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docx

    • 资源ID:347819       资源大小:23.0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docx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工艺管理导则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一第2部分:产品工艺工作程序; 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第4部分:工艺方案设计; 第5部分:工艺规程设计;一一第6部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 第7部分:工艺定额编制; 第8部分:工艺验证;第9部分:生产现场工艺管理。本部分为GB/TXXXX的第3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与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I46)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要紧起草人奚道云、丁红宇、蒋世清、张秀芬、韩琳琳、肖承翔。本部分为首次制定。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与程序。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2术语与定义2. 1工艺性审查reviewoftechnological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过程。2.2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efficiencyin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2.3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efficiencyin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与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3审查对象3.1 所有新设计的产品与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3.2 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4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与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与维修。5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要紧因素与评价形式1.1 工艺性分类工艺性分为生产工艺性、使用工艺性两类。1.2 评定时考虑的要紧因素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要紧考虑如下几个因素: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b)产品产量或者生产类型;c)现有的生产、使用、维修、回收条件。1.3 评价形式5. 3.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6. 3.2定量评价根据工艺性要紧指标数值进行评价。6审查指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要紧指标项目见附录A。7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7.1 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7.1.1 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7.1.2 分析结构的继承性。7.1.3 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7.1.4 分析产品各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与维修。7.1.5 分析产品报废后各构成部分是否便于回收再利用。7.1.6 分析要紧材料选用是否合理。7.1.7 要紧件在本企业或者外协加工的可能性。7.2 技术设计阶段的审查7 .2.1分析产品各构成部件进行平行装配与检查的可行性。8 .2.2分析总装配的可行性。7.2.3分析装配时避免切削加工或者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行性。7.2.4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在本企业制造的可行性。7.2.5分析要紧参数的可检查性与要紧装配精度的合理性。7. 2.6分析特殊零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7.3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审查7. 3.1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是否便于装拆。8. 3.2各大部件拆成平行装配的小部件的可行性。9. 3.3各零部件报废后,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10. 3.4审查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特种加工及装配等的工艺性(见附录B)o11. 3.5审查零部件制造过程可能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或者安全隐患,该影响或者隐患能否避免或者减小。8审查方式与程序11.1 步设计与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者分析)通常使用会审方式进行。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类会议与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与建议。12. 2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与各专业工艺人员分头进行。8.2.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8.2.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应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8. 2.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应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与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设计部门。8. 2.4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到工艺部门复查签字。9. 2.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意见有分歧时,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中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双方上级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解决。附录A(规范性附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要紧指标项目A.1产品制造劳动量。A.2单位产品材料用量。A.3材料利用系数(/O除产品净.重11该产品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A.4产品结构装配性系数(/0产品各独立部件中的零件数之和产品的零件总数A.5产品的工艺成本。A.6产品的维修劳动量。A.7加工精度系数(Q)M二产品(或零件)图样中标注有公差要求的尺寸数"产品(或零件)的表面.总数A.8表面粗糙度系数(/O心产品(或零件本即标注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数产品(或零件一表面总数A.9结构继承性系数(IQAL=产品中借用件数+通用件数产品零件总数A.10结构标准化系数(朦)*=产品中标准件数"产品零件总数A.11结构要素统一化系数(/O*=产品中各零件所用同一结构要素数该结构要素的尺寸规格数附录B(规范性附录)零件结构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与装配工艺性基本要求8.1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a)铸件的壁厚应合适、均匀,不得有突然变化;b)铸件圆角要合理,并不得有尖角;c)铸件的结构要尽量简化,并要有合理的拔模斜度,以减少分型面、芯子,便于起模;d)加强筋的厚度与分布要合理,以避免冷却时铸件变形或者产生裂纹;e)铸件的选材要合理;f)铸件的内腔结构应使型心数量少,并有利于型心的固定与排气。8.2 零件结构的锻造工艺性a)结构应力求简单对称:b)模锻件应有合理的锻造斜度与圆角半径;c)材料应有可锻性。8.3 零件结构的冲压工艺性a)结构应力求简单对称:b)外形与内孔应尽量避免尖角;c)圆角半径大小应利于成形;d)选材应符合工艺要求。8.4 零件结构的焊接工艺性a)焊接件所用的材料应具有可焊性;b)焊缝的布置应有利于减小焊接应力及变形,并使能量与焊材消耗较少;c)焊接接头的形式、位置与尺寸应满足焊接质量的要求;d)焊接件的技术要求合理;e)应满足操作安全性与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8.5 零件结构的热处理工艺性a)对热处理的技术要求要合理;b)热处理零件应尽量避免尖角、锐边、盲孔;c)截面要尽量均匀、对称;d)零件材料应与所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相习惯;e)零件材料热处理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较轻。8.6 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a)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表面结构的要求应经济、合理;b)各加工表面几何形状应尽量简单;c)有相互位置要求的表面应尽量在一次装夹中加工;d)零件应有合理的工艺基准并尽量与设计基准一致;e)零件的结构要素宜统一,并使其能尽量使用普通设备与标准刀具进行加工;f)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多件同时加工;g)零件的结构应便于装夹、加工与检查;h)零件的结构应便于使用较少切削液加工。8.7 装配工艺性a)应尽量避免装配时使用复杂工艺装备;b)在质量大于20kg的装配单元或者其构成部分的结构中,应具有吊装的结构要素;c)在装配时应避免有关构成部分的中间拆卸与再装配;d)各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应尽量保证能用最少的工具快速装拆;e)各类连接结构型式应便于装配工作的机械化与自动化。

    注意事项

    本文(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