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清香扑鼻来 论文.docx
一缕清香扑鼻来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要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优化过程,思维训练,教学效率引言: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关系,张扬个性,启迪心智,受到情感熏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方式,注重学法指导,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体现数学教学的数学味、生活味和文化味。【课堂再现】笔者有幸参加安师大国培计划,在芜湖市北塘小学聆听了焦陆宏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颇有感触。圆的认识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几何知识之一,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它是在前面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次飞跃,从直线图形扩展到曲线图形,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等等,做好铺垫。焦陆宏老师温文尔雅,风趣幽默,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焦老师的新课导入十分巧妙,他在大屏幕上呈现了一些图形,问学生:“你会分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考后发言踊跃,答案也五花八门。生1:按边分有四边形、三边形生2:按颜色分有蓝色、绿色生3:按封闭情况分有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有学生发现上述有些图形的边是直的,有些是弯的。老师相机引导和总结: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图形,而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这里使学生对圆的本质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且渗透了分类的思想方法,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那么,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这其实也是一种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焦老师善于把数学生活化,让数学知识找到生活的原型。他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在生活中找出圆的例子。学生说有方向盘、车轮、钟面,老师补充:光盘、硬币、圆形桌面并总结道圆有研究价值,它是生活中的数学。然后,老师抛出话题:猜一猜我们今天可能研究什么?”生:周长、面积这时老师导入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新课的教学可谓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首先,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出示学习要求:1、通过折、画、量的办法研究圆有哪些特点。2、四人一组,填写问题单,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任务一布置,孩子们都呼啦一下忙开了。三分钟以后,学生很快有了新的发现,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绽放出圆心、半径、直径等等许多新奇的火花。老师通过手势比划、板书示范等让大家明白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并引导学生给出半径的确切定义: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老师追问:“为什么不叫全径?”生说:是一半(即直径的一半),所以叫半径。加深了对半径以及半径与直径关系的理解。老师利用精美的课件演示,在一个圆内,给出许许多多半径,一根指针围绕圆心旋转一周,结果都一样长,从而得出结论:“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老师的语言十分幽默风趣:圆最奇怪,有人说它没有边。直径长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演示、归纳、总结:“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组图形,判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这里通过反例、追问、判断,抓住了“任意、通过”等关键词,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严密性,讲解可谓透彻、清晰、明了。老师引导学生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时总结: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直径,长度相等。一条直径里有两个半径。并板书同一个圆内d=2r,师生互动,快速口算。师:半径3厘米一一生:直径6厘米;师:直径3厘米生:半径1.5厘米。学生反应敏捷,对答如流。接着,课堂适度加以扩展和延伸:刚才我们研究了圆的一点、两线,回去查讨论:两端在圆上而不通过圆心的线段叫什么?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圆的知识还有哪些?并组织学生讨论:L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的,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我认为,这里老师课外作业布置十分巧妙,体现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延展性和趣味性。最后,教学圆的画法。老师问:“定点定长,旋转一周。'什么意思?”随着学生的思考回答,老师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里布置了两道训练题:1画出r=2cm的圆,标出圆心、半径、直径。2、画出直径是4cm的一个圆。完成后,学生乐了,老师也乐了。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圆一样大,同圆或者等圆。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师生简单总结之后,本节课就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孩子们带着轻松愉快的笑容离开了教室。【课后反思】这节课从学生的表现、老师们的感受、课堂教学反馈看,效果很好。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人际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张扬个性,启迪心智,得到人文关怀,受到情感的熏陶。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要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综观整节课,老师较好地把握了教学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学习方式,注重学法指导,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并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味、生活味和文化味,是一节成功的数学教学。置身课堂,如沐春风,如饮琼浆,似乎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一缕缕清香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