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404-2024FDIS混凝土集流面工程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1314837
资源大小:28.6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15T+404-2024FDIS混凝土集流面工程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01CCSB05Bl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4042024代替DB15/T404-2005混凝土集流面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IspecificationforrainwatercoIIectionsurfaceIinedwithconcrete20247175发布20必72-25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工程规划25工程规模和工程布置25.1工程规模25.2工程布置36工程设计36. 1一般规定36.2 材料46.3 混凝土配合比46.4 集流面厚度46.5 集流面四周挡水坎和齿墙46.6 伸缩缝46.7 地基处理47工程施工57. 1一般规定57. 2场地准备57. 3施工工艺57-4伸缩缝填充68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68. 1施工质量控制69. 2工程验收69工程管理79 .1工程运行管理710 2工程维护71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5/T4042005混凝土集流面工程技术规范,与DB15/T404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一章,明确了本文件适用的范围(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b)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的名称和代码(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2章)。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d)增加了“工程规划”一章(见第4章)。e)删除了“材料”一章(见2005年版的第3章)。f)增加了“工程规模和工程布置”一章,规定了工程规模和工程布置确定的方法(见第5章)。g)更改了“设计”一章,将本章名称更改为“工程设计”,并完善了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定、材料、混凝土配合比、集流面厚度、集流面四周挡水坎和齿墙、伸缩缝、地基处理等具体设计要求(见第6章,2005年版的第4章)。h)更改了“施工”一章,将本章名称更改为“工程施工”,并完善了工程施工的一般规定、场地准备、施工工艺、伸缩缝填充等具体施工要求(见第7章,2005年版的第5章)。D更改了“检查与验收”一章,将本章名称更改为“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并完善了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的具体要求(见第8章,2005年版的第6章)。j)更改了“维护管理”一章,将本章名称更改为“工程管理”,并完善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维护的具体要求(见第9章,2005年版的第7章)。k)删除了“附录A”。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沙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与沙漠化防治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文丽、李少斌、高峰、苏海涛、李玮、叶合欣、崔德新、贾世欣、张俊怡、娄帅。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5年首次发布为DB15/T404200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混凝土集流面工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混凝土集流面工程在工程规划、工程规模、工程布置、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工程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地表水、地下水缺乏或者开发利用困难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或者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混凝土集流面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4806.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0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GB/TGB/TGB/TGB/TGB/T5750146841490243824505965066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建设用砂预拌混凝土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65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B15/T385行业用水定额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rainwatercollection,storageandutiIizationproject采用工程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存贮和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利工程,包括集流工程、蓄水工程以及雨水净化设施和供水设施等。集流面工程rainwaterharvestingareaproject利用现有的屋顶、庭院、公路、乡村道路、打碾场等人工改造后的坡面或自然坡面,经硬化、固化、防渗处理,用以收集雨水的小型水利工程。注:常见人工集流面处理材料主要有固化土、混凝土、瓦、塑料薄膜等。3.3引水设施waterdiversionfaciIities将集流面所汇集的雨水输引至蓄水工程的渠槽或管道。3.4集流效率watercoIIectionefficiency集流面收集到的降水量与同一时期降水量的比值。4工程规划4,1应根据当地雨水资源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雨水集蓄利用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合理确定集流面工程的工程规模和工程布局。