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统计分析.docx

    • 资源ID:1311722       资源大小:10.0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统计分析.docx

    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统计分析一、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及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近年来,我国的此类事件频繁发生,使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环境后果,因此,我国预防与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任务仍然很繁重。本文将通过对近年来此类事故发生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分析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从而为国家更好的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做出有效预防和宏观决策提供帮助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二、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统计分析1、事故的时间分布及趋势根据国际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02-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7453起,其中2002年发生1921起,平均每天就有5.3起事故发生,这样惊人的频率使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人不得不更加重视对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预防与治理工作,这一点也是该期间事故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原因之一。2、事故的地区分布为了了解不同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的情况,笔者首先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从众多的统计数据中分析出了能够反映各地区事故相关情况的两个综合变量,此后,再根据这两个综合变量对各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事故发生相关情况的地区分布特点。因子分析的结果是:20022006年各年的事故发生总数和直接赔、罚款总额与第一个因子都有很强的正相关;而第二个因子主要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GDP,污染直接经济损失有很强的正相关。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因子粗略的命名为“环境因子“和“经济因子”。根据以上得到的这两个因子,利用因子得分函数,对各地区的情况进行计算:利用所得两组数据,笔者将我国31个地区进行了聚类分析:先用层次分析法,观察其结果决定将其分为三类,后运用了kMeans聚类分析,输出结果。其中江苏、山东、广东为一类(第三类),浙江、广西、湖南和云南为一类(第二类),剩余24个地区为一类(第一类)。方差分析说明两个因子得分在三类中的差异是显著的。将结果与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对于环境因子第一类地区得分较低,说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相对其他地区不严重,而第二类得分偏高,可见云南等四省环境事故发生频率大,赔、罚款额多,状况相对严重。对于经济因子,第三类得分最高,说明江苏、山东、广东三省的生产总值高的同时对于环境投资也多,此外,污染事故对于他们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更大。考虑自身所属的类别,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各地区对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预防与管理应对症下药。3、事故类型统计分析在我国统计年鉴中,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被划分为5大类进行了分类统计,它们分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与震动危害和其他。以2005年为例,这5大类环境是故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就发生事故的类型分析,引发事故起数最多的是水污染事故,几乎占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总起数的一半,其次为大气污染事故,占总数的38%o可见,我国对于此类事故的防御和治理工作要认清重点,着力解决目前我国情况最为严重的环境事故发生类别,并针对各类事故不同的特点,及时的改进监测技术,改善环境事故的防御管理,提高政府部门对于突发性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事故带来的各项损失。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2002-2006年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频率高,破坏严重,但有好转趋势。在我国的31个地区中,事故的发生的水平及影响不同,对于污染投资的情况也不同,可根据情况的相似性将其分为3类。水污染与大气污染在我国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我国应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加大对于环境事故的预防与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应急机制,重视潜在的污染危险,尽量减小我国环境事故的发生频率与破坏程度。对于不同的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找到解决本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问题的最佳方向与最适途径,如增加环境投资,对典型污染重点预防等。参考文献1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7年册,2003-20073于水军等:200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25卷4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局: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世界银行报告5张胜田:减少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对策,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统计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