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领航教学大纲.docx
空中领航教学大纲实践学时:20学时课程名称:空中领航总学时:108学时适用专业:飞行技术一、教学目的“空中领航”是飞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达到飞行技术专业学历培训和执照培训要求,“空中领航”教学内容包括领航基础知识、基本领航方法和现代领航方法等。通过“空中领航”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领航作业和计算,熟悉飞机从起飞到沿航线飞行、下降并进近着陆的领航程序和方法,熟悉现代导航系统实施导航的方法,为今后从事飞行技术工作奠定领航理论基础。二、教学要求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练掌握地球、航图相关知识,熟悉基本航行元素测算方法,熟练掌握航图基本作业程序和方法,正确认读和使用我国民航航线图、进近图等;2 .理解飞机在风中的航行规律,熟悉航行速度三角形各向量间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掌握计算偏流、地速以及空中风的方法;3 .理解航线、航向线和航迹间相互关系,熟悉地标罗盘领航、无线电领航的基本方法,熟悉仪表进近的飞行程序和方法,掌握沿直角程序和基线转弯的飞行方法,熟悉仪表着陆系统实施进近的方法;4 .熟悉区域导航、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飞行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掌握惯性导航系统和飞行管理系统飞行前准备和飞行实施的程序和方法,了解主要导航页面和仪表显示的导航数据;5 .熟悉领航准备和空中实施的程序和方法,掌握领航准备和空中实施的内容和计算,掌握领航记录表的填写方法。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应以空中领航的基本任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线索,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解决领航基本理论、基本作业计算和基本领航方法等问题,紧密联系飞行实际,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钻研问题的浓厚兴趣,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作风。三、课程结业标准表明学生圆满完成本课程学习的标准为:在结业考试中成绩达到60分。四、教学阶段及学时分配部分阶段内容学时课堂教学实践小计I第一阶段1地球及地图6282基本领航元素88第二阶段3飞机在风中的航行规律224地标罗盘领航164205无线电领航22830第三阶段6仪表进近程序概述227仪表进近着陆方法8210II第四阶段8区域导航概述119V0R/DME为基础的区域导航1110惯性导航系统实施区域导航5161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施区域导航51612飞行管理系统实施区域导航8210合计8420104五、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要求I部分80学时第一阶段领航基础16学时(一)教学目的1 .掌握地理坐标、地球磁场和地图的基本知识,理解航线、航向线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在航图上作业的程序和方法;2 .理解航向、高度、空速和时间的概念,熟悉航向、高度、空速和时间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掌握速度、时间、距离的换算及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基本领航方法打好基础。(二)分课计划第一课绪论及地球的有关知识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空中领航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理坐标,磁差及其查法;(3)航线和航线角,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的特点及在飞行中的应用;2 .本课教学要求(1)熟悉空中领航概念和领航解决的三大问题,掌握领航学科特点,了解学习方法和要求;(2)掌握地球形状和平均半径,理解经、纬度概念和地理坐标的含义;(3)理解磁差概念,熟悉磁差产生的原因和变化,掌握在航图上查磁差和修正年变率的计算;(4)熟悉航线和航线角,掌握大圆航线和等角航线的特点及在飞行中的应用;(5)练习:在航图上查磁差、修正年变率,分析地形和查地点标高。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地图比例尺,地物、地形在地图上的表示,地图投影和失真;(2)等角正圆柱投影图;(3)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图;(4)极地平面投影图;(5)等角横圆柱投影图(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图);(6)航图分幅、编号和拼接。2 .本课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及相关的计算方法,熟悉地图比例尺的标注形式,熟悉不同比例尺地图的特点,熟悉各种比例尺地图在领航上的用途;(2)熟悉地图符号的表示方法,掌握按等高线、标高点和分层着色等方法分析地形和查地点标高的方法;(3) 了解常用航图的特点和失真情况,熟悉它们在领航上的用途;(4)熟悉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图和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图经纬线或坐标网格特点,熟悉确定地点地理坐标的方法;(5)熟悉航图分幅和编号以及选用航图的要求,掌握地图拼接方法,;第三课基本地图作业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在地图上查地点经、纬度和按经纬度查地点;(2)标画机场、跑道和导航台、检查点;(3)连接航线,量航线距离和航线角;(4)查磁差,沿航线最大标高的选取;(5)标注航线数据;(6)填写领航记录表(部分内容)。2 .本课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在地图上查地点经、纬度和按经纬度查地点;(2)熟练掌握标画机场、跑道和导航台、检查点;(3)熟练掌握航线连接,量航线距离和航线角;(4)熟练掌握查磁差,沿航线最大标高的选取;(5)熟练掌握标注航线数据;(6)掌握填写领航记录表(部分内容)。