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程度评价判定标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排查报告提纲、防汛安全隐患登记台账.docx
-
资源ID:371833
资源大小:48.8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质灾害程度评价判定标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排查报告提纲、防汛安全隐患登记台账.docx
附录A(规范性)地质灾害程度评价判定标准崩塌稳定性判别崩塌稳定性划分为不稳定、欠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四级。崩塌稳定性判别应按表A.l、A.2执行。表A.1崩塌稳定性定性判定表稳定性描述不稳定不利结构面发育且贯通,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大欠稳定不利结构面较发育,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基本稳定不利结构面较发育,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小稳定不利结构而不发育,发生崩塌的可能性小表A.2崩塌稳定性定量判定表破坏模式稳定性不稳定欠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滑移式F<1.01.00F<1.151.15F<FtFFt倾倒式F<1.01.00<F<1.251.25F<FtI>Ft坠落式F<1.01.00F<1.351.35F<FtFFt注1:F崩塌稳定性系数注2:Ft-崩塌稳定性安全系数,根据评估等级按DBU/T1524附录E附表E.5综合确定滑坡稳定性判别滑坡稳定性划分为不稳定、欠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四级。滑坡稳定性判别应按表A.3执行。表A.3滑坡稳定性判别依据稳定性分级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不稳定稳定性评价法定性分级标准天然工况和特殊工况条件(地震、暴雨等)时稳定的,安全储备高天然工况下稳定,特殊工况下稳定性降低,局部可能变形,但整体仍稳定,安全储备不高天然工况稳定,但安全储备不高,略高于临界状态,向不稳定方向发展特殊工况时有可能失稳天然工况下处于临界状态,且向不稔定状态发展,或将变形失稔定性评价既有滑坡洼地特征基本难以辨认或消失,滑体地面坡度平缓(10°),斜坡前缘较缓,临空高差小,无地表迳流和继续变形的迹象;坡面上无裂缝发展,建筑物和机被未有新的变形迹象。滑坡周边没有新的加载来源,人为活动影响很弱或不存在既有崩滑体外貌特征后期改造较大,滑坡洼地特征能辨认但不明显或略有封闭:滑体地面坡度较缓,前缘临空,较低缓,且已形成稳定坡型;坡面上局部有轻微变形现象、裂健断续分布,无规律性;滑坡周边人为扰动作用较轻微,在特殊工况下其整体稳定性有所降低,可能产生局部变形破坏现象既有崩滑体外貌特征后期改造不大,后缘滑坡洼地封闭或半封闭,滑体平均坡度中等,滑体内冲沟切割中等;滑坡前缘受冲刷尚未形成稳定坡型;坡体整体无明显变形迹象,但在坡面的后缘、两侧获前缘等典型部位发育变形裂缝,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局部出现坍塌现象,其上建筑物、机被有变形迹象,可见醉汉林现象:滑坡周边人为工程活动较强烈。在一般工况下是稳定的,但安全储备不高,在特殊工况下有可能整体失稳崩滑体外貌特征明显,滑坡洼地一般封闭:滑体坡面平均坡度较陡(大于30。),滑坡前缘临空较陡且常处于地表迳流的冲刷之下,有季节性泉水出露,岩土潮湿、饱水。近期滑体上有明显变形破坏现象,且为滑坡变形配套特征:后缘发育弧形裂缝或塌陷,两侧羽状开裂变形,前缘鼓胀、鼓丘等变形现象发育,醉汉林现象发育:滑坡周边认为工程活动扰动作用明显:滑体接近于临界状态,且向不稔定方向发展,临滑前兆明显,很有可能整体失稳定量评价Fs>Fsll.O5<FsFs,1.00<Fs1.05FSLOO注1:R-定量计算的滑坡稳定性系数注2:FSI-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综合确定泥石流沟易发程度判别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等级划分为极易发、中易发、轻度易发和不易发四级。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应按表A.4和A.5执行。表A.4泥石流沟易发程度评价指标量化表序号影响因素权重量级划分严重(八)得分中等(B)得分较微(C)得分一般(D)得分1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活动的)严重程度0.159崩坍、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多层滑坡和大型崩坍,表土疏松、冲沟十分发育21崩坍、滑坡发育,多层滑坡和中小型崩献坍,有零星植被覆盖冲沟发育16有零星崩坍、滑坡和冲沟存在12无崩坍、滑坡、冲沟或发育轻微12泥砂沿程补给长度比()0.118>601660301230108<1013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程度0.108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挤压偏移14河流无较大变化,仅大河主流受迫偏移11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7无河形变化,主流不偏14河沟纵坡(度,)0.090>120(213)1212。