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中西医结合分期防治糖尿病的问题.docx

    • 资源ID:1305146       资源大小:11.4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中西医结合分期防治糖尿病的问题.docx

    关于中西医结合分期防治糖尿病的问题我也对此进行提问文发布者:来源:寻医问药网关于中西医结合分期防治糖尿病的原因,关于中西医结合分期防治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访谈对象:余江毅,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荣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药工作者”及“江苏省中医院十佳医生”称号,为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突眼、肥胖症、痛风、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笔者:余主任,您好,现在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人说此病与遗传有关,有人说它与饮食有关,您对此有什么见解?余江毅:糖尿病(简称DM)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全身慢性代谢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地DM患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在那些由贫困转变为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中上升更明显。DM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位的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6年的0.9%增加到1994年的2.5%,增长了近3倍。1996年DM平均患病率为3.21%,城市患病率为4.80%o2003年上海市区域调查表明DM患病率高达10%o2型糖尿病约占DM总患病人数的95%以上,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这些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吃得太好、太多、缺乏运动、抽烟、嗜酒以及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精神压力过大、人口老龄化等。笔者:目前我国糖尿病防治状况并不令人满意,请您谈谈主要原因是什么?余江毅:我国DM防治现状存在“三高三低”现象:三高:(1)发病率逐渐增高。(2)并发症发生率高:2001年中国大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成本研究(COD1.C)调查表明:2型糖尿病有并发症者占53.3%,其中大血管并发症为13.3%,微血管并发症为22.3%,两者兼有者17.7%o(3)并发症治疗费用比例高: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三低:(1)知晓率低:DM发病人数愈来愈多,但在中国,知晓率仅为30%-40%,许多DM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若不去测血糖、查尿糖就极难知道自己已患有DM,由于DM相关知识的缺乏,糖尿病一级亲属、肥胖患者、分娩巨体重儿的妇女、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者等高危人群并没能做到定期筛查血糖,以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因此,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列为糖尿病防治五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2)诊断治疗率低:根据调查,我国DM病人中只有不足40%病人得到诊断,被诊断的病人中也只有40%接受治疗,DM控制达标率国外超过40%,国内低于20%。(3)达标控制率低:主要原因是很多患者经济支付力不够。笔者:请问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有什么优势?余江毅:目前防治糖尿病理念,从过去以降糖为中心的单一模式,发展到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模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发挥协同作用,优势在于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中药具有多重综合效应、副作用轻和易为慢性病患者接受的优点。糖尿病是呈慢性进展终身性疾病,因此,我们提出中西医结合分期防治糖尿病:(1)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减退期)以防为主,重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中医养生保健;(2)糖尿病期防治并重,治疗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凝状态,防止并发症发生发展,基础降糖药根据病情采用单药、两药或三药联合疗法,力争使血糖达标(60岁以下者:空腹血糖W6.1.mmo1.1.,餐后血糖W8.Ommo1.1.,60岁以上者:空腹血糖W7.0mmo1.1.,餐后血糖W1.(XOmmo1.Z1.),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脂:甘油三脂1.7mmo1.1.,胆固醇4.67mmo1.1.。中医中药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辨证施治,重在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或延缓并发症发生与发展。(3)并发症期以治为主,中医药防治并发症有其特色,对糖尿病神经病变采用滋阴活血,疏风通络,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疼痛、麻木、烧灼等感觉异常,糖尿病肾病玉葵清浸膏、甲花片具有减轻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笔者: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请您介绍科室特色?余江毅:我院内分泌科目前有主任和副主任医师3名,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医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每天设有专家及普通门诊,门诊病人就诊及时、方便。病房实际床位40张,床位拥有数居省级中医院首位。我科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疗效显著。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囊肿、腺瘤等)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尤其在糖尿病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药干预、甲状腺结节中药介入注射方面,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效达到省内、国内领先水平。且拥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口胰岛素泵等设备,在重症DM的诊治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我科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内容涉及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别是承担了江苏省科技示范工程“防治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及其应用示范”,旨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服务。我们正努力将我科建成有专科特色、技术先进、服务一流的省级重点学科。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中西医结合分期防治糖尿病的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