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年度工作计划.docx

    • 资源ID:1307488       资源大小:15.5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年度工作计划.docx

    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年度工作计划一、临床技术水平本学科的主攻专业方向,是研究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高血压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以及代谢综合症等心血管疾病。1 .诊疗水平;高血压病:在以往临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血压病的诊疗规范,并开展临床症候群调查,进一步完善分型,优化诊疗方案。同时开展血压与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以提高无症可辨患者辨证治疗的准确性。诊疗水平保持国内先进。冠心病:进一步完善冠心病的诊疗规范,开展临床症候群调查,进一步完善分型,优化诊疗方案。提取有效成分,开发方便服用、口干好的无糖型口服液。目前“黄黄失笑无糖型口服液(冠心I号)研制及其对冠心心绞痛的治疗作用”的研究工作已开始进行。开展中药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相关临床研究,挖掘真正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中药,以增强临床疗效,同时进一步发挥中药优势以便对冠心病进行早干预、早防治。诊疗水平保持国内先进。慢性心力衰竭:我们自行研制的参附强心合剂治疗心衰,取得了独特疗效。目前已制定了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规范,今后在临床观察研究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心律失常:我科已制定诊治心律失常的诊疗规范,今后拟进一步优化完善。并开展中药抗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挖掘真正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以增强临床疗效。诊疗水平保持国内先进。高脂血症:运用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所授降脂经验方并随证加减,总有效率达87%,并避免加大西药用量而出现毒副反应。拟今后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应用中医药制约西药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研究怎样既保存西药临床作用又避免其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对此已有相应的论文进行小结并已经发表。拟今后继续临床观察,总结经验,便于推广。疑难急危重症的处理:收治急危重症比例20%,抢救成功率90%,收治疑难病症比例12%,诊断明确并及时有效治疗率80%。2 .引进重大新技术: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球囊对吻技术、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动脉导管未闭伞片封堵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以上新技术均达省内先进水平。3.技术示范和辐射作用接收省内外进修人员计划每年2-3人,平均每人次进修时间6个月。区域外患者比例达到20%。定期向区级及下属县级医院技术输出,安排专家坐诊,进行业务查房和业务讲座,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会等。每年接受院外会诊与转诊,并建立登记制度。二、科研技术水平1 .实验室建设:我科于2001年建立心内科专科实验室,目前拥有多项实验设备,已开展多项科研工作。为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引进落实实验室的SoP建设,规范实验室现有设备的利用。我院肾病实验室是省重点实验室,我院中心实验室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可为本科的实验室建设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2 .课题立项、成果获奖、技术合作将开展下列临床研究:高血压病:根据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总结血压类型辨证治疗高血压病、养阴平肝法控制晨峰血压、滋补肝肾法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等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应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现代医学设立中间指标(心肌肥厚、心力衰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微量白蛋白尿等)观察疗效,据此制定诊治高血压病的诊疗规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冠心病: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1.术前、术后中医药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制定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疗规范;继续深入开展冠心病规范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扩大适应症,同时跟进中医药诊疗措施。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我们自行研制的参附强心合剂对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作用,以阐明参附强心合剂治疗心衰的机制;制定和完善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规范;完善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病例继续开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同时根据诊疗规范实施并完善中医药诊疗方案。心律失常:我科已制定诊治心律失常的诊疗规范。拟三年之内开展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主要针对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根据诊疗规范实施并完善中医药诊疗方案。高脂血症:运用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所授降脂经验方并随证加减,取得较好疗效,并避免加大西药用量而出现毒副反应。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继续观察,扩大病例数,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应用中医药制约西药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研究怎样既保存西药临床作用又避免其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对此已有相应的论文进行小结并已经发表,今后继续临床观察,总结经验。在研科研课题:清热利湿法对湿热证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参附强心合剂对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作用研究(杭州市卫生局项目);黄茂失笑无糖型口服液研制及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复方黄黄养心合剂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作用和机理的实验研究(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冠心合剂减少缺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对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的研究(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杭州市科委、杭州市卫生局项目);冠心合剂治疗性促血管新生作用及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杭州市科委项目):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评估、相关因素调查及个体化护理干预(杭州市卫生局项目);杭州市区30-40岁普通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杭州市卫生局项目):冠心合剂活性成分对TNF-损伤人心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浙江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ERKI/2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发挥抗凋亡的作用和机理研究(浙江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争取今年结题2-3项并报奖,获厅市级奖,争取省部级课题立项1项。