裂缝不足车道宽度的条状铳刨。(2)摊铺新水泥稳定碎石时,新旧水泥稳定碎石的交界面应洒布水泥净浆。(3)新旧水泥稳定碎石搭接位置应条铺玻纤格栅或聚脂玻纤布。1.3.2裂缝条铺处治(1)清扫基层条铺路段应对裂缝两侧各2m范围进行清扫、吹尘和清洗,路面应保持干燥没有杂物、尘土和松散碎石。(2)灌缝对于宽度不小于5mm的裂缝应进行灌缝处理。在基层表面裂缝处开凿深度不小于2cm的“V”槽。用森林灭火器吹除裂缝内灰尘。所有裂缝的灌缝建议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原液进行灌缝。灌缝应采用多次灌注法,至少应分2次进行,在第一次灌注后,待其完全破乳下渗后方可进行第二次灌注。灌缝效果应以原液填充饱满、纯沥青能够填平裂缝表面为标准。在确保裂缝内填充饱满高渗透乳化沥青原液后,再将35mm的碎石与沥青乳液混合填入“V”槽内,保证在铺筑上层时,裂缝处不出现过多自由沥青上移现象。裂缝处理完后,必须待乳液充分破乳、煤油完全蒸发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一般时间宜在72小时以上。(3)喷洒透层油对于下基层玻纤格栅处治路段,在需条铺的裂缝两侧各O.75m范围内或需满铺路段,按0.5kgm2沥青用量喷洒改性乳化沥青。对于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