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ppt

    • 资源ID:146612       资源大小:32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ppt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摘要:预应力张拉时须两端同时张拉和顶锚,采用张拉预应力和钢绞线延伸量双控,实际延伸量与理论延伸量的差值控制在6%以内。关键词:预应力 张拉 延伸量 测量 计算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 L2K10+727.95鹿原洣水大桥平面位于直线段,起讫点桩号为L2K10+604.95L2K10+850.95,全长246m。下部构造 桥墩及桥台均为桩柱一体式,摩擦桩基础;均为单排桩,每排2根桩;桩基为C25混凝土,台帽及盖梁为C30混凝土。上部构造 上部为跨径30m的钢筋砼预应力T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全桥共分8孔,T梁在桥的横断面上布置6片;设计仅左半幅工程,共需T梁48块; 预应力管道横断面示意图单端钢绞线尺寸图84735.1542.1175.31abcde84527.9542.1386.052fghij84342.7430.8684.43pkmno二、二、30米后张法预应力米后张法预应力T梁延伸量计算梁延伸量计算1、技术参数、技术参数横截面积:Ag=140mm2标准强度:Rby=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K =0.75Rby=1395 MPa弹性模量:Eg=196 GPa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预应力筋与孔壁道的摩擦系数:=0.22单端各段钢绞线长度:L1=15.3650 L2=15.4005 L3=15.41902、预应张拉力的计算、预应张拉力的计算p =K*Ag*n*b*1/1000p:预应力筋的张拉力,kN;K: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Mpa;Ag:每根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根数;b:超张系数,不超拉时候为1.0;p1=1860*0.75*140*6*1*0.001=1171.8 kNp2=1860*0.75*140*7*1*0.001=1367.1 kNp3=1860*0.75*140*8*1*0.001=1562.4 kN3、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平均张拉力的计算Pp=p*1-e-(KL+)/(KL+)Pp: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p:预应力筋的张拉力;K:孔道偏差系数;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张拉端与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的切线夹角之和;Ay:预应力筋截面面积;1=0.13552=0.13553=0.1078当当n=6时(时(1#钢绞线)钢绞线)Pp(ab)= p1=1395*140*6*0.001=1171.8 kNPp(bc)= 1171.8*1-e-(K*7.351)/(K*7.351)=1165.36 kNPp(cd)=1168.36*1-e-(K*5.421+)/(K*5.421+)=1143.53 kNPp(de)=1143.53*1-e-(K*1.753)/(K*1.753)=1142.03 kN当当n=7时(时(2#钢绞线)钢绞线)Pp(fg)= p2=1395*140*7*0.001=1367.1 kNPp(gh)=1367.1*1-e-(K*5.279)/(K*5.279)=1361.70 kN Pp(hi)=1361.70*1-e-(K*5.421+)/(K*5.421+)=1336.19 kNPp(ij)=1336.19*1-e-(K*3.8605)/(K*3.8605)=1332.33 kN当当n=8时(时(3#钢绞线)钢绞线)Pp(km)= p3=1395*140*8*0.001=1562.4 kNPp(mn)=1562.4*1-e-(K*3.427)/(K*3.427)=1558.39 kNPp(no)=1558.39*1-e-(K*4.308+)/(K*4.308+)=1535.11 kNPp(op)=1535.11*1-e-(K*6.844)/(K*6.844)=1527.26 kN 4、伸长量的计算、伸长量的计算L=(Pp*L)/Ay*EgL: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Pp: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Ay:预应力筋截面面积;Eg:预应力筋弹性模量;当当n=6时(时(1#钢绞线)钢绞线)L(bc)=1168.36*7351/(140*6*196)=52.03 mmL(cd)=1151.74*5421/(140*6*196)=37.65 mmL(de)=1150.93*1753/(140*6*196)=12.16 mm当当n=7时(时(2#钢绞线)钢绞线)L(gh)=1364.22*5279/(140*7*196)=37.42 mmL(hi)=1344.81*5421/(140*7*196)=37.71 mmL(ij)=1342.74*3860.5/(140*7*196)=26.78 mm当当n=8时(时(3#钢绞线)钢绞线)L(mn)=1560.26*3427/(140*8*196)=24.33 mmL(no)=1542.57*4308/(140*8*196)=30.13 mmL(op)=1538.35*6844/(140*8*196)=47.62 mm延伸量延伸量 L1=(52.03+37.65+12.16)*2=101.84*2=203.68 mm L2=(37.42+37.71+26.78)*2=101.91*2=203.82 mm L3=(24.33+30.13+47.62)*2=102.07*2=204.14 mm 三、张拉后的实际延伸量测量方法及算法的比较 1、测量方法的比较 钢绞线实际伸长量的测量方法很多,最准确的方法为直接量测(如下图)钢绞线延伸量直接量测示意图钢绞线延伸量=L2-L1 但是由于此测量方法对于施工条件的要求太高,钢绞线长度必须相同,且在预应力管道里面的紧弛情况也必须一样;在正常施工中,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如下图)。测量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示意图 2、延伸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当我们采用测量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来确定钢绞线延伸量的时候,我们所测得的数据并不是钢绞线的延伸量,因为在张拉过程中,由于张拉力的施加,工具锚夹片会向内滑动以及钢绞线的张弛情况不一,在受力的过程中这些都将使活塞伸长量与实际钢绞线之间产生较大的偏差。 考虑到张拉过程中,张拉力的施加而造成的工具锚夹片向内滑动等情况在前期张拉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将分段进行测量活塞伸出量,分别是10%张拉力20%张拉力100%张拉力。张拉数据如下:算法一 钢绞线延伸量=(100%K活塞伸出量-20%K活塞伸出量)80%-回缩量L1=210.00 误差率=3.10%L2=207.25 误差率=1.68%L3=204.00 误差率=-0.07%位置活塞伸出量 (mm)10%K20%K100%K回油锚固回缩量1#钢绞线A端12221081017B端142612011282#钢绞线A端13241141077B端112311010373#钢绞线A端15271201128B端919102948算法二 钢绞线延伸量=100%K活塞伸出量-20%K活塞伸出量+2(20%K活塞伸出量-10%K活塞伸出量)-回缩量L1=209.00 误差率=2.61%L2=209.00 误差率=2.54%L3=204.00 误差率=-0.07%3、两个算法的比较 算法一:由于钢绞线的紧、弛情况不一,前期的延伸量误差较大,所以直接略过020%K的活塞伸出量;20%K过后,紧、弛情况相当,所以针对20%K过后的延伸量进行计算,确定算式为:钢绞线延伸量=(100%K活塞伸出量-20%K活塞伸出量)80%-回缩量。 算法二:先算出20%K100%K的钢绞线延伸量,再将“20%K活塞伸出量-10%K活塞伸出量”视为020%K的一个平均数值,所以确定算式为:钢绞线延伸量=100%K活塞伸出量-20%K活塞伸出量+2(20%K活塞伸出量-10%K活塞伸出量)-回缩量。 算法二较算法一更为简便,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很快的算出延伸量误差;但是算法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10%K与20%K张拉过程中的钢绞线紧弛情况,所以得出的数据与实际数据还是有一定的误差。

    注意事项

    本文(后张法预应力张拉.ppt)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