3 .论文发表拟今年论文发表达10篇,其中一级杂志发表达4篇。4 .高等院校兼职、继续教育及讲学、主办学术会议每年举办1次国家级中医药诊治心血管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1次省级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年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三、人:twjt1 .我科目前队伍结构:我科现有医师14人,其中正高级医师2人,副高级医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2人,硕士7人,本科生5人。拟培养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各一名。2 .学科带头人水平与作用简介:男,53岁,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省级名中医、名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并任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杭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等职。2006年获浙江省医院管理学会大医精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省部级科技立项与科技成果:争取省部级课题立项1项,每年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论文发表:继续保持每年一级论文23篇。学术水平及学科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载,本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精研医典,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每年举办1次国家级中医药诊治心血管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1次省级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年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3 .后备学科带头人以及主要技术骨干水平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后备学科带头人。主要负责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在研立项课题2项,争取今年再立项省市级课题1项,发表一级论文2篇。陈铁龙主攻心脏介入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病,发表SCI(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收录论文2篇。已获立项课题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科委1项、省中管局普通项目1项、市卫生局重点项目1项),争取今年再立项省市级课题1项,发表一级论文2篇。拟后备学科带头人争取进入杭州市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4 .人才培养与学术活动安排高年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40岁以下的付主任医师外出进修,每年度12人,进修医院要选择在国内心血管内科领先的医院,进修内容为心导管检查及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腔内电生理检查技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科临床及科研先进经验等。对未参加过西医学习中医的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参加西学中,从而使临床三级医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组成一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并在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水平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选择广2名住院医师,在大内科轮转的基础上,培训本专科的专业技术知识,3年内形成一支本专业的基础力量,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临床经验、文字能力及外语翻译能力,为本专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每年有56人次参加国内外或省内外学术交流,增加与国内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学术知名度。每年举办1次国家级中医药诊治心血管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一届省级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年会,科内副高级以上医师均参与授课。四、制度建设与落实本专科是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之一,因此,我院除在行政及业务上对其加强管理外,在人、才、物等方面给予重点资助,具体保障措施有: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设检验科、影像科、核医学科、超声、心电科及中心实验室等,均可作为学科建设的支撑条件,并长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作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保障措施,有利于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保障和落实。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医院人事及科教部门将在人才引进及培养上给予重点支持,尽快促进本专科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医院按比例拨款(1:3配套),支持学科建设,专款专用,在软件及硬件建设上均享有学科建设优惠。建设周期内按计划扩大心内科病房和门诊用房,增添心内科实验室新设项目的必须设备,完善实验室管理SoP建设和实验室设备操作SOPo我院肾病实验室是省重点实验室,我院中心实验室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可为本科的实验室建设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五'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目前我科已成为省内心血管病专科门诊量大、病床数多、诊断技术先进、治疗心血管病中药制剂系列化、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省内领先的临床专科。近三年来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院内年度科室综合考核均为一类科室,病人满意度高达98%。今后将继续保持。门诊量有所减少,可能与社区医院得到大力发展有关。今后继续保持出入院人数、业务收入每年10%以上增长率。区域外患者比例继续保持达到25%以上。保持收治急危重症比例20%,抢救成功率90%,收治疑难病症比例12%,诊断明确并及时有效治疗率80%。

    注意事项

    本文(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年度工作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