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第一章总复习.docx
第五讲第一章总复习适用学科化学适用年级初三适用区域通用本讲时长120分钟知识点1、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2、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高铳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分解反应3.常见仪器的认识及使用注意事项教学目标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方法及注意事项2、常见仪器的认识及使用注意事项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与制取一、知识梳理'氮气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物理性质氧气1化学性质<L组成(体积分数)制法:自然界中来源;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用途Ir物理性质空气二氧化碳j化学性质IJ实验室制法用途稀有气体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污染与防治来源及治理措施考点一: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定1、空气的组成:各组分气体所占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题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B.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答案:C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密闭容器中,通过测定进入容器中水的量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常见装置如图,实际操作所用装置可有所不同)题一:下列物质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会使瓶内压强明显降低的是()A.铁丝B.木炭C.红磷D.硫黄答案:C题二:用图示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红磷一定要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开始读数D.最终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答案:C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2)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粉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3)防治措施: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改用清洁燃料;废气处理后排放题一: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A.氮气B.二氧化硫C.氮氧化物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A题二:为了更好的把城市建设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产品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Ch污染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答案:D4、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氮肥、作食品保护气、灯泡填充气等5、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曾称为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制放电管、填充氧气球、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景观灯等。考点二:常见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L常用仪器(1)试管一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常用作反应容器、加热少量固体或液体、收集少量气体等。使用时要注意:盛取液体时,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受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包括自己);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管口稍向下倾斜;加热时要预热,加热后不能骤冷等。(2)烧杯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因为酒精灯火焰不能将其底部完全包住,不能使其均匀受热。(3)量筒主要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使用时要注意: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的地方;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4)集气瓶主要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也用来做一些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但不能直接对其加热。集气瓶的外观与广口瓶极为相似,但它们的磨砂部位不同,集气瓶的磨砂部位在瓶口表面(正好与玻璃片的磨砂面相吻合),广口瓶的磨砂部位则在瓶颈内壁(刚好与玻璃瓶塞表面的磨砂面完全吻合),用手触摸瓶口或瓶颈即可分辨两者。(5)酒精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要用外焰加热物质,因为外焰燃烧充分、温度高;要提高火焰的温度,可在酒精灯上加防风罩,既防风又具有“拔火”作用;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使用时要注意“三不”: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一般用火柴点燃);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6)胶头滴管和滴瓶一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每次用后不要冲洗,直接放回原滴瓶即可。使用胶头滴管时要注意:拿一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滴管的颈部(胶头与玻璃管的连接处);捏一用食指和拇指轻捏胶头,从而排出空气或挤出液体;滴将胶头滴管移到容器口稍上方,然后轻捏胶头使液体悬空滴入容器内;忌将胶头滴管的末端伸入容器内,在溶液中排出空气。(7)铁架台用于固定和夹持各种仪器,铁圈可代替漏斗架使用。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是物理、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8)漏斗一用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去;常与滤纸组合成过滤器,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9)试管夹一用于夹持试管。(IO)玻璃棒一在很多实验中具有不同的作用:2.常用仪器的分类(1)能被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2)不能被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等(它们的底面积比较大,受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3)不能被加热的: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4)用于称量和量取的:托盘天平、量筒、量杯等。(5)用于取药品的:胶头滴管、药匙、镶子等。(6)用于夹持或支撑的:铁架台(含有铁圈或铁夹)、试管夹、柑竭钳等。(7)能盛装液体加热的: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8)能盛装固体加热的:试管、燃烧匙等。(9)分离液体及加液的:普通漏斗(末端斜口)、长颈漏斗(末端平口)、分液漏斗(末端斜口且带有玻璃旋塞)。(IO)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存放固体药品,细口瓶和滴瓶存放液体药品,集气瓶存放气体,棕色的试剂瓶盛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11)加热的:酒精灯(温度能达到600°C左右)、酒精喷灯(温度能达到1000左右)。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味道;不能凑近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严格按规定的量取药,若无规定应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只能放入指定容器内。(2)取用方法: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小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操作要求将其送入试管底部;块状固体用镶子夹取,按“一斜、二送、三慢竖”的操作要求使其滑入试管底部;少量的液体可用胶头滴管直接取用(20滴约为InlL),较多的液体多用倾倒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量取。2 .药品的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除了遵守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一般放在纸上称量(两个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称量。3 .物质的加热常用酒精灯、酒精喷灯加热物质。加热时要注意:先给受热容器预热,然后再给药品加热;若容器外壁有水,加热前须擦拭干净;加热后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4 .连接仪器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需要将不同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完整的装置。(1)连接方向:从左向右,自下而上(拆开装置则从右至左、从上至下)。(2)连接方法:把导气管插入乳胶管时,要先把玻璃管的插入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插入;把导气管插入橡皮塞时,先用水湿润插入端,再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在容器口塞入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入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5 .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要设法封闭排气口使装置密闭,再设法改变装置内部的气压(多采用加热、注水、鼓气或抽气等措施),最后根据是否出现“压强差”现象(如气液交界处是否冒气泡,玻璃管中是否产生水柱,容器内液面是否下降,软胶管是否变瘪),即可作出装置是否漏气的判断。下面以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为例,说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1)手捂法(见图1)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是冬天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快速搓手,以提高手温。(2)注水法(见图2)先把弹簧夹夹到橡皮管上,再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里加适量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管内的水柱不下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3)冷却法首先将导气管口浸入水中,然后用冰冷的毛巾捂住试管(或将试管浸在冷水中),若有水进入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4)鼓气法(见图3、图4)在图3装置中,先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里注水使漏斗末端液封,再用长短合适的软胶管把锥形瓶的导气管口与注射器吸入口连接起来,然后慢推注射器活塞鼓气,若此时长颈漏斗管内形成了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在图4装置中,用一根长约IoCm的软胶管,把导气管口与注射器吸入口连接起来,慢推注射器活塞鼓气,推动一小段距离后松开手,若此时活塞仍能返回原刻度处,则装置不漏气。(5)抽气法抽气法与鼓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先以图3装置为例,慢慢外拉注射器活塞抽气,若此时长颈漏斗末端冒气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再以图4装置为例,用一根长短合适的软胶管把导气管口与注射器吸入口连接起来,然后慢慢外拉注射器活塞抽气,若此时软胶管变瘪,则装置不漏气。(6)浸水法(见图5、图6)在图5装置中,先将弹簧夹夹在软胶管上,稍稍用力将干燥管细管竖直浸入水下合适的深度,如果水很难进入细管内,则装置不漏气。在图6装置中,先将弹簧夹夹在软胶管上,再把长颈漏斗的口竖直倒立水中,稍稍用力将长颈漏斗口浸入水下合适的深度,如果水很难进入漏斗内,则装置不漏气(可事先在漏斗内塞一小团干燥的纸巾,漏斗从水中取出后纸巾仍然干燥)。6 .浓酸、浓碱的使用浓酸、浓碱都具有腐蚀性,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1)如果不慎将较多的酸(或碱)液泼到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是少量的酸或碱液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2)如果少量的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碱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7 .洗涤玻璃仪器(1)洗干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 一般清洗:倾倒废液注水水冲口朝下放置晾干。(3)难溶物洗涤:一般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如果是油脂附着在管壁上,可以先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洗涤,再水洗;如果是氧化物、碱、盐附着在管壁上,可使用稀盐酸浸泡,再水洗。【例题】1 .下列实验操作量送的是()【解析】在容器口塞入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入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A项操作错误;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小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操作要求将其送入试管底部,B项操作正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应将液体从试管口处悬空滴下,C项操作正确;熄灭酒精灯,必须使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D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