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
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XX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省打造生态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发展战略,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为引领,坚持把生态畜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提高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持续深化畜牧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注重在优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上下功夫,着力抓顶层、强基础、育实体、树品牌,推动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得有机统一,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三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有力助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建设门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XX藏羊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X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XX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制定出台XX州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行动方案XX州藏羊发展规划XX州促进耗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全面实施藏羊、耗牛、青棵、油菜、饲草“五大产业”振兴计划,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改造、畜种改良、草畜联动、特色引领、龙头带动、加工转化、规范提升、品牌打造、科技支撑及平台保障“十大”工程,为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XX被确定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辐射带动州,XX县被确定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县,生态畜牧业“国字号”“省字号”品牌建设质量更高。加强基础建设,筑牢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支撑。精准配置资源要素,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近30亿元,加强农牧区水、电、路、棚等基础建设,实施饲料厂、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冷库冷链、有机肥厂、青棵油菜加工厂、良种繁育供种基地等“七个一”生态畜牧业配套工程,全州农牧业设施化比重达99%以上,饲草料种植面积达20.7万亩,牲畜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6.5%,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有效解决超载放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累计完成草场围栏封育建设400万亩,退化草地补播38.5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17.5万亩,鼠虫害防治1046万亩,全州中度以上退化草地禁牧面积1180万亩,2398万亩草地实施草畜平衡,累计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21.15亿元,天然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68.95%,天然草原鲜草均产量281千克/亩,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扎实开展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全州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生态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培育新型主体,打造生态畜牧业发展新引擎。坚持把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阵地,从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精准发力,探索“园、企、社、网、游”多种合作共融模式,推进示范区、科技园、产业园提档升级,建成万只藏羊、万头牝牛养殖基地各1处,千头(只)以上规模养殖基地34处,培育农牧业专业合作636家,家庭农牧场432家,规模化养殖场99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各类牲畜存栏达395.34万头只,年肉类总产量达5.15万吨,牛羊出栏量在全省比重达16.1%,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生态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示范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牵动力越发强劲。2022年,全州实现畜牧业产值33.4亿元,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万元,位居全省前列。注重品牌建设,激发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活力。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藏羊“两年三胎”、耗牛“一年一犊”、人工授精、检验检疫等先进技术,建立健全州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XX州“特色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藏羊耗牛保险覆盖率达到100%,牲畜良种化程度达80%。着力打造“北字号”绿色有机畜牧业品牌,全州1770万亩天然草原、136万头只藏羊牝牛再次通过有机认证,开发风干牝牛肉等特色畜产品200余种,认证注册“二品一标”畜产品102个,其中有机产品41个,绿色产品47个,地理标志14个,拥有青海省著名商标11个、XX州知名商标96个,实现了主导产品品牌注册全覆盖,近170余种畜牧业本土产品实现线上销售,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