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docx
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所谓积极性教学语言就是在教学中使用积极的词汇和语句表达积极的思想及积极的情绪,它包括激励性语言、赏识性语言、启发性语言等等,它是充满启迪、激发兴趣、开拓想象的语言;它又是最有效地调动学生、最恰当地发挥自己,从而体现出教师教学特色的语言。积极性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等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它能制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听讲,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它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为紧密配合、相得益彰的双边活动,促进教学任务圆满地完成。一、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都喜欢听好话、听表扬的话、听激励性的话,学生也是需要多进行表扬,多说些激励性的话,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少用、慎用批评语言,会促进学生自信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优点和长处的肯定与赞美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而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高效地进行学习,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作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的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会呼唤、鼓舞学生的,也会促使自己教学的成长。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经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应该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比如:当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时,我会亲切的说:“回答得非常好!”“你今天表现得真好!”再如上课时,当我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我会请学困生回答,当他回答正确时,我送他这样的一句:“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教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当然非常高兴,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听课,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二、赏识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经验、合作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语言,就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变无视自我为认识自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个性飞扬,信心十足,课堂气氛活跃。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赏识性语言有:“你真行!”“你很棒!”“你接受力真强!”“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说得太好了,了不起!”“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分析很透彻!”“你的点评很深刻!”“你的回答很精彩!”等。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三、启发性语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考,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当学生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例如,有一次在孔子课上,有一名学生胆子很小,平时从不回答问题,可是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全班举手的人很多,他也举了手,看到这种情况我很为他高兴,虽然他可能答不上,但我还是让他回答,没想到他回答的非常好,只是声音太小,我高兴的对他说:“你回答的非常准确,老师为你骄傲!你想不想让全班的都听到你精彩的回答呢?”这个学生听到老师的话高兴。于是声音洪亮地把答案重新说了一遍,全班学生并为他鼓掌。从此以后,我感觉这个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声音也洪亮了。由此看出,及时恰当的鼓励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2、要准确得体评价语言要准确。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言过其实是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主要问题之一。不管学生回答的程度如何,总是说“好的”“不错”,这种言不衷的评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评价的语言应准确得体,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打击,也不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无声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还可以美化教师的形象。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无声语言,以提高教学效果。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位男同学“走神”,我边讲边走动到他身边,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发,他立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专心听课了。再如,某次课上,结合教材阅读材料“15岁的肖某,私自与影楼签订了协议,允许照片用作商业用途”,我提问“肖某的母亲能打赢官司吗?“,一位女同学起立回答说“能”,此时,全班大部分学生集体回答“不能“,她惊呆了,不知所措,我朝她微笑着轻轻点头以示鼓励,暗示她回答正确,可以继续说理由,“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她签的协议无效。”她的答案很完美,我立即走上前去,给予亲切握手,肯定了她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