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认识配合物》 设计.docx

    • 资源ID:188988       资源大小:606.43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认识配合物》 设计.docx

    认识配合物宿城一中敖文江李航李冬梅单元学习基本信息学科化学实施年级高二课程标准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使用的教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单元名称第2章第3节配位键微项目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单元课时3【单元主题的生成】普通高中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内容的主要表征形式,通过梳理教材,明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配合物这一大观念建构的作用,利于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的整体性把握。本单元主题”认识配合物”,源于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和微项目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在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中学习了化学键,在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1节学习了共价键的概念,第3节进一步学习配位键的概念,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什么是配位键?什么是配合物?这种抽象的概念相对晦涩难懂,教学中以血红素的结构为情境线,深度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通过学科交叉融合,设置“血红素中的配位键”“血红素与氧气的配位平衡”“补铁片中铁元素的测定”等问题线贯穿3个课时,利用真实、具体的情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构建、认知、发展配合物和配位平衡的知识模型。微项目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利用配合物进行物质检验第二章、微粒间相互利用A-化学键与物质性质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要求“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认识配合物”这一大观念为统领,高中选修课程中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形成对该主题管中窥豹式的体会与认知。本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从结构、平衡多角度深入研究配合物,帮助学生建构配合物及配位平衡的模型思维认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3课时利用配合物进行物质检验,探究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问题,目的是在化学教学中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建构、运用并完善认识模型,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本单元设计三个课时,分别为:配合物概述、配位平衡、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第一课时的核心是配合物理论简介,从CU(H2。)/、CU(NH的视角初识配合物,再由CoCb6NH3>CoCl35NH3fi¾BCoCl34NH3Pt(NH3)2Cl2的视角一叶绿素、血红素的视角依次进阶再识配合物,达到认识视角的结构化,进而再认识配合物的结构特征。本节课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探究:金属Na不能从CUSOl溶液中置换出Cu单质的原因、向CUS0,溶液中加氨水,先出现蓝色絮状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探究溶液呈深蓝色的原因,探究溶液呈深蓝色的原因,再由CU(H2。)产、CU(NH)F两种配合离子引出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形成条件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从结构角度设置三个进阶层次梯度,从CoCl36NH、CoCl3-5NH3梯度-CoCh4NH.3、Pt(NH3)2Cl2梯度一叶绿素、血红素梯度升华对配合物的认识,使学生由衷的体会到配合物的复杂性及其发展的艰辛与不易。第二课时的核心是配位平衡,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配位平衡的理解。以Cu(HzO)J"转变为Cu(NH3)J"提到配合物内界的电离以及配位平衡移动的基本概念。接着反问学生Cu(NH3)F'能不能转化为Cu(HQ)J”并施以实验验证,实验现象与预期现象出现矛盾,学生提出加酸的优化方案,再次实验,发现加硫酸和盐酸现象不同,并且盐酸浓度不同,现象也不一样,原因何在?氯化铜溶液一定呈绿色吗?向氯化铜固体中加少量水溶液呈绿色,接着再加水,溶液转变为天蓝色,从配位平衡的角度给予学生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解释Cu(NH3F溶液加硫酸和盐酸现象不同且盐酸浓度不同,现象也不一样的原因。最后学生学以致用,利用配位平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深对配位平衡的理解。第三课时是北师大王磊主编的普通高中化学课标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形式”新增的微项目。本节课时对配位键的形成、配合物的概念与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复习、应用和拓展【单元教学学情分析】已有知识:了解配位键、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配位平衡原理;了解氯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局限认识:对配合物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其应用、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并未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发展方向:通过“认识配合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配合物的存在、发展、应用及其复杂性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化建构配位化合物形成模型和配位平衡模型。【单元教学目标】L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能举例说明某些配合物的典型性质、存在与应用;2 .认识配位键与共价键、离子键的异同,能运用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模型解释某些沉淀溶解、颜色变化等实验现象;3 .能从配位平衡移动角度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能运用配位平衡解释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具体现象;4 .