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x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防范措施1概述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环境设备等原因,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及身体影响,从而影响护理质量1。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责任心,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鼓励护理人员正确面对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从中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整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从我病区2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2.原因分析2.1 资料来源我病区近两年上报的不良事件资料表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序号不良事件倒数所占%比1攻击他人931.032跌倒724.143吞食异物620.694烫伤413.805噎食310.34表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号不良事件臼班例数夜班倒数1攻击他人452跌倒433吞食异物244烫伤135噎食122.2结果精神科不良事件中攻击他人、跌倒和吞食异物占比较高,而夜班发生率为58.62%,白班发生率为41.38%,夜班高于白班17.24乐2. 3分析2.3 .1精神科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和妄想,病情不稳定,行为紊乱,如对患者的评估、观察、管理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攻击他人、吞食异物、烫伤等行为,防不胜防。2.4 .2护理人员欠缺,夜班人员较少,对患者的管理不到位。2.3.3病区设施存在不安全隐患,地面湿滑,有障碍物,热水装置不安全,标识、标牌不明显不到位,很容易发生跌倒、烫伤等。2.3.4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清楚、患者自理能力欠缺、受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吞咽困难、风险评估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当。2.3.5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对危险物品的收集和管理不到位。2.3.6个别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不遵守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13.8017.2413.8010.346.9013.803.4410.343.446.90规程;不落实岗位职贡,不按时巡视病房,工作时间聊天、玩手机,忽视对患者的管理和病情观察。3.防范措施1.1 1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并认真落实。科室护士长要加强对护理核心制度、各岗位职责、护理常规的检查和落实,制定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H觉履行岗位职责,有责任心和慎独精神;牢固树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危险物品的收集和管理;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定时巡视、病情观察、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健康教育、沟通技巧。1.2 加强对人力资源和重点时段的管理足够的护理资源是患者安全的最好保障2。护理部有人员紧张状态下的调配预案,保证科室人力的足够及紧急状态下的人力调配。科室护士长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弹性排班,分层次使用,资历高低、贡任心强弱搭配,加强对重点时段、节假口、双休口的人力安排,保证各班次人员充足合3。护士长要提高H身素质和修养,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有技巧,从各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理人员,加强沟通和培训,消除护理人员的心里压力和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里状态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确保护理质量。1.3 加强对环境物资的管理科室的设施安全合理到位,各种警示标牌、标识清楚醒目,定期检查、维修、雅改,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4 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当事人和科室本就心理压力和负担过重,再加上有些不良事件是无法预料的,如果一味惩罚、批评,势必对当事人和科室会等上加霜,有些护理人员甚至会造成情绪障碍影响今后的护理工作。有些科室为了逃避惩罚,对不良事件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瞒则瞒的消极态度。这样不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还为医疗安全和纠纷埋下了隐患。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当事人和科室积极主动逐级上报不良事件,以采取补救措施,将不良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采取非惩罚性处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防范措施和风险评估4,使同样的错误不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