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x
我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老年人数量(265岁)达1.76亿,占总人口的12.6%1.1.1.o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74.8%的老年人患有至少1种慢性疾病,78%的老年患者至少服用5种药物。近几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报告数量和占比逐年升高:2021年占比31.2%,2022年占比32.3%,2023年占比已达到33.19炉咒因此,关注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慢病人群用药安全,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与切实的必要性。本研究拟对本院2018年1月一2023年9月收集到的老年慢病患者ADR报告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及分析,旨在探究影响ADK发生的风险因素以及在ADR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并为本院老年慢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调取木院2018年1月一2023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的相关数据,筛选出关联性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可能”的ADR报告共1120例。1.2 评价标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ADR分类进行明确规定,其中严重的ADR是指可引起以下损害之一的ADR: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严重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损害;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ADR01.3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力60岁;符合老年慢病诊断。排除标准:年龄V60岁:无慢病相关诊断。1.4 方法利用Exce1.软件和手工检索方式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58例,其中包含符合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例。按照新编药物学药品分类法,对所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所有中药品种归属于中药制剂一类。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对累及器官-系统进行分类。对符合要求的ADR报告按照怀疑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汇总统计分析。2结果2.1 引起老年慢病患者ADR药品剂型分倘358例老年慢病患者ADR所涉及的药品剂型共有11种,占比最高的药品剂型是注射液161例(44.97%),其次是粉针剂80例(22.35%),普通片剂也相对较高69例(19.27%),胶囊剂、肠溶片、颗粒剂等剂型发生ADR较少。见表1。表1引起ADR的药品剂型分布情况给药途径例数构成比(%)肠溶片20.56分散片20.56粉针剂802235合剂10.28缓择片287.82胶囊剂61.68颗粒剂10.28控群片I0.28普通片剂6919.27雾化溶液71.96注射液16144.97合计358100.002.2 引起老年慢病患者ADR给药途径分布所涉及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口服给药、静脉注射等8种,其中以静脉滴注占比最高,共211例(58.94%),其次是口服给药,共116例(32.40%),而以动脉给药、肌内注射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低。见表2。表2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情况给药途径例数构成比(%)泵内注射41.12肌内注射I().28动脉给药20.56静脉滴注21158.94静脉注射41.12口服给药11632.40皮内注射133.63吸入给药71.95合计3581.002.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涉及的药品种类包括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等14种药品品类。排名前3位包括:抗感染药物94例(26.2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66例(18.44%),心血管系统用药59例(16.48%)°其中抗感染系统药物发生ADR较多的包括-内酰胺类药物及睦诺酮类药物。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发生ADR较多的是降穗药。见表3。衰3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情况跖补*类然机从冷W<ba>代通内分系统色物bb18.44I9>.K*2)UM242就响力药,悦斯冠痫充狂12M航3染例物即内整新Na).彳塔IW如62)大环内看吴2»a2f26件物41.12怒”公生喊5次内物啾*城啜第用I2H,经条统WH1.1.MnK用C1.K处IA>M950弱化家僮色物I9ARA(3).KWfr(>.Kffe(4>BX2心上管泰统州药筋韵丹”)向味为“),制版启尔xnK饱QiN)WI61.4X及热新技栉物kmmIUHiihMdiaff(I)aXtt(三)174J5介冷支持.电”用JeH做契代,抬外升界料(2)电*1册9>I1.O7d*11ft敬影照(3391.40AMM情热X$什r).iAii3M"4W中2>式1,123S介ItJUIOQOO2.4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358例老年慢病患者发生的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最常见的,共97例,占比27.09%,主要临床表现为各类皮疹及过敏样症状等;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共95例,占比26.54乐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他ADR所累及的器官/系统分布包括: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全身系统等。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分布见表4。»4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分在*及送宜/泉版1床收史倒Vr构成tt<)代及内分健系统电I援方常、低余等9CM“我条统W.*fWW,F<.t164J7双向it得馈肌肉办W.1.强亳“等304能”拿统小便不过3tMIM61.67nJUMfi如不壮,3麻».n*tt皮炎、皮状幺.