6°(213105)96°3°(10552)6<3°(32)15区域构造影响程度0.075强抬升区,6级以上地震区,断层破碎带9抬升区,46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层或无断层7相对稳定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断层5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无影响16流域植被覆盖率(%)0.067<1091030730605>6017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0.062282I61-0.24().218岩性影响0.054软岩、黄土6软硬相间5风化强烈和节理发育的硬岩4硬岩19沿沟松散物储量(IO%?/km2)0.054>1061055514<11表A.4泥石流沟易发程度评价指标量化表(续)10沟岸山坡坡度(度,)0.045>320(625)632。25°(625-466)525。15。(466-286)4<15°(268)111产沙区沟槽横断面0.036V型、U型谷、谷中谷5宽U型谷4复式断面3平坦型112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m)0.036>10510-54513<1113流域面积(Km2)0.0360.2555-1040.2以下,10I(X)3>100I14流域相对高差(m)0.030>5004500-30033001002<100115河沟堵塞程咬().03()严4中3轻2无1表A.5泥石流沟易发程度分级表是与非的判别界限值划分易发程度等级的界限值等级标准得分N的范围等级按标准得分N的范围评判是44-130极易发116-130中易发87-115轻度易发44-86非15-43不易发15-43地面塌陷稳定性判别地面塌陷稳定性划分为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三级。地面塌陷稳定性判别应按表A.6执行。表A.6地面塌陷稳定性判别表稳定等级塌陷类型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采空塌陷地面变形持续进行,近期发生过塌陷、开裂、倾斜、错动、沉降等现象地面曾有小型塌陷、开裂、倾斜、错动、沉降等,近1年内地面无新增变形特征地面无塌陷、开裂、倾斜、错动、沉降明显特征周边建筑物近期发生过倒塌、开裂、变形等现象。建筑物曾发生倒塌、开裂、变形等损害,近1年内受损建筑物无继续变形特征建筑物无倒塌、明显开裂、倾斜、扭曲变形特征周边存在地下采矿活动地下2年内无采矿活动地下2年内无采矿活动岩溶塌陷新出现塌坑,周边地面有下沉、开裂迹象,建筑物有倒塌、开裂、变形等特征曾发生塌陷,1年内地面无新的变形迹象。周边建筑物无变形迹象岩溶地层埋藏较深,地面未出现过塌陷、下沉等迹象,地上建筑物无变形特征塌坑未处理或充填后再次发生下沉塌陷情况开展过岩溶塌陷专项治理工程,塌坑回填密实,地表不再塌陷、下沉开展过岩溶勘察工作,认为危险性小的有地表汇水流入塌坑,可见地下水流动地表无汇水流入塌坑,无地下水流动迹象地表无汇水渗入到岩溶地层,无地卜.水流入岩溶地层迹象具备其一以上条件同时具备以上条件同时具备附录B(资料性)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逐点开展,记录可按表B.1执行。表B.1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隐患名称统一编号地理位置区乡(镇)村自然村/道路桩号坐标北京地方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X(m)Y(m)X(m)Y(m)孕灾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地表水与地下水、植被状况和沟谷堵塞程度等口无口有变化情况致灾体变化情况灾害发生情况无口有变化情况裂缝、边坡、沟床堵塞程度、塌陷程度等口无口有变化情况规模、范围变化情况等口无口有变化情况灾害体是否灭失否口是变化情况发展趋势稳定/不易发基本才恿定/轻度易发欠稳定/中易发不稳定/极易发承灾体变化情况威胁对象类型是否变化否口是原来类型矿山及水库中小学校居民点道路景区其它现状类型口矿山及水库中小学校居民点道路口景区口其它受威胁人员类型和数量否口是类型户数人数台账常住现状常住台账户数现状户数台账人数现状人数流动流动受威胁建(构)筑类型和数量否口是变化情况表B.1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续)人类工程活动新生工程活动口无口有活动情况口边坡开挖口堆填加载口排水口灌溉其它活动描述防治措施防治现状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工程治理应急避险是否有警示标识否是警示标识是否有误口否口是是否有避险场地否是是否建议销账口否口是群测群防员联系电话防治建议群测群防汛前转移口应急避险口工程治理搬迁避让专业监测简易监测立警示标识其他备注调查单位:调查人员: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录C(资料性)遥感解译点信息表对于遥感调查中新识别的疑似隐患,应进行野外核查,记录可按表CJ执行。表C.1遥感解译点信息表解译单位: 解译人:解译时间:险证人:项目负责:验证时间:遥感图像编号解译点编号野外编号自然地理位置北京市区乡(镇)村组面积(m2)遥感影像规模(XlOW)京方标北地坐X(m)Y(m)2000国家大地坐标X(m)Y(m)鳏型口滑坡口崩塌口泥石流口地面塌陷口地裂缝。地面沉降口地形地貌口地质构造O斜坡结构。地层岩性口土地利用人类工程活动感像征遥影特解译结果野外验证结果主要对灾害类型、面积范围、规模、变形破坏情况、承灾体特征、发展趋势等进行验证。野外验证照片核查与否口核查未核查审核人顺序号附录D(资料性)山洪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报告提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