4.2 应根据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特点以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用途进行分区,制定不同类型区域的集流面工程规划。4.3 地区性集流面工程规划应纳入县级及以上行政区雨水集蓄利用规划,以实现合理利用本地区雨水解决用水困难的农村居民生活、畜禽养殖、灌溉等用水需求。4.4 集流面工程应与汇流沟、引水设施、蓄水工程、雨水净化设施、供水设施等其他工程措施统一规划。4.5 编制、修订集流面工程规划时,应根据规划的需要,搜集、整理规划区域内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土壤、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并应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分析评价其合理性、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不足的应通过实地调查补充完善。5工程规模和工程布置5.1工程规模5.1.1 集流面工程规模应根据设计年供水量、频率为设计供水保证率的年降水量经计算确定。5.1.2设计供水保证率应按照GB/T50596相关的规定取值。5.1.3集流面面积5.1,3.1集流面面积可按公式(1)计算:S=(1)Pd/?式中:S集流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W设计供水保证率条件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年设计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Pp频率等于设计供水保证率的年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E混凝土集流面的年集流效率(%)。5.1.3.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年设计供水量应根据雨水集蓄利用的不同用途,按照GB/T50596相关规定,通过需水对象数量和供水定额进行计算。5.1.3.3供水定额应按照DB15/T385、GB/T43824和GB/T50596的规定执行。5.1.3.4集流效率年集流效率应根据不同降水特性下的现场试验观测资料确定,在缺乏资料时可按表1确定。表1混凝土集流面的年集流效率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50mm500mm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mm地区年集流效率73%80%75%85%5.1.4汇流沟、引水设施、蓄水设施、雨水净化设施、供水设施等应与新建集流面工程规模相协调。5.2工程布置5.2.1 集流面工程应与汇流沟、引水设施、蓄水设施、净水设施、供水设施等统一布置。5.2.2 应对拟作为集流面的平面投影面积进行量算,结合集流面工程规模,确定集流面的工程布置。5.2.3 混凝土集流面工程宜结合屋顶、庭院、公路、乡村道路、打碾场等进行综合布置。5.2.4 集流面工程的布置应利用有利地形、地势,便于雨水的汇集,提高集流效率。5.2.5 集流面工程应避免占用耕地。5.2.6混凝土集流面工程应避开厕所、畜禽圈舍和垃圾堆积场等污染源。1.2.7 混凝土集流面所收集雨水宜优先用于农村居民生活供水,并应与其供水设施统一布置。用于农村居民生活供水所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水质应符合GB5749的有关规定。1.2.8 用于农村居民生活供水的混凝土集流面,可与家庭内的畜禽养殖供水工程相结合,与其他生产用水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开布置。5. 2.9灌溉用集流面宜布置在高于灌溉地块的位置。6工程设计6. 1一般规定6.1.1 集流面工程由集流面、集流面四周挡水坎和齿墙组成。6.1.2 集流面工程应与汇流沟和引水设施统一设计。集流面工程宜分段修建截流沟拦截降雨径流并引入汇流沟,由引水设施输送至蓄水设施。6.1.3 利用屋顶、道路等现有混凝土结构作为集流面的,其混凝土结构应符合本文件规定。6.1.4 集流面的混凝土结构应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依据SL654满足相应的耐久性要求。对于冻融比较严重的建筑物宜适当提高环境类别。也可根据混凝土集流面表层保护措施的实际情况及预期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适当降低环境类别。6.1.5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抗渗等级宜采用W4,抗冻等级应符合SL654的有关规定。6.1.6 对处于化学侵蚀性环境中的混凝土,应采用抗侵蚀性水泥,掺用优质活性掺合料,必要时可同时采用特殊的表面涂层等防护措施。6.1.7 混凝土集流面不应在水流作用下产生有害于人畜健康、农业灌溉的成分。6.1.8 新建混凝土集流面纵向坡度不宜小于1/10,横向坡度可按地形条件确定。6.1.9 混凝土集流面应有统一的汇流方向。6.2材料6.2.1水泥应符合GB175的有关规定。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42.5级,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应混用。6.2.2砂料应符合GB/T14684的有关规定。6.2.3粗骨料应质地坚硬,不应采用软弱、风化骨料,骨粒粒径应小于混凝土集流面厚度的l2o6.2.4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总含盐量应W5000mgL,硫酸根离子含量应W2700mg/L、氯离子含量应W300mgL06.3混凝土配合比6. 3.1混凝土配合比的拟定应符合SL677的有关规定。7. 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集流面工程要求、结构型式、设计指标、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通过试验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用量。8. 3.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选择应经综合分析比较,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室内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还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应经批准后使用。6. 4集流面厚度混凝土集流面厚度不宜小于3cm,有交通功能的混凝土集流面厚度应根据荷载经计算确定。6.5 集流面四周挡水坎和齿墙6.5.1 集流面四周应设挡水坎,挡水坎宜采用下宽上窄梯形断面,坎顶高度宜高出集流面8cm-15cm,宽度宜为5cm-10cm0集流面上游有来水汇水的,可在集流面周边设置排水管渠,将集流面上游来水导引至下游,以保护集流面工程安全。6.5.2 对于坡度较陡且稳定性差的集流面,应设置齿墙,宜优先选用混凝土作为齿墙材料,齿墙深度和宽度应根据集流面的厚度,结合稳定性要求进行设计。6.6 伸缩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