收超f3卧底.tr«n虎byS274»If”系统Fttwtjf*n?I.W*金Q和t发然足汽、W力典。不必,一过忡&3!育文等16447钻修统*忖神1OA冷化察统«.<K>t:.MAfMWI.食歌4疆11Hk«52654。管东设AtUfNK加、心胃等I1.JjO?鱼旅系区件IWM*则CW*等6IQK中枢及外H1.R经果墟我。降肉.麻木、u.ww.ege±j殳以逐收546I2S护X欠、失*451237台It5ooxn2.5环重的N)R涉及的药品及相关信息358例老年慢病患者发生的ADR中有5例符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其中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的严重DR类型有4例,包括:注射用盐酸地尔硫草、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盐酸普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以及硫辛酸注射液。危及生命1例:血必净注射液。以上病例通过及时救治后,均好转,未有死亡病例。见表5。*5严重ADR涉及药品及相关第息爵啊Mfi姑*注川川M色地生僦聿大力HWmHH最.f*W.5程总长卅翁.蚣F姓米松鼠述Mft上,泰.WK钝繁等也状Udf1.cHhr?itWHJttA三病程IfK11f1.ft三t1.F?件就收告外«的(化第汴,小花龟品第2ui<rV1.场情升停为野代Wy1.H好K专指叶"3的俵S做食失Ni1.WUR停钙殳特狗疗3分析与讨论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各个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与药效均与青壮年时期有所不同,如肝肾功能减退及代谢能力减退等。另外老年慢病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用药相对复杂,并且用药依从性较差,更易发生ADR。因此需加强对老年慢病患者的ADR监测。3.1 ADR药品剂型及给药途径分析引起老年慢病患者ADR药品剂型占比最高的是注射液,给药途径中占比最高的是静脉给药,其次是口服给药,这与202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数据统计结果相一致注射液在经静脉给药时直接作用于全身,使血药浓度迅速升高,为临床最常见的给药剂型,但又由于注射液的pH、微粒以及内毒素等风险因素可增加对机体的刺激,以至于更容易引起ADR的发生。口服给药主要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局部或全身组织而发挥治疗作用,胃排空的速度以及胃酸的浓度等因素均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老年慢病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需要长时间口服给药,并且用药种类繁多,因其身体机能减退,乂因其认知能力较差、用药安全意识低等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导致ADR的发生。因此,对于静脉给药的老年慢病患者,医护人员需高度重视静脉输液的风险。临床医师应精准制定给药方案,尽量减少此类患者联合用药的种类:护理人员应严格把控药物的配制浓度和滴速;临床药师应加强药学监护,详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患者需服用多种口服药物时,药师应针对病情进行用药重整,加强用药指导和重点药物用药教育,保证患者规范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3.2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析抗感染药物占比最高,而抗感染药物中内酰胺类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哇诺酮类。头泡菌素在医院临床应用中最为常见。头饱菌素类药物引起ADR主要是由于其降解产物及中间产物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诱发变态或超敏反应如,另外头的菌素类抗菌药物也是本院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使用率最高的品种,这也是P-内酰胺类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哇诺酮类抗菌药物中莫西沙星、左氧瓶沙星应用较为常见,二者均为脂溶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U由于老年患者药效学的改变,对中枢抑制药物敏感性升高,对中枢兴奋药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容易引起神经系统ADR。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莫西沙星说明书要求其输注时间不少于90min,使用前后均需盐水冲管。临床药师已反馈临床科室,注意其使用事项,正确合理使用该类药物,以期减少此类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考核,医护人员需提高抗感染治疗的专业水平,加强抗菌药物监测,精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药师应加强院内医嘱点评及合理用药知识科普。另外,在日常工作中也应重点关注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成药制剂以及呼吸系统等药物的ADRo3.3m累及的器官/系统分析ADR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前两位结果与202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结果相符也。可能是由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各类皮疹及过敏样症状)、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可自我判断及发现,不易与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在老年慢病患者中,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相较于前两类系统不易被甄别,主要原因可能是老年慢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头显、失眠等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注意甄别,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3.4严重ADR分析本研究中5例严重的ADR,经过抗过敏、对症等治疗均已好转,未发生死亡事件。其中1例血必净注射液是危及生命的严重ADR类型,该患者意识丧失持续20S,及时给予停药、吸氧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中药注射液成分熨杂,稳定性也相对较差,易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使用药物种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