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实践到人格培养 创客教育目标发展综述 附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docx
-
资源ID:210810
资源大小:24.5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从创新实践到人格培养 创客教育目标发展综述 附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docx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种根源于工程师群体的创客文化逐渐 在全球流行开来,同时也催生了创客教育。创客文化的核心是创意设计、用心实 践和快乐分享,创客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能够享受创客文化的 人。从创客文化的本质出发,依据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可将创客教育的培养目 标分成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协同分享意愿和塑造健康人格三个递进阶段。第 一阶段创客教育的重点是以各类数字化创作工作的学习和应用为主要内容,达成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目标是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二阶段创客教育 的重点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协同分享意愿的激发和完成,目标是协同分享意愿的 激发;第三阶段创客教育的重点是学生享受创新与分享的快乐在内心的养成,目 标是健康人格的塑造。不同的学校在实施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特点 选择循序渐进或跨越式前进,最终实现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目标。关键词创客教育;创新实践;人格培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伴随着各 类桌面级创造工具的普及,原先属于工程师中小众群体的“创客文化”逐渐在大 众中流行开来,并在全球各个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创客文化的核心是创意设计、 用心实践和快乐分享。创客是创客文化的制造者和推广者,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 发,将各种创意转换成现实并向社会无私分享,同时.,在创新与分享的过程中收 获快乐。创客群体乐于创新与无私分享的生活态度为其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满足和必 要的物质回报,具有极大的号召力。社会普遍认为,创客群体有追求、有能力、 有自信且有影响力,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这与教育的终极目标高 度一致,因此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基于创新、实践、分享的创客教育根植于创客 文化的土壤,融合了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社会建构主义等多种教育思潮, 构造了面向实践的学习场所和促进价值实现的分享环境。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的 教育形态,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于自我 价值实现的诉求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 的逐步丰富,人类的需求正逐步从物质层面的财富获取提升到精神层面的自我实 现,而创新和分享是自我实现的最重要路径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激发学 生“享受创新与分享的快乐”为目标的“创客教育”在全球迅速流行开来,在我 国的中小学中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引。虽然,创客文化是创客教育的起因,但 因人们对创客文化理解的不同,当前依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创客教育理念。本文 从创客文化的本质出发,按照由浅入深的理解规律,将创客教育培养目标分成三 阶段,每一阶段均包含其特有的教育理念、教育载体、开展方式和评价。一、第一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一)创客教育理念创客文化之所以会从小众文化变成大众文化,是因为创客群体经常会利用现 有资源创新性地设计制作一些有创意且炫酷的科技作品,并广泛地分享给公众, 如3D打印机、永远打不开的盒子、意念控制飞行器、智能喂狗器等,这些作品 引起了公众的兴趣,同时激发了公众参与创造4。逐渐地,人们将创客文化理 解成:一群有创新意愿的人通过用心实践,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有创意的作品。创 客文化的核心即创新与实践,显然,这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而且也是中 国学生最缺乏的能力之一。可见,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客教育培养的基础目 标。因此,这一阶段主要从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实施创客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与 技能才能实现创新;同时,一个人只有设计了自己认可的创意,才会激励自己去 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创新完成的基础,而创意 的提出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本阶段的创客教育中,也自然地将知识 与技能的传授和创新应用作为创客教育的核心。(二)创客教育载体创客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创客课程和活动来承载,这些课程和活动 即作为创客教育实施的载体。创客教育的课程载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指 以培养学生创客素养为导向的各类课程,既包括电子创意类课程、教育机器人以 及工程科技导向为主的课程,也包括手工、陶艺、绘画等人文艺术类创意课程; 狭义上则特指以智能化信息技术(Seratch、Mixly> ArdUino、GaliIeO等)应用为显 著特征的电子创意类课程5。本阶段创客教育的载体属于狭义类课程,原因主 要有三方面:其一,创客文化带给大众的大量酷炫作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因此,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适合用作创客教育的载体。其二,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 最快的领域,可视化数字设计、3D打印、开源软/硬件等技术的普及和趋于成熟, 为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自由施展其创新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同时,工具操 作难度的降低使得学生很容易借助这些技术来创作作品,实现创意3。其三,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越来越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发挥信息技术教师 的价值,创客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给师生带来了新的机会。创客教育理念下课程实施的核心并不是结构化知识的完整学习,而是模块化 知识的创新运用,因此,本阶段在技术工具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其方便性与普适 性。例如:本阶段的主要创客课程载体有SCratCh创意编程、APPlnVentOr移动开 发、模块化创意搭建、3D创意设计、Mixly创意电子、DlY创意机器人等。对 于创客教育而言,所有具有基于开源系统、容易激发兴趣、适合操作实践、方便 完成创新这些特点的技术类课程都可以成为创客教育的载体。