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行动计划.docx
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行动计划一、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优化铁路货运办理流程,持 续建设和改善铁路货场仓库等设备设施,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能力和水 平,以赣州国际陆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为中心,稳定开行至宁波、 深圳、厦门等铁海联运线路。推动省港口集团靠大联强,认真做好港 口资源整合“后半篇文章” o优化船舶运力结构,引导集装箱船、滚 装船等专业化运输船的发展。鼓励工矿企业、粮食企业等将货物“散 改集“,中长距离运输时主要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 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探索推广大宗固体废物公铁水协 同联运模式。深入开展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推动货运源头治 超和科技治超,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加快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完善水水中转、干支中转航线, 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干支直达运输,构建以九江港和南昌港为 中心、赣江和信江沿线港口为支点的全省港口内支线网络,稳定开行 南昌一九江”集装箱穿梭巴士”航线,不断开发精品航线,努力吸引 上下游货物在九江港中转,强化九江港长江中下游枢纽港地位。鼓励 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铁路企业加强协作、信息互联,逐步建立以九 江港为中心辐射省内铁路场站水铁联运通道,持续推进南昌、上饶国 际陆港与宁波等沿海港口开展合作,为我省铁海联运进出口货物开辟 绿色通道,实施“全程提单”,优先作业,优先上船,推动铁水联运、 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二、营造统一开放市场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多式联运各类市场 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为基础,在安全管控、价格自律、责任 担保、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评价监管,依法依规逐步建立多式联运经 营信用评价体系,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推进多 式联运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着力构建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多式 联运行政管理全过程监管机制。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深化铁路市 场化改革,促进铁路市场主体多元化,推进铁路、港口、航运等企业 股权划转和交叉持股,规范道路货运平台经营,推动建立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运输服务市场。规范重点领域和环节收费。鼓励铁路货运企业与大型工矿和能源 企业等签订“量价互保”协议,规范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收费,明 确线路使用、管理维护、运输服务等收费规则,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推动各水运口岸对港口作业的流程及作业时限进行公示,畅通投诉反 馈渠道,规范口岸各环节收费行为。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和江西省水路交通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为推进 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供法治保障。将交通运输作为重点 领域列入2022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立项指南,支持多式联运、基 础设施、交通装备等领域的地方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 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积极探索我省多式联运量统 计的制度方法,为科学推进我省多式联运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三、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完善多式联运骨干通道。紧密衔接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快 我省“六纵六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强化京九、沪昆“双轴”通 道能力,实施京九和沪昆“大十字”主通道高速公路八车道扩容工程, 全面完成赣江、信江三级航道达标建设,提升赣江、信江航道通行能 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效互联;完善银福、 合福、蒙吉泉、沿江、岳九衢、韶赣厦通道,建成兴泉铁路和赣皖界 至婺源、上饶至浦城、信丰至南雄、通城(赣鄂界)至铜鼓等高速公 路;提升渝长厦、咸井韶、阜鹰汕、衡吉温通道,建成武宁至通山(江西段)、宜春至遂川至大余、寻乌至龙川(江西段)等高速公路, 开工建设瑞梅铁路、温武吉等干线铁路和弋阳至南丰、彭泽至东乡等 高速公路。加快货运枢纽布局建设。提升南昌和九江国际性门户枢纽地位。加快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枢纽机场货 物转运、保税监管、邮政快递、冷链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推进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工程建设;提升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功能, 加快补齐南昌向塘铁路枢纽联运转运衔接设施,推进陆港物流功能区 建设,建成向塘国际陆港二期,强化国际货运班列(南昌)集结功能, 加强陆港海港合作;提升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功能,加快重 点港区现代化码头、疏港铁路公路建设,推进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联 动发展,探索航线资源共享,提高现代航运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九 江港与沿海港口联系,发挥在集装箱、滚装等高附加值货类运输优势。 加快打造赣州、上饶、赣西组团全国枢纽,做大做强赣州国际陆港, 加快完善货运物流配套设施,积极开拓跨国班列新空间,加强与沿海 港口合作,加快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加快推进赣州黄 金机场实现对外开放,完善航空口岸配套设施,大力拓展航空货运功 能,积极发展临空产业;加快建设上饶国际陆港,推进上饶三清山机 场改扩建,提升上饶枢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能力;加快建设新余 港、宜春港、赣西(新余)综合货运枢纽和赣西(宜丰)国际物流园, 提升赣西组团在全国的枢纽地位。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综合枢纽,打 造鹰潭中童综合货运枢纽、抚州海西综合物流园等货运枢纽,提升对 接海西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争取鹰潭、九江入选国家物流枢 纽建设名单,积极争取萍乡、吉安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综合货运枢纽布局建设国际寄递枢纽和邮政快递 集散分拨中心。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完成九江港城西港区疏港铁路专 用线建设,协调推进九江港彭泽港区、宜春港樟树港区河西作业区、 赣西(宜丰)国际物流园、上高铁路经济产业园、德兴宏泰石公司等 进港入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南昌港姚湾港区、九江港都昌港区、 宜春港樟树港区、吉安港中心城区港区、赣州港赣县港区、上饶港鄱 阳港区、鹰潭港贵溪港区、景德镇港义城作业区等重点港区、作业区 疏港公路建设,实现重要港区、园区与高速公路、铁路货运通道、厂 矿企业、综合物流枢纽之间的公路和铁路连接,有效解决“最后一公 里”问题,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重要港口港区二 级及以上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四、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推动在九江城西港、南昌龙头港码头推广实施进口货物“船边直 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大力发展铁路快运,推动冷链、 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联运发展,鼓励支持省内重点城市申 报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充分挖掘省内城市铁路场站与线路资源, 创新“外集内配''等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模式。支持南昌、九江、 吉安等市结合城区老码头改造,发展生活物资水陆联运。资料整理来源:贯彻落实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