能借助配位平衡模型,定性检验某些元素和定量检测其含量,发现并认同配位化学的学科价值。【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对应关系a.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能举例说明某些配合物的典型性质、存在与应用第一课时L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某些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2.能从微观视角认识“顺反异构”“内外界”“螯合”等现象,能运用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模型解对应单元教学目标a、b对应单元教学目标a、bb.认识配位键与共价键、离子键的异同,能运用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模型解释某些沉淀溶解、颜色变化等实验现象释实验现象。第二课时1 .运用“控制变量”思想,通过实验探究配位平衡移动原理,能从配位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实验现象。2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浓度、压强等对配位平衡对应单元教学目标b、c对应单元教学C.能从配位平衡移动角度探究物质变化的本状态的影响,进一步建构“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这一学科观念;目标C质,能运用配位平衡解释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具体现象d.能借助配位平衡模型,定性检验某些元素和定量检测其含量,发现并认同配位化学的学科价值3.能运用配位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第三课时1 .能基于证据说明Fe'和Fe”形成配合的稳定性和特征颜色,能从氧化还原反应、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等视角设计设实验检验复杂环境下的Fe"和Fe"。2 .能基于证据分析和预测Fe"与多种配位体的共存问题,通过实验验证、深化认识配位平衡。3 .能借助配位平衡模型,定量检测真实环境下补铁片剂中微量的Fe元素,发现并认同配位化学的学科价值。对应单元教学目标a、b、c对应单元教学目标a、b对应单元教学目标a、bc对应单元教学目标b、c、d【单元教学整体规划】财王H主要活动任资I里曲i【课时教学整体思路】第一课时认识配合物RIIWMMrM9XLlr*<aorxfltf;分04wliCffVMJlg,evH第二课时配位平衡环节任劳卜=Ri-»(结论第三课时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项目任务r检验药片中是否存在正二价的秩项目一:定性的检验补铁剂中铁元任务.:检脸药片中的铁元素是否被氧化成正:价印TA检验Fe”更灵敏项目二:定址的测定补Fe”与EDTA按照1;I反应铁剂中铁的含量任务问题在局限性指示剂间接检脱二价铁的方法存:价铁的合适试剂实睑发现补铁片水溶液中1)KSC!溶液,并未变红.因,井实验验证发现:EDTA与硫酸铁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的现象并设计实粉方案如何确定滴定终点?需加入快的含量活动结论稳定常数数据分析,检聆邻:氨菲是检聆:价的较优试剂用配合物检脸金属禹子讨论、分析未受红的原分析、讨论可能的原因,性弱的更易转化成柳定性强的用合物.滴定实脸测定补怏剂中计算补铁片中具体含铁&时要控制合适的PH范困配合物稳定性不同.稔定第一课时认识配合物(宿城一中教师姓名:敖文江指导老师:胡长庚程波)一、教学内容分析1 .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核心是配合物理论简介,从Cu(H2O)Cu(NH3)?的视角初识配合物,再由CoCl36NH3,CoCL5NHs的视角-CoCL4%、Pt(NH3)2CI2的视角一叶绿素、血红素的视角依次进阶再识配合物,达到认识视角的结构化,进而再认识配合物的结构特征。本节课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探究:金属Na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单质的原因、向CUSol溶液中加氨水,先出现蓝色絮状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探究溶液呈深蓝色的原因,再由CU(H财产、CU(NHJ产两种配合离子引出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概念、组成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介绍;第二部分是从结构角度设置三个进阶梯度,从CoCl3-6NH3>CoCl35NH梯度TCoCl3然出、Pt(NH3)2Cl2梯度一叶绿素、血红素梯度升华对配合物的认识,使学生由衷的体会到配合物的复杂性及其发展的艰辛与不易。2 .素养呈现微观结构决定物质宏观性质,宏观性质表征物质微观结构,这就需要能基于宏观性质(曲佥事实和数据对比)引导学生进行解释,分析雅理微观可能的结构,腌立完善认识模型,揭示现象的本质。能针对真实问题主动提出具体可行的探究性问题。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宏嬲觎与微系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二、学情分析己有知识:简单学习过配位键、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局限认识:对配合物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其应用、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并未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发展方向:本节通过“认识配合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配合物的存在、发展、应用及其复杂性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三、教学目标1 .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某些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2 .能从微观视角认识“顺反异构”“内外界”“螯合”等现象,能运用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模型解释实验现象。四、教学方法推理法、实验法、讨论法、模型法五、实验用品CUSO4溶液,NaOH溶液,浓氨水,Fe丝,CoCl36N,CoCl35N,AgNO3溶液、0-200NTU浊度计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L对配合物的内界、外界、中心原子(离子)、配体、配位数的理解。2,进阶理解配合物的结构。难点:配合物的深度理解。七、教学流程MLg*'K(CMDJCUik<aAx0d八、教学过程【情境】展示血红素图片【教师】该图片中嵌入了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先看一段视屏。【视娜放】播放一段关于血红素的小视屏【教师】由视频我们知道,该物质叫血红素,含有Fe2+,具有携氧功能,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配合物。什么是配合物?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是为本微项目的三节课设置一个能够贯穿始终

    注意事项

    本文(《认识配合物》 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