(三)创客教育实施本阶段,学校对创客教育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硬件建设与课程采购上。硬件方 面主要包括各类创客工具和耗材的采购,以及创客空间的建设。必备的创客工具 有电烙铁、热胶枪、万用表、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小型数控机床等;必备的 创客耗材包括各类开源硬件(主要是ArdUinO)及外接传感器和执行器、各类塑料 积木和金属结构件;课程采购则包括课程资源学校自己安排教师上课和直接让第 三方公司派教师上课两类。而在课程的开设形式上,主要采用的是兴趣社团和选 修课程的方式。学校开设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客相关的 比赛,通过竞赛的获奖来体现学校开设创客教育的价值,并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 到创客教育活动中来。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SCS创客教学法6,这一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 创客课程,唯一不同的是教学过程中用作教学项目的选择理念的不同。SCS创客 教学法从孩子最擅长的模仿出发,将整个创客教学过程分成:情境故事引入 (Story)>简单任务模仿(COPy)、知识要点讲解(State)、扩展任务完成(Continue)、 创新激发引导(StimUIate)、协同任务完成(COoPeration)、成功作品分享(Share),其 核心是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通过模仿完成一定程度的创新。考虑到中小学阶段的 课程时长,在SCS创客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时,教师可以根据时间限制,在知识 要点讲解之后灵活安排其他阶段的任务。本阶段创客教育项目选择的关键是项目 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和可扩展性。只有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掌握,并且 学生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扩展完成更高层次创新的项目,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达 成创新实践的目标。(四)创客教育总结该阶段的创客教育从创客文化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部分出发,将创新实践当 成创客教育的主要目标,具有非常高的社会接受度和可操作性,对培养更能符合 社会需求的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该目标下的创客教育也存在着以下问题:1 .教育目标提升有限该阶段的创客教育相比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除了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以 外,在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上并无不同。之前可能关注的是让学生用PpT做有 创意的贺卡,现在关注的则是让学生用ArdUinO做智能小车。但由于新的教学内 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方便做出有创意的作品,所以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 的兴趣及创新能力,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总体上对更深层次教 育目标达成的提升还非常有限。2 .创客教育普及困难由于创客课程都与信息技术相关,所以,在课程的开设成本上和实施空间上 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者,参与的教师群体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没有获得其 他学科领域的教师对创客教育的热情支持与广泛认同,教师群体参与度有限。所 以,该阶段的创客教育只能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少部分学校开展,而且是学校里的 部分参与,远远无法满足普及化的需求。3 .学生能力发展有限在以创新实践为目标的创客教育理念下,学生增加的只是更多的信息技术的 知识性学习,这显然是不够的。另外,该阶段中小学创客教育大多具有短期行为 特征,如以竞赛奖项来评价创客教育开展得成功与否,这将使学生产生“自身能 力需外部因素证明”的片面认识,削弱了学生的内部动机与自信,不利于学生的 全面发展。二、第二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分享意愿(一)创客教育理念随着创客文化的不断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融入创客文化,而不是简单地 被创客文化吸引。祝智庭认为,创客教育试图培育社会群体协作分享的精神,以 实现融合创新的愿景7。人们也逐步认识到创客文化的核心不仅仅是创新和实 践,还包括创新实践上的无私分享。创客群体的作品稀奇古怪,且类型多样,可 以是常见的各类智能设备,也可以是创新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甚至是创新的思想 和策划,但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基于创客群体自身的兴趣。 创客群体创造作品的出发点是自身的兴趣,无关功利,一旦作品完成,他们会将 成果甚至创造过程无私分享给社会,并在得到正向反馈后继续创新和分享的历 程。创客文化中的创新与分享相互促进,创客群体愿意分享源于他们有可以分享 的作品,愿意继续创新是由于他们的分享得到了大家的正向反馈。基于此,该阶 段的创客教育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分享意愿作为首要目标。为实现此目标,教师 在创客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便完成创新,还需要通过各 种手段鼓励学生去分享自己的创新成果,通过分享和创新的相互促进,提升学生 的创客情怀。(二)创客教育载体该阶段的创客教育载体脱离了信息技术的限制,扩展到任何能够激发学生完 成创新并且有助于做出分享作品的技术上。当然,第一阶段开设的所有创客课程 依然可以很好地为本阶段的创客教育目标服务,只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 更多地从分享的角度出发思考创意。另外,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与开设课程 的难易程度,开设一些木工类、陶泥类、烘焙类等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现创 意、完成分享的载体。考虑到沟通能力的掌握是学生愿意分享的前提,也是学生 愿意持续分享的关键,所以,在该阶段与沟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也是创客教育 的必备课程。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很好地实现创客教育的目标。在实践中,对技术的采用 可以从可接受性和易展示性两方面来选择。可接受性是指该技术的掌握是否在现 阶段让家长觉得对学生的未来有用。虽然创客教育关注的是创新与分享,但多数 家长还是希望通过创客教育学到有用的技术,因此,所选的创客教育载体需让家 长认为有用,像信息技术、演讲能力等课程的开设会相对顺利,而木工、陶泥类 技术等课程的开设则较为困难。技术的易展示性是指利用该技术做出的作品是否 方便展示分享,如烘培、电子类技术就比较容易做出作品用于分享和互动,而普 通的3D打印和陶泥类技术因时间问题则相反。(三)创客教育实施该阶段,在资金投入方面,除了对传统硬件设施的投入外,学校还可加大对 课程内容建设的投入力度,这里指的是着力开发符合学校定位特色的校本课程, 而非过多地购买第三方通用课程。在学生参与形式方面,学校的创客教育开展形 式除了传统的兴趣班以外,还可以尝试全员参与的必修课或必修活动。课程载体 的不同选择可能会对课程内容产生一定影响,但课程的设计理念没有改变,定位 仍是普适教育。在评价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看其最终完成的创意作品,还 要结合学生的分享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