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docx
XX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 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 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 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以及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走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道 路,以XX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全面厉行“xx之干”不动摇,聚力建设“美丽XX、幸福XX”, 坚持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 力,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2021年,结合XX实际,启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7 项重点工程,进一步排查明晰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完善自然 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协调运作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健全应急 预案体系,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强化应急救 援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面完成“十四五”防灾减灾救 灾规划项目,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数字化精准智控 水平,全县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二、重点工程(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1 .主要目标。2022年6月底前,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普查,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 体系和数据库;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推动 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自然灾害风险 全链条、全周期精准治理。2 .主要任务及分工。(1)气象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库,编制危险性区划图件。 (2)地质灾害致灾、地质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评价地 质灾害风险级别,编制县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 形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一库两区划”,建立地质灾害风险 调查数据库。(3)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完成干旱灾 害致灾调查、水利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山丘区城集镇山 洪风险调查评估、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4) 城市内涝致灾调查与评估,建立城市内涝隐患排查数据库, 编制灾害风险图。(5)森林火灾致灾调查与评估,建设森 林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数据库,编制危险性分级分布图。(6)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活 动断层分布图、场地类别分区图以及县级1: 5万地震危险 性图等。(7)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 和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生成全县承灾体数量或经济价值空 间分布图、综合减灾资源分布图与综合减灾能力图,建立历 史灾害数据集、综合减灾资源(能力)数据库等。(8)按 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完成主要灾害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 划。(县应急局牵头,县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建设局、 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民政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经商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健局、县发 改局、县教育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生态环境分局、 县大数据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L总体目标。大力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 区和脆弱区的保护与修复,系统维护森林系统、河湖湿地系 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到2023年,水土流失面积占比下降 至7%,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省控断面HI类以上水质 达标率100%,森林蓄积量增加50万I3以上,松材线虫病 等有害生物入侵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森 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水土污 染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区域生 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强,成为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典范。2 .主要任务及分工。(1)根据XX省XX源头区域山水 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2023年)年度计 划组织实施。(2)组织实施2019、2020年已立项的全域土 地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申报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并组 织实施。(县林业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生态 环境分局、县发改局、县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S)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1.主要目标。到2022年,现存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清零, 对新发现的病险水库,三年内实施除险加固;到2025年, 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可靠、智能高效、适度超前 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高水平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 的水利现代化工程体系。2.主要任务及分工。(1)水库提能保安工程,开 工建设控制性水库建设1座,实施大中型水库能力提升等工 程。(2)幸福河湖工程,实施50余公里中小流域综合治理。 实施20余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实施小型水库系 统治理工作,优化水库功能区定位,积极保障水库防汛抗旱 能力。(3)水资源优化联调工程,充分发挥优质水源禀赋, 开展引调水工程,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4)数字水利工 程,全县重要河道数字化提升改造,积极推进智能化水库管 理,统筹推进水库智能化监控、自动化安全监测及数字化管 理平台,全面推进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再 造。(县水利局牵头负责)(四)实施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20202022年)1 .主要目标。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一图一网、一 单一码,科学防控、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 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体系,形成“即 时感知、科学决策、精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地 质灾害防治新格局。2 .主要任务及分工。(1)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 到2022年底前,形成全县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2)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程,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高湖 镇、仁庄镇、鹤城街道、祯埠镇等4个乡镇(街道)风险调 查评价。(3)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工程,完成21个自动 监测点和17处山区雨量自动监测站。(4)提高地质灾害群 测群防水平,规范网格员管理,提升群测群防员巡查排查智 能化、信息化。(5)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完成8 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五)实施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工程L主要目标。根据省应急管理厅统一部署,参与建设和 应用全省应急救援平台,推动建设XX区域平台;到2022年 底,全面完成平台的基础设施、装备器材、信息系统建设和 人员配备任务。3 .主要任务及分工。(1)建设完善全县应急救援指挥 体系,推动建设XX县应急救援平台,实现突发事件可视化 指挥调度100%连线成功、IOo%30分钟响应、Io0%连线质量 达标。(2)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完善全县应急救援航空体 系,打造航空应急救援圈。(3) XX县应急指挥中心,建成 由有线、无线、卫星网构成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打造智 能型综合指挥中心。(县应急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公安局、 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建设局、县大数据 中心、县消防救援大队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L主要目标。构建自然灾害监测综合感知网络体系和监 测预警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实现重大风险感知全覆盖、监测 数据共享共用;构建多灾种和灾害链监测预警模型,统筹预 报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 和时效性;到2021年底,建成覆盖重大风险隐患的多层级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系统 的自然灾害监测和实时预报预警。4 .主要任务及分工。(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 专项工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21处普适性地质灾害 监测点建设,实时监测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纳入省级统 一信息化平台。(2)水旱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专项工程, 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完成水雨情监测预警设备物业化管 理,完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保测评工作。(3)气象 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专项工程,加密地面自动气象站,建 设X波段天气雷达、激光测风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 射计各1部。增设应急观测设备、气象应急车载系统各1套。(4)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专项工程,构建通信网络子系 统和数据处理子系统,建设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平台和技术 支持与保障子系统。(5)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专项 工程,建设林火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暨森林卫士系统建设,实 现森林火情火警的自动监测+地面巡护+快速处置闭环。(6)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及信息化专项工程,构建自然灾害综 合监测预警信息化模块,建设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重点信息 感知网络。(县应急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科技 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农 业农村局、县大数据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1 .主要目标。加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工程化和推 广应用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我县自然灾害救治装备产业;到 2022年,大幅提高技术装备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显著提 升工程化和生产供给能力,初步建成指挥统一、专常兼备、 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与大应急管理体制相适应 的现代技术装备体系。2 .主要任务及分工。(1)加大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 研发,按照XX省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研发攻关目录,引 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装备工程化 攻关,按照XX省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目录, 滚动实施一批首台(套)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3)提升 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支持重点企业加 强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实现平战结合。(4)构建自然灾 害防治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推动自然灾害防治科技成果应用, 加快建立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等。(5)完 善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工程化标准体系,推动自然灾害防 治装备产业升级改造。(6)提升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配 备水平,开展消防救援装备达标建设。(县经济商务局牵头, 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 生态环境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局、县应 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气象局按职责分 工负责)三、进度安排(一)2021年底前,推进七项重点工程建设,对发现的 重大灾害风险和突出问题短板,实施集中攻坚。(二)2025年底前,巩固七项重点工程建设成效,完善 工作体制机制,迭代技术装备,持续提升监测预警、应急救 援等能力。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自然 灾害防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和 落实好自然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协调高效的工作格局。建 立由应急、林业、水利、自然资源、经济商务等部门牵头, 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七项重点工程 建设。各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加 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确保按时 保质完成各项任务。(二)加强工作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 化责任举措,明确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把项目审批纳入 绿色通道并加强监督管理,将相关项目纳入本行业领域县级 专项资金范畴,实行优先保障,将重点工程的相关投入纳入 本级财政预算,结合实际在各相关领域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 对资金缺口较大且属地财政确实无法分担的相关项目,要拓 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保障项目建 设资金需求。(S)加强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跟踪评估,强 化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全面掌握 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每年年底前,七项重点工程各牵头部 门要向县减灾委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