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共建高效基层治理新格局.docx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共建高效基层治理新格局尊敬的各位同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这一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深切关怀。形式主义不仅干扰了基层工作的正常推进,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违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党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此,我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谈几点认识和建议。一'深刻领会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的重要意义一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际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基层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形式主义横亘其中,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上级检查,忽视了对群众实际需求的关注。这种状况不仅阻碍党中央政策落地,还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整治形式主义,正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体现。二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陷入文山会海、考核留痕的泥潭,无法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唯有根除形式主义,基层治理效能才能提升,基层干部才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干中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三是营造清朗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形式主义不仅是一种不良风气,更是一种变相的腐败行为。它侵蚀党的肌体,影响党的作风建设,降低党组织的战斗力。整治形式主义是纯洁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必要途径,为基层干部营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二'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与危害一是文山会海依然突出。文件、会议过多问题长期存在,一些基层干部花大量时间应付上级会议、撰写材料,却难以静下心来服务群众。更有甚者,部分单位为“完成任务”而重复发文、层层开会,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二是留痕主义泛滥成灾。一些基层单位对工作痕迹过度关注,要求基层干部填写冗长表格、留存大量照片,甚至出现了“材料做得好,工作算过关”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干部时间,也使工作脱离实际,导致群众不满。三是考核指标形式化严重。部分考核体系过于关注数据和材料,而忽略工作成效。例如,有的地方考核工作时只看活动次数、材料厚度,却忽视实际效果,导致“数字漂浮”,挫伤了基层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四是干部作风有所松散。在形式主义的侵袭下,一些干部逐渐养成了“做表面功夫”的习惯,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他们不愿主动解决问题,而是选择回避矛盾,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三'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的具体措施一是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压实责任。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形式主义问题。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要建立问责机制,实行一案双查,确保责任追究到位。二是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实效。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减少不必要的表格和材料审核,将考核重点转向实际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通过实地调研、随机访谈等方式,了解基层真实情况,让考核更加贴近实际。三是深化思想教育培训,激发动力。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通过政绩观、价值观的再塑造,让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形成人人向实干看齐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标本兼治。推动各基层单位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流程,避免因职能模糊导致的责任推诿。建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五是推动“从简从实”工作作风,落实减负。严格执行文件精简和会议压缩规定,确保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同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探索创新治理方式,简化不必要的程序,提升行政效率。四'整治形式主义的实践路径一是从政治高度入手,构建长效机制。要将整治形式主义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将形式主义的整治贯穿基层治理全链条。二是从基层实际出发,提升服务水平。每一项措施都要符合基层实际,避免“一刀切”式的要求。通过征求意见、开展座谈等方式,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让政策更有针对性。三是从干部需求着手,增强治理能力。注重加强对干部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沉着应对。通过举办学习研讨会、实战演练等形式,为基层治理储备更多“行家里手”。五'总结与展望同志们,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彻底根除形式主义的顽疾;唯有实干为先,方能开创基层治理的新局面。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整治形式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去,为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