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docx
老年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发于肥胖者、长期酗酒者以及中老年人,其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高达半数,严重影响着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起初,人们都以为老年高血压是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担心,但从临床案例研究看来,事实并非如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可明显降低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若忽视不理,放任血压异常升高不加控制,将会有极大概率导致老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一老年高血压的诱因及症状医学界普遍认为,老年高血压是因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大,各器官都产生退行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也不例外,动脉硬化,其血管壁内膜和中层变厚,弹力纤维断裂或减少,成为了几乎无弹性的管道,弹力下降后,血管压力因此得不到缓冲,从而明显升高。除此以外,年龄增长带来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都在老年群体血压升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脉硬化使老年人的动脉壁弹性及伸展性降低,收缩和舒张幅度都降低,对血压的缓冲能力减弱,使得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2.血压波动大且昼夜节律异常,使靶器官受到极大损伤;环境的改变也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大幅升高,与平时正常情况自测血压不同;另一方面,清晨起床时血压会增高,需24小时测量动态血压,才能获得可靠数据。3.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一种或多种疾病,综合作用容易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等合并症,在日常治疗时,应注意避开会使并发症情况价加重的药物。4.多数老年高血压为良性高血压,在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只有在体检或并发脑血管病时才发现。5.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体位低血压多出现在老年人体位变化后,如久坐后突然站起,会使患者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餐后低血压是因为老年人的器官性能下降,调节能力变差,尤其是心脏功能,尤其是身体比较差的糖尿病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二老年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讲究整体观念,强调因人而异,辩病辩证后再加以治疗,以达到阴阳平衡,调和脏腑的功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中医治疗会先从诱发老年高血压的原因出发,分析出患者身体器官失衡的根本原因,针对性的用药调和,并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素质和居住环境作出调整,同时辅以针灸、拔罐等外治疗法,综合作用使患者老年高血压得到控制,并保持在一个安全的水平。中医看来,人到老年,五脏皆衰,体内各器官都衰败退化,因此出现了各种疾病。其中,肾精乃人体真阴之源,肾定肝,肾阴亏损导致肝阴亏损,以致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持续又会加重肾阴亏损,长此以往,使人体阴阳失衡,阴虚阳亢,从而导致眩晕、头痛。老年高血压在中医治疗中归属“眩晕”、“头痛”的范畴,其治疗手段也因此从眩晕、头痛入手,辨病辩证,分型论治,包括四种类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痰湿中阻型以及淤血阻窍型。肝阳上亢型,由肝阳风火上行,有扰清窍所致,可用天麻钩藤饮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同时同时补肝益肾,滋阴泻火。气血两虚型,由气血亏虚、清阳不展所致,需用当归健脾汤补益气血,健脾安神。痰湿中阻型,由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来化痰祛湿,健脾养胃。淤血阻窍型,由淤血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用通窍活血汤可通窍化瘀,活血祛风。三老年高血压的西医治疗西医治疗老年高血压,需先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再由检查结果及患者过往病史,共同诊断出血压水平、高血压分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原因及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等。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压使其达标,并保持在一定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多通过药物实施,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为其推荐适合的起始及维持治疗的药物,用药时遵从四项原则,即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常用的降压药物种类包括利尿药、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在选择使用药物及用药方式时,应参考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自身其他疾病,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逐步增加、减少甚至停止药物剂量,需要注意的是,用药时还需考虑并发症、合并症等,避免使用错误的药物导致病情加重。通常,2级高血压患者从降压治疗开始就可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另外,降压治疗后,血压虽然已经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却也不可掉以轻心,不遵从医生指示用药甚至直接停止用药,以免功亏一簧。四结语治疗老年高血压,首先要明确老年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高盐饮食、长期酗酒以及过度肥胖者应定期体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减少高血压发生的可能;当发现自身患上老年高血压时,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过度恐慌,听从医生指示,选择适当疗法,积极配合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