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

    • 资源ID:148770       资源大小:3.12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

    任务二任务二 病害防治病害防治我国小麦主要病害有我国小麦主要病害有2020多种,以小麦多种,以小麦白粉病白粉病、小麦、小麦条锈病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小麦、小麦叶锈病、小麦(镰刀菌)根腐病、小麦(镰刀菌)根腐病、小麦赤霉病赤霉病、小麦、小麦纹枯病纹枯病、小麦病毒病和小麦线虫病发、小麦病毒病和小麦线虫病发生最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生最为普遍且危害严重。小麦系统性病害小麦系统性病害主要包括小麦主要包括小麦黑穗病黑穗病、小麦霜霉病等。此类病害常造成植株明显、小麦霜霉病等。此类病害常造成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增多,穗期形成疯顶症,叶面发皱并弯曲,穗茎扭曲、畸形,抽矮化、分蘖增多,穗期形成疯顶症,叶面发皱并弯曲,穗茎扭曲、畸形,抽穗早,茎、叶、小穗和籽粒形成黑粉,不能结实,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穗早,茎、叶、小穗和籽粒形成黑粉,不能结实,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局部性病害局部性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主要有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全蚀病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镰、小麦纹枯病、小麦(镰刀菌)根腐病和小麦赤霉病等。此类病害常造成烂芽,被侵染的幼苗黄弱、刀菌)根腐病和小麦赤霉病等。此类病害常造成烂芽,被侵染的幼苗黄弱、矮小,种子根发黑,根毛腐烂,侧根减少,常造成死苗。成株期,在叶片、矮小,种子根发黑,根毛腐烂,侧根减少,常造成死苗。成株期,在叶片、茎秆、穗部出现病原物,形成不同类型的病斑,常造成秆腐、穗腐、枯白穗、茎秆、穗部出现病原物,形成不同类型的病斑,常造成秆腐、穗腐、枯白穗、黑胚,严重时枯死,受害麦穗常造成不能正常结实。黑胚,严重时枯死,受害麦穗常造成不能正常结实。小麦病毒小麦病毒包括小麦丛矮病和小麦黄矮病。此类病害常造成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包括小麦丛矮病和小麦黄矮病。此类病害常造成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叶片变黄、心叶不伸展、不抽穗。冬前染病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呈丛矮状,叶片变黄、心叶不伸展、不抽穗。冬前染病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拔节后染病株能抽穗,但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死亡,拔节后染病株能抽穗,但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小麦线虫病害小麦线虫病害包括小麦粒瘿线虫病和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病症主要表现在根部包括小麦粒瘿线虫病和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病症主要表现在根部和穗部,以地麦上形成虫瘿和根系被寄生成瘤状最为明显。和穗部,以地麦上形成虫瘿和根系被寄生成瘤状最为明显。(一)白粉病(一)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Wheat Powdery Mildew)1.1.发病症状发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期均可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图)。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背(图)。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背面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发病重。面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发病重。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一层白粉状霉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病斑多时可愈生有许多黑色小点。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病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病株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株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 (一)白粉病(一)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Wheat Powdery Mildew)2.2.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越冬的病菌先在植株底部的叶片上呈水平方向扩展,以后依次向越冬的病菌先在植株底部的叶片上呈水平方向扩展,以后依次向中部和上部叶片发展。春季一般拔节期开始发病,抽穗至灌浆期达到高峰,中部和上部叶片发展。春季一般拔节期开始发病,抽穗至灌浆期达到高峰,乳熟期停止发展,病情发展流行呈典型的乳熟期停止发展,病情发展流行呈典型的S S形曲线。小麦白粉病在温度形曲线。小麦白粉病在温度0-0-2525均可发生,均可发生,15-2015-20为发病最适温度,为发病最适温度,1010以下发生缓慢,以下发生缓慢,2525以上病以上病情发展受到抑制。湿度和降雨对病害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干旱少雨情发展受到抑制。湿度和降雨对病害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干旱少雨不利于病害发生,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相对湿度增加,病害会逐渐加重。不利于病害发生,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相对湿度增加,病害会逐渐加重。3.3.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2 2)消灭自生麦苗)消灭自生麦苗, ,减少初侵染来源。减少初侵染来源。(3 3)培育壮株)培育壮株, ,合理肥水合理肥水,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4 4)药剂防治。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可采用烯唑醇按种子量)药剂防治。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可采用烯唑醇按种子量0.02%0.02%或用三或用三唑酮(粉锈宁)种子量的唑酮(粉锈宁)种子量的0.03%0.03%拌种,拌种后堆闷拌种,拌种后堆闷6h6h以上再播种,可以兼治以上再播种,可以兼治小麦黑穗病。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小麦黑穗病。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10%或病情指数达到或病情指数达到1 1以上)及时以上)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15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g/30-40g/亩、亩、12.5%12.5%烯唑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醇可湿性粉剂2030g/2030g/亩等。亩等。(二)小麦全蚀病(二)小麦全蚀病 (Wheat Take-allWheat Take-all)1.