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地铁地质勘察技术要求铁三院资料.docx

    • 资源ID:396192       资源大小:53.5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地铁地质勘察技术要求铁三院资料.docx

    编号:SSX-S-ZT-005上海轨道交通申松线(R4线一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要求及统一资料标准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上海轨道交通申松线(R4线一期)工程设计总体组2002年8月上海轨道交通申松线(R4线一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要求及统一资料标准为高质量地完成申松线(R4线一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特制定本阶段技术要求和统一资料标准。勘察的单位和人员必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做好勘察过程限制,提高勘察质量,为设计、施工供应牢靠依据。1勘察阶段、等级、纲要1.I勘察阶段与设计阶段相适应,申松线(R4线一期)工程本阶段为详细勘察。1.2 依据申松线(R4线一期)工程本身的特点及沿线的地质条件,本项工程勘察等级为III级。1.3 勘察纲要是指导勘察工作的设计书。在勘察实施前应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后制定勘察纲要。勘察纲要应内容完整,切合实际,满足工程的要求。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勘察目的、方案、工作量、勘探测试手段和布置、取样要求及土、水试验项目、技术要求、数量、质量及平安保证措施,勘察支配进度、设备机具、人员支配等。1.4 勘察方案应经总体组审查后实施。1.5 现场勘察期间,由于实际地层与预料地层发生较大变更或设计方案变更等缘由,须要更改勘察方案时,应刚好编写勘察纲要的补充说明,并按质量管理程序审批。2详细勘察执行规范、规程2.1 上海市标准12345DGJ 08-37-94;DGJ 08-11-1999;DGJ 08-40-94;DGJ 08-61-97;DGJ 08-9-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基坑工程设计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程6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7上海地区地基勘察钻探平安操作规程DGJ08-2-83o2.2 国家标准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中国地振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7构筑物抗震设计规程GB51091-93;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o2.3 铁道部标准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2铁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3-2001;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5铁路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J126-2001;7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J125-200102.4 原位测试及水文地质试验按有关规定、规程办理。3详细勘察的目的依据初步设计鉴定看法,在建筑场地范围内,详细查明地层结构及其变更规律、成因类型、时代、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等,并作出分析和评价,为各类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方案的确定等供应岩土工程资料。4详细勘察范围及工作内容4.1 详细勘察工作范围依据申松线(R4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确定的线路、站位方案、车辆段及基地、出入段线、虹梅路限制中心以及其他附属工程。4.2详细勘察工作内容详细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特征;查明沿线的暗浜、坑塘、低凹地带、古河道等的分布范围、埋深等;查明沿线的不良地质及特殊土的性质;划定沿线地震可液化层的分布范围、埋深、厚度,并计算其液化指数。查明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埋深、腐蚀性等,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水力联系等。依据既有资料并结合拟建筑物的特征、分布、接受综合勘探的手段,在遵循有关规范的基础上,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合理布置勘探量,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及其它的技术参数,确定土石可挖性分级,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提出对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措施及建议。盾构隧道重点查明高灵敏度、高塑性的软土层及可能产生流砂、管涌、振动液化的饱和粉性土、砂土的分布范围、厚度、埋深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土层渗透性能;确定围岩分类及土石可挖性分级;查明承压含水层以及沼气分布地段,评价承压水和沼气对隧道盾构施工时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为设计供应所需的计算参数。路基应查明一般路基及支挡建筑物墙趾处地层结构、地基土性质及水文地质特征;重点查明高灵敏度、高塑性的软土层、暗浜土、填土分布,划分土石可挖性分级,评价基底的稳定性。桥涵、高架线路、高架车站对各个工点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桩基持力层,供应桩基设计参数,为确定桩型、桩长、估算单桩承载力和基础沉降量等方面供应设计依据。地面站、车辆段及基地、虹梅路限制中心查明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成因、性质及软弱土夹层;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土及古河道等,并判明有无地震可液化层和液化指数;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腐蚀性及相关土层的渗透性等,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建议,供应桩基设计参数等。