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听课记录.docx
金银器听课记录一、课程导入L教师活动:教师身着古装,手持一件精美的仿金银器工艺品只小巧的金制凤凰摆件,缓缓走进教室。在展示台上轻轻放下后,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古代宫廷中金银器展示的视频片段,视频里各种华丽璀璨的金银器令人目不暇接。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对金银器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从外观、质地等方面进行描述。2.学生反应:学生们被眼前的金凤凰和视频中的金银器深深吸引,眼神中充满惊叹。有的学生说金银器看起来非常华丽,金光闪闪的;有的学生提到金银器的质地感觉很坚硬,而且应该很贵重;还有的学生注意到金银器上有很多精美的图案,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对金银器的兴趣被充分点燃。二、知识讲解L金银器的历史渊源教师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述金银器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远古时期人们偶然发现金银并开始简单加工,如制作一些原始的金银饰品;到商周时期,金银器开始作为祭祀用品和贵族阶层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其工艺也逐渐复杂,出现了塞刻等技法;秦汉时期,金银器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有生活器具,还有用于赏赐的金银制品,工艺上融合了西域文化的特色;唐宋时期,金银器制作达到鼎盛,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极为精湛,出现了大量的花鸟、人物等精美图案,且与当时繁荣的文化艺术相呼应;明清时期,金银器更加注重装饰性,镶嵌宝石等工艺被广泛运用,皇家专用的金银器更是奢华无比。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考古发现,如秦始皇陵出土的金银器等,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金银器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反应:学生们沉浸在金银器的历史故事中,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不时提出问题,如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是怎么传承的,不同朝代金银器风格差异为什么那么大等。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解答,学生们边听边做笔记,对金银器悠久的历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敬畏之情。2.金银器的工艺特点教师活动:教师拿起展示台上的金凤凰摆件,向学生介绍金银器的常见工艺。首先是铸造工艺,讲解如何将金银熔化后倒入模具成型,以及不同铸造方法对造型的影响;接着是鎏刻工艺,用工具在金银器表面刻出各种图案和纹理,展示蟹刻工艺的精细与复杂,如在金凤凰的羽毛部分,通过塞刻展现出细腻的层次感;然后是镶嵌工艺,介绍如何将宝石、珍珠等镶嵌在金银器上,以增加其华丽感和价值,如一些明清金银器上镶嵌的红宝石、蓝宝石等;还提到了累丝工艺,展示用极细的金银丝编织或焊接成各种形状的工艺难度和独特艺术效果,像一些古代发簪上的累丝装饰。学生反应:学生们好奇地传看金凤凰摆件,仔细观察其工艺细节,对金银器工艺的复杂性和艺术性感到惊叹。有的学生对壁刻工艺特别感兴趣,询问塞刻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技巧;有的学生则关注镶嵌工艺中宝石的固定方法,教师都给予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学生们在互动中对金银器工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三、实践操作1 .模拟金银器装饰设计:由于金银器制作材料和工艺的特殊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金银器装饰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纸质的金银色卡纸、彩色笔、亮片、小珠子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或多种工艺手法进行模拟创作。有的小组决定用彩色笔在金银色卡纸上绘制传统的金银器图案,如龙凤呈祥图案,然后用亮片粘贴在图案上模拟镶嵌宝石的效果;有的小组计划用剪刀将卡纸剪出各种形状,再用胶水拼接成一个类似金银器的造型,如一个仿古的金银花瓶,并用小珠子装饰瓶身;还有的小组尝试用细铁丝在卡纸上缠绕,模仿累丝工艺制作一个简单的装饰边框。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图案布局的合理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2 .小组交流协作:在创作过程中,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设计图案,有的调配颜料,有的进行粘贴或绘制操作。遇到问题时,学生们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如颜料混合后颜色不理想如何调整,图案比例不协调如何修改等。小组之间也会相互交流灵感和经验,分享材料使用的小技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创意交流。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作品展示:各小组完成创作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台上。这些模拟金银器作品虽然无法与真正的金银器工艺品相比,但也各具特色。有的作品色彩鲜艳,图案富有传统韵味;有的作品在材料运用上别出心裁,创造出新颖的视觉效果;有的作品注重细节处理,展现出学生们的认真态度和对美的追求。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如表扬某个小组在图案设计上巧妙融合了现代元素与传统图案,某个小组在材料运用上突破常规,为作品增添了独特质感等。然后针对作品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例如有的作品色彩过于杂乱,教师建议可以参考传统金银器的色彩搭配原则进行调整;有的作品装饰技法运用不够熟练,教师现场示范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教师的评价语言客观公正、富有建设性,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又明确了需要提升的方向。3 .学生自评与互评:在教师评价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们积极发言,在自评环节,有的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不够及时,导致部分环节衔接不够顺畅;有的学生反思自己在装饰技法上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发挥创意。在互评环节,学生们能够客观地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如称赞某小组作品的整体协调性好,某小组的创意值得借鉴等,同时也会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如建议某小组在图案边缘处理上可以更加精细等。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还增强了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意识。五、课堂总结L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回顾了金银器的历史、工艺特点以及学生们在实践创作中的表现。强调了金银器作为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中国传统工艺,尝试用更多的方式去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对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意表达和艺术实践等方面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希望学生们能将在美术课中培养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2.学生总结收获: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对金银器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只觉得金银器是很贵重的物品,没想到背后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复杂的制作工艺。在实践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并且在自评和互评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