症状症状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图)。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病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节(图)。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病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拔节后茎基部黑,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色菌丝层,称为“黑脚黑脚”,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种子根、次生根变黑腐烂和黑脚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种子根、次生根变黑腐烂和黑脚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植株早枯,形成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白穗”。在潮湿情况下,小麦近成熟时在病株基部叶鞘内侧生。在潮湿情况下,小麦近成熟时在病株基部叶鞘内侧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壳。有黑色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壳。 (二)小麦全蚀病(二)小麦全蚀病 (Wheat Take-allWheat Take-all)2.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病菌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和有机肥中越夏或越冬。在自生麦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和有机肥中越夏或越冬。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是下茬的主要初侵染源。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是下茬的主要初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越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子根,并在变黑的种子根内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越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子根,并在变黑的种子根内越冬。春季小麦返青,菌丝体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越冬。春季小麦返青,菌丝体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到第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到第1至第至第2节,由于茎基部受害腐烂而造成病株陆续节,由于茎基部受害腐烂而造成病株陆续死亡。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度为死亡。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度为335,适宜的温度为,适宜的温度为1924.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偏碱性土壤发病重于中性或偏酸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偏碱性土壤发病重于中性或偏酸土壤。冬麦区冬季温暖、晚秋早春多雨发病重。水浇地比旱地发病重。夏季高温土壤。冬麦区冬季温暖、晚秋早春多雨发病重。水浇地比旱地发病重。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田间病残体的腐熟,降低菌量,能减轻冬麦发病。土壤缺氮引起全蚀多雨有利于田间病残体的腐熟,降低菌量,能减轻冬麦发病。土壤缺氮引起全蚀病严重发生,施用氮肥后全蚀病严重度降低。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病严重发生,施用氮肥后全蚀病严重度降低。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明显减轻发病。土壤中严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调全蚀病危害加重。连作有利量能明显减轻发病。土壤中严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调全蚀病危害加重。连作有利于土壤中病原菌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合理轮作能减轻发病。实施免耕或少耕,于土壤中病原菌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合理轮作能减轻发病。实施免耕或少耕,降低土壤的通气性,能减轻发病降低土壤的通气性,能减轻发病. (二)小麦全蚀病(二)小麦全蚀病 (Wheat Take-allWheat Take-all)3.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1)加强种子检疫。()加强种子检疫。(2 2)轮作倒茬。()轮作倒茬。(3 3)种植耐病品种。()种植耐病品种。(4 4)平衡施肥。)平衡施肥。(5 5)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全蚀病重发生区可在播期用药剂土壤灭菌,同时辅助用拌种,全蚀病重发生区可在播期用药剂土壤灭菌,同时辅助用拌种,早春喷浇杀菌剂的方法来防治。早春喷浇杀菌剂的方法来防治。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每亩用。每亩用50%50%二氯异氰尿酸(禾菌)二氯异氰尿酸(禾菌)400g400g或或85%85%三氯异氰尿酸(治愈)三氯异氰尿酸(治愈)100g100g拌拌20kg20kg细土或混于底肥(含磷比例高的最好)中撒施,或亩用细土或混于底肥(含磷比例高的最好)中撒施,或亩用50%50%多菌灵多菌灵1kg1kg加加15%15%粉锈宁粉锈宁1kg,1kg,加加100kg100kg水水, ,随水灌入土壤或喷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播种。随水灌入土壤或喷于地表,然后翻耕整地播种。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每亩小麦种子用每亩小麦种子用50%50%二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25g25g或硅噻菌胺或硅噻菌胺20g20g拌种。或用拌种。或用12%12%烯唑醇按种子重量烯唑醇按种子重量0.02%0.02%0.03%0.03%拌种,防病效果均好。拌种,防病效果均好。药剂灌根药剂灌根。对于未做药剂土壤处理和拌种的病田,可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对于未做药剂土壤处理和拌种的病田,可在小麦返青期,每亩用15%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200g150-200g对水对水50-70kg50-70kg;或用含;或用含5 5亿活芽孢亿活芽孢/ /克荧光假单胞杆克荧光假单胞杆菌的消蚀灵可湿性粉剂菌的消蚀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100-150g,对水,对水50-70kg50-70kg,充分搅匀,顺垄喷灌于小麦茎,充分搅匀,顺垄喷灌于小麦茎基部,进行补救防治。重病田隔基部,进行补救防治。重病田隔7-10d7-10d再防治一次。再防治一次。(四)纹枯病(四)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Wheat Sharp Eyespot)1.症状症状:小麦各生育时期均可受害,造小麦各生育时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孕穗等多种症状。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

    注意事项

    本文(小麦病虫害防治.ppt)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