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计价方法有哪些-记账实操.docx
-
资源ID:1314324
资源大小:10.5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计价方法有哪些-记账实操.docx
账务处理会计实操文库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计价方法有哪些?-记账实操1 .个别计价法定义: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它是指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来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示例:某珠宝店购进了三批钻石,第一批进价为每克拉5000元,第二批进价为每克拉5200元,第三批进价为每克拉5300元。当销售一颗钻石时,若能明确这颗钻石属于第二批购进的,那么就以5200元作为这颗钻石的销售成本。2 .先进先出法定义: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适用范围:适用于存货收发业务频繁,且存货单价相对稳定的情况。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存货成本偏低,利润偏高;在物价持续下跌时期,情况则相反。示例:企业月初库存商品100件,单价10元;10日购入200件,单价12元;20日销售150件。按照先进先出法,销售的150件中,100件按10元/件计价,50件按12元/件计价,发出存货成本=100x10+50×12=1600元,期末存货成本为(20050)×12=1800元。3 .加权平均法定义:加权平均法分为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适用范围:一次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企业;移动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收发频繁的企业。示例(一次加权平均法):企业月初存货100件,单价10元;本月购入两次,第一次购入200件,单价12元,第二次购入300件,单价14元。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10+200×12+300×14)÷(100+200+300)=12.67元。假设本月销售400件,发出存货成本=400×12.67=5068元,期末存货成本=(100+200+300400)×12.67=2534元。4 .计划成本法定义: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适用范围: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有利于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同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示例:企业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为每吨100O元,实际成本为每吨1050元,购入10吨。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入账,借记"原材料"10000元(1000×10),材料成本差异为500元(10501000)XlO,借记材料成本差异"500元,贷记"材料采购10500元。发出材料时,先按计划成本计价,然后再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