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docx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包括与其它组织或细胞所共有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臼细胞抗原(human1.eukocyteantigen,H1.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p1.ate1.etantigen,HPA)、与单核/H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共有的GP17CD36抗原等。血小板抗体是由于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活化所产生,妊娠、输血、器官移植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包括H1.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等。这些抗体可以弓I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1.ate1.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eta1.andneonata1.a1.1.oimmu-nethrombocytopenia»FNAIT)、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1.enonhaemo1.ytictransfusionreaction,FNHTR)»输血后紫瘀(PoSt-transfusionpurpura,PTP)等。另外,血小板抗体介导了血小板破坏及血小板减少诱发了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j(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此类血小板抗体靶点通常为血小板膜糖蛋白IIb(GPIIb).GPIna、GPIb.GPIX和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一、血小板抗体的临床应用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项目在免疫性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 .血小板抗体检测是诊断某些疾病的关健指标例如: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威(ITP)的患者中,90%以上会显示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的水平提高。此外,其他F1.身免疫性疾病,如鉴别诊断继发性免疫性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1.E(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呈现阳性反应等。2 .观察治疗效果:血小板抗体检测也可以作为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例如:在接受肾上腺激素治疗后,ITP患者的PAIgG水平通常会降低,而发作期的患者PAIgG水平会升高。这有助于医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3 .预后评估I血小板抗体检测还可用于评估疾病的预后.治疗后,如果PAIgG水平降低且患者不再发病,通常意味着预后良好。相反,如果PA1.gG水平持续升高或病情反复发作,则可能意味着预后较差。4 .输血安全在输血过程中,反竟多次输注血小板会产生血小板输注耐受或输注无效现象,对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抗体检测,可有效鉴别免疫及非免疫性因素所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5 .原因不明性反复流产的辅助诊断原因不明性反复流产患者中H1.A抗体与活产率降低相关。孕妇中H1.抗体阳性率为3.7%-5.6%,经产妇及有早期流产史者的H1.A阳性率可达I1.4%25.率。率A抗体也可致流产,孕妇IgG类UPA抗体进入HP不相合胎儿体内不仅可导致胎儿血小板加速破坏,其中抗-GPIba还可导致胎盘发生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并严重损害胎盘功能和血液灌注,激活血小板,诱导磷脂酰丝氨酸表达,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胎儿自然流产。抗-B3整合素影响胎盘和胎儿血管生成,导致胎儿颅内出血。因此,对于有反复流产史的妇女,进行H1.A和HPA抗体筛查和鉴定,有助于查明流产原因和治疗。二、孕早期检测在孕早.期(三个月)产检中常规检测母亲与胎儿的血小板相容性,对孕早期出现流产和死胎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孕晚期检测在孕晚期(胎儿出生前)检测母体血清或血浆中血小板抗体水平,对胎儿出生后罹患新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风险评价具有非常市要的意义。四、妊娠期血小板降低的查因孕妇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现象,如是生理性降低则危害不大,往往生产后会恢复正常。但如果血小板的降低是由于孕妇H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则会引起流产、死胎、以及新生儿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危害严重。五、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象1.血小板输注患者;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MrrR)患者:3.有输血史、妊娠史、器官移植、血液病、臼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需要输血患者;4.ITP.SITP.PTP患者;5.不明原因性反熨流产患者;6.可疑FNAIT妊娠患者;7.血小板计数降低原因不明患者:8.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的原因调杳患者。六、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方法流式细胞术(f1.owcytometry,FCM):将待测血清或血小板和荧光标记的已知型别的血小板抗原或抗体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合抗体的荧光强度,以此确定血小板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是一种快速、可匏的检测血小板反应性抗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