地下车站、明挖隧道、放开段1查明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成因、性质及软弱土夹层,确定围岩分类及土石可挖性分级;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特殊土及古河道、地下洞窟等,并判明有无地震可液化层和液化指数;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腐蚀性及相关土层的渗透性和承压水头等。2供应基坑开挖设计和施工所须要的有关参数,对围护措施提出合理建议。对于接受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基坑,应查明墙端隔水层位置、厚度,并建议其持力层和嵌入深度。3对接受盖挖法施工的车站,应查明大直径中间桩桩端持力层及下卧软弱土层的埋深、厚度、性质及其变更,比选桩基持力层,供应桩基设计参数;对基坑开挖围护和降水或截水方案提出建议。4对限制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详细划分,尤其是对厚度大于0.3m的砂土和粉性土层尽可能单独划出;同时对地层结构做细致的分析,留意土性指标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差异性与变更规律。对砂土、粉性土,应按颗粒组成、渗透性等指标,综合分析产生流砂、管涌、边坡坍塌的可能性。5分析评价基坑开挖引起地面沉降或水平位移可能导致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提出施工降水导致的水位变更、地面固结沉降的预料及预防措施建议。5工程地质调查与填绘5.1工程地质调查调查范围:全部工点均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1以线路中线向两侧扩展宽度,车站弯道不应少于100m,直线地段不应少于50m;2附属建筑物选址所确定的地段;3建筑物基础施工影响到的地段。在探讨已有的地质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基础上,对重点地段进行现场调查核对工作。调查内容包括:1冲填土、素填土、杂填土等的分布范围、回填年头和方法、物质来源;2已被填没的河、塘、滩地的分布位置、深度等;3地形、地貌及成因类型,并划分地貌单元、成因分界;4调查地下水类型、基本特征、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变更;5调查及探讨沿线重要及高大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资料,沿线岩土工程施工阅历。5.2填绘横断面地质填绘1横断面应在现场填绘。2填绘范围:按所供应的横断面宽度进行填绘,面对大里程方向分左右侧;3填绘内容:土层分界线、土层编号及名称、土石可挖性分级,软土土层应增加重度Y、内摩擦角粘聚力c;4填绘深度:地面以下8.0m;5比例尺:按所供应的横断面比例进行填绘。6勘探6.1 应依据初步设计方案确定的建筑平面、基础平面、基础类型、上部荷载等,在充分利用工可、初勘以及接近建筑物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各工点的勘察方案。6.2 既有勘探孔利用原则:利用勘探孔不宜超过建筑轮廓线外50m,且不跨越微地貌单元,孔深应达到一般性勘探孔要求。6.3 接受综合勘探方法,应依据各工点详细状况接受钻探、静力触探、小螺钻、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水文地质试验及室内试验等方法。6.4 勘探孔布置原则明挖车站、明挖隧道、放开段1勘探孔间距、横剖面间距、勘探孔深度(1)勘探孔间距一般35m左右,按基坑边界外侧3m布置。(2)应有横剖面限制,间距不宜大于IOom,地质困难地段增加横剖面;每个车站横剖面个数不少于3个。每个横剖面23个勘探孔。(3)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不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2.5倍,且应穿透淤泥质软土层;中间桩、中柱基桩或大型十字桩等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限制性勘探孔,深度要超过桩基计算压缩层厚度l2m;2钻探孔、原位测试孔比例及测试数量原位测试孔中,每个车站同一地质单元内,每层土标准贯入试验次数及静力触探孔数分别不应少于10个和4个。静力触探孔数宜占勘探孔总数的1312,每工点至少应有1个孔压静力触探孔。3取样数量规定:实行土样应具代表性,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取土样间距为1.0L5m,遇有粉性土、砂土夹层时应加密取样;其它深度地层取样间距2.03.0m.每层土的土样不少于5个。4供应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颗粒级配曲线、水平和垂直渗透系数、固结快剪峰值强度、静止侧压力系数、水平及垂直基床系数、回弹模量、弹性模量、三轴压缩固结不排水剪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或三轴压缩不固结不排水剪)等指标;对于软土地层还应供应软土的灵敏度、固结系数、先期固结压力等指标;有承压含水层地段,应测定承压水头。盾构隧道1勘探孔间距、勘探孔深度(1)勘探孔沿隧道走向、在隧道边线外侧35m交叉布置,勘探孔间距不大于50mO在洞身上下各0.5D范围内遇地层变更处和为查明粉性土、砂土及承压含水层、自然气分布范围时,适当加密勘探孔。(2)一般勘探孔深度达到隧道设计标高以下1.07.5倍隧道直径,限制勘探孔深达到隧道设计标高以下2.03.0倍隧道直径,限制性勘探孔应占勘探孔总数的1312;(3)工作井处勘探孔应不少于3孔,勘探深度应满足沉降计算要求。2钻探孔、原位测试孔比例:原位测试孔占勘探孔总数的1/2左右。3取土样和原位测试点的竖向间距l2m,每层土的土样不少于5个。地铁车站、工作井必需选取2个以上钻孔,在隧道开挖面的上下2m范围内连续取土。4盾构法施工隧道除供应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外,还应完成下列特殊项目:有承压含水层地段,应测定承压水头;供应主要土层不少于5组的垂直、水平向渗透系数,不少于3组孔隙水压力;供应颗粒级配曲线、不匀整系数d6"dI0及d70;供应无侧限抗压强度(或三轴压缩不固结不排水剪)、三轴压缩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峰值强度、静止侧压力系数、基床系数以及供应软土的灵敏度等指标(各不少于5组)。路基1一般路基勘探孔沿线路两侧交叉布置,勘探孔间距不大于50m;支挡建筑物部分应沿墙趾布置勘探孔,勘探间距3540m,每段不少于2个勘探孔。2为满足路基稳定检算和液化评价要求,一般性勘探孔深度达到基础处理深度下35m,限制性勘探孔深度按30m。3横剖面布置主要考虑滑动稳定计算,在桥头路堤和地下出口过渡段各设两个横剖面。每一横剖面不少于2个勘探孔,限制范围应不少于线路中线两侧各20米。4原位测试孔应占勘探孔总数的1312,其中静力触探不宜少于勘探孔总数1/3O5取样数量规定:地面以下3m深度内,每隔0.5m取不扰动土样1个;3m以下,取样间距2m。6除供应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外,应供应软土的灵敏度、固结不排水剪、固结系数、先期固结压力、淤泥质土的有机质含量等特殊指标(各不少于5组)。桥涵、高架线路、高架车站1勘探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地铁地质勘察技术要求铁三院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