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伤害与防护措施.docx
护士的职业伤害与防护措施随着医学的逐步发展与进步,国家对于医护职业的专业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对其职业危害防范方面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防范愈来愈被重视。在口常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着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物理因素(针刺伤、负重伤、电离辐射伤、唤音)、化学因素(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麻醉废气的污染)、心理因素(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等对医护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范,提高其身心健康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职业损伤因索生物因素(I)创伤性损伤:大量调杳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据WHO统计,护士、医院实验室人员和清洁工是创伤性接触的高危人群,年创伤率为1.%-2%创伤后感染率为03f1.6-3M在诸多生物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重要。由于针刺引起的损伤就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尤其是护士手部皮欣有破损在术中配合时引起皮肤黏膜受污染,极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及肿瘤的生长。(2)传染性损伤: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胸膜液和羊水等;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物理因素(1)机械性损伤:最常见为针刺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其中护士是被针刺伤的主要受害群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刺伤或皮肤受伤的有6080万。(2)电离辐射伤:高新技术应用而产生的电离藉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放射病、致癌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护士要经常受到X线的照射,而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也会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手术过程中应用的射线可诱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H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3)噪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完善。但医疗仪器产生的噪音,例如手术室中的各种手术器具(电动吸引器、电锯、电钻、电刀等)和各种仪器设备的运用,都容易因噪音污染导致医护人员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听觉系统造成影响。灭菌柜在消毒灭菌过程中的高热量,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易发生中暑。取出灭菌物品时,手及上肢有烫伤的危险。化学因索(I)化学消毒剂:常用的含氯消毒剂、甲醛、过氯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因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在应用时挥发于空气中可污染环境,这些挥发气体被吸入后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损害。此外,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细胞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影响最大的化学因素是抗肿瘤药物的接触。随着抗癌药物的不断涌现,肿痛化疗的广泛合理应用,使肿瘤治疗的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如环璘酰胺、顺钳等。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不慎外溢的儿率虽小,但由于日常频繁接触,也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而且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存在。(3)麻醉废气的污染:手术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以及麻醉用药,将导致空气中残余麻醉废气,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微量挥发性麻醉药的环境中,可引起记忆力减退、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心理因素护理人员长期面对疾病、意外伤害、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每口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节奏快,所面临的工作具有高危性、高风险性、高强度性、无规律性,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加重;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达到12.3%o2、防护措施职业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视每一例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均有传染性。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改进医疗设备,做到布局合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管理者要根据医院有限的资金条件,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措施,符合卫生学标准要求,制定科学的、可行的管理办法。特别是急诊科、肿瘤科、手术室等部分布局要合理,防护设施要齐全,为广大职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生物有害因素防护按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原则,严格进行手卫生,视所有回收物品皆须按传染性物品处理,工作时须戴手套,手套破损及时更换。污染液体和消毒液溅到皮肤须马上流水冲洗。回收物品由专人浸泡、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严禁回收包乱放以免交叉污染。在回收诊疗包或清洗包装锐利器械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被刺伤时应马上按泉州市第一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进行伤口处理及时上报,并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供应室护士定期体检,接种乙肝疫苗等进行主动免疫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力。物理性有害因素的防护高压蒸汽灭菌要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熟悉消毒锅的性能,由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开门时不面对锅门,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锅内蒸气烫伤。出锅时要戴套袖、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卸载已消毒物品时,为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机会,操作人员应快速卸下灭菌物品,减少整理、翻动灭菌物品的次数。为将噪声降至最低,可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前安装隔音板。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时,尽量安排在中午下班人少时。工作过程中规范佩戴口罩,防粉尘微粒污染。化学性有害因素的防护正确合理使用含氨消毒剂,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工作时必须戴厚橡胶手套,戴面罩,穿防水衣服或穿围裙和袖套,头套完全遮盖头发。在专门的清洗槽清洗,清洗时应避免水泼溅和气溶胶的形成。环氧乙烷灭菌器须安放于通风良好处,切勿接近火源。对环氧乙烷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紧急事故处理的培训。加强政治与业务学习供应室护士应增加自我防护意识,组织学习有关艾滋病及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及防范措施,加强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防护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与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