第四课图上作业实践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地图作业的基本要求、程序和标准;(2)填写领航记录表(部分内容);(3)地图作业练习。2 .本课教学要求(1)熟悉地图作业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图上作业的程序和标准,;(2)掌握地图作业技巧和领航记录表的填写方法;(3)练习:地图作业和填写部分领航记录表。第五课高度测算和应用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高度及其种类(几何高度、气压高度),高度度量单位(米和英尺换算);(2)气压式高度表、无线电高度表测量高度(原理,仪表认读);(3)气压高度表的误差及修正方法;(4)气压高度表的应用(高度表拨正程序);(5)最低安全高度;(6)飞行高度层配备;(7)确定最低飞行高度层和飞行高度层。2 .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高度概念,熟悉高度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高度单位(米及英尺)换算;(2)熟悉气压式高度表、无线电高度表测量高度的原理和仪表认读;(3)熟悉气压高度表的误差,掌握气压高度表误差修正方法;(4)掌握气压式高度表气压基准面的选择方法;(5)熟悉最低安全高度的含义,熟悉飞行高度层配备方法;(6)熟练掌握最低飞行高度层和飞行高度层的确定方法;(7)练习:米及英尺换算,气压高度表误差修正计算,计算航线最低安全高度和确定最低飞行高度层。第六课航向和空速的测算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航向及其种类,磁罗盘、陀螺半罗盘、陀螺磁罗盘和航向系统等指示航向的仪表,航向换算;(2)空速及其种类,空速单位,测量空速的原理,空速表的误差及其修正,表速及真速换算,M数及真空速换算。2 .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航向概念,熟悉飞机转弯及航向的关系,熟悉航向种类及罗差产生的原因,掌握航向的换算和图示;(2)熟悉测量航向的仪表原理,熟悉磁罗盘、陀螺磁罗盘、陀螺半罗盘和航向系统测量航向的方法,掌握无线电磁指示器(RMI)和水平状态指示器(HSI)显示磁航向的情形;(3)理解空速的概念,熟悉空速的种类和单位以及指示空速(IAS)、真空速(TAS)、M数间相互关系;(4)熟悉空速表的测量原理,掌握表速及真空速换算、M数及真空速换算方法(尺算);(5)练习:航向换算及图示,表速及真空速的计算尺换算,M数及真空速的计算尺换算。第七课时间和时刻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时间和时刻的含义;(2)时间度量单位;(3)时刻种类及其换算;(4)日界线(5)日出、日没时刻和天亮、天黑时刻及查取方法。2 .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含义,熟悉时间度量方法及单位;(2)熟悉时刻的种类,熟悉地球自转角度及时间的关系,掌握地方时、区时、北京时和世界时的换算;(3)理解日界线的意义,熟悉飞机飞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方法;(4)理解日出、日没时刻和天亮、天黑时刻的概念,掌握日出、日没时刻和天亮、天黑时刻的查取方法;(5)练习:时刻的换算,查取日出、日没时刻和天亮、天黑时刻。第八课基本领航计算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求(1)单位换算;(2)速度、时间、距离的换算。2 .本课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距离、速度、重量、容积和气压单位间的换算;(2)熟悉速度、时间、距离间的换算关系,熟练掌握三角指标、圆指标、海里指标换算的尺型和方法;(3)熟练掌握心算方法(六分钟距离法、分段求和法和一分钟距离法);(4)练习:单位换算,三角指标、圆指标、海里指标换算。第二阶段基本领航方法52学时(一)教学目的熟悉基本领航的程序,熟悉基本领航的方法,为今后签派工作奠定必须的理论基础。通过本阶段学习,达到如下要求:1 .理解风对飞机航行的影响,掌握航行速度三角形各向量间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掌握有关风的计算方法2 .熟悉地标定位的程序和方法,熟悉推测定位的程序和方法;3 .理解偏航产生的原因,熟悉检查航迹的程序和方法;4 .熟悉修正航迹的程序和方法;5 .理解无线电方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熟悉无线电导航设施测定无线电方位的方法;6 .熟悉进入预定方位线的准备和判断方法;7 .熟悉向、背电台飞行检查航迹、切入航线的程序和方法;8 .熟悉VOR/DME领航方法,熟练掌握无线电定位的程序和方法。(二)分课计划第九课飞机在风中的航行规律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风的表示方法;(2)飞机在风中的运动,航迹和地速;(3)航行速度三角形的构成及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4)偏流、地速的影响因素。2 .本课教学要求(1)熟悉风的两种表示方法,掌握航行风和气象风换算方法;(2)理解航迹和航迹角概念,熟悉有风情况下飞机对地面运动的情形;(3)熟悉航行速度三角形的构成元素,理解偏流、风角概念和偏流、风角的意义;(4)熟悉空速、风速、风向和航向变化时偏流、地速的变化情形;(5)练习:图示航行速度三角形各元素间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第十课按已知风计算偏流、地速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修正侧风影响,预计应飞航向;(2)修正顺、逆风影响,预计应飞时间;(3)按已知风计算偏流、地速的条件;(4)用计算尺计算偏流、地速的程序和方法。2 .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应飞航向和应飞时间的概念,熟悉按偏流、地速计算应飞航向和时间的方法;(2)熟悉按已知风计算偏流、地速的条件和程序,掌握用计算尺计算偏流、地速的方法;(3)熟练掌握根据已知条件图示航行速度三角形,熟悉各种侧风(顺、逆侧风,左、右侧风,正侧风)和顺风、逆风情况下计算偏流、地速的注意事项;(4)练习:按已知风计算偏流、地速、应飞航向和时间。第十一课确定飞机位置2学时1 .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确定飞机位置方法;(2)地标定位;(3)推测定位;(4)按两实测位置推算位置;(5)按航迹、地速推算位置;(6)按航向、真空速推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