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docx
第四章声现象E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评价错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如图是某校的葫芦丝社团使用的葫芦丝,当他们吹葫芦丝时,由于管内空气柱发生从而发出优美的乐声.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2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完全失聪,据说他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声音,这说明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诱鱼器发出的特殊声音透鱼,说明能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选填“快”或“慢”).3 ."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男低音歌唱家声音“低沉浑厚”指声音的低.(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 .小超经常被家门口播放的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选填“噪声”或“乐音”).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使原声得到了加强.5 .在小小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力敲打玻璃瓶时,水越(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振动发声,水越(选填“多”或“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三三f6 .如图所示,交警正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的汽车是否超速,该仪器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水母耳”的风暴预测仪,用来接收(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选填,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7 .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信号会迅速传递到地面,这是因为(填介质种类)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据此,要想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选填“<”或"=")17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8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9 .山间树林,鸟语花香,溪水潺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鸟鸣声和溪水声不是振动产生的B.鸟鸣声和溪水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肯定不相等C.人们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鸟鸣声和溪水声的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10 .蜜蜂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戴花蜜飞行时,翔膀平均每秒振动约11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声音的音色不同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11 .(2022四川眉山期末)在学校、医院或科研部门附近,经常有如图所示的禁止鸣笛的标志,通过禁止鸣笛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B.参加会议时手机调成静音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学生ILt防噪声耳罩12 .下列说法下耳眄的是.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演奏吉他时,表演者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于调节弦发声时的音调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次声波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3 .如图所示,苗族“鼓舞”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舞是围绕“苗鼓”展开的.从物理学的知识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手敲击鼓的频率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B.有经验的人听下鼓声.就能区别是“苗鼓”还是其他地方的鼓,是因为不同鼓的音色不同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Il距离鼓越远,听到的鼓声的频率越低14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能够达到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烛焰会随之攫动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使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鼓面上纸屑跳动的情况15.关于如图所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6.(多选)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小艾”,它可以与人讲话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人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有时对若,小艾”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它没有反应,说明发出频率足够高的声音才能使“小艾”接收到D.人发出的声音和“小艾”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17.(多选)小红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乙中,用纸片接触转动的齿轮,与齿数较多的齿轮接触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C丙中,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D,丁中,吹笔帽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三、实验探究题(共23分)18. (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装置.(1)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钟,此时我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音乐声;(2)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音乐声将会;(3)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19. (9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一块厚木板上有力、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1楔固定,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山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的170265频率.实验次序长度>重物个数10.4220.8234(1)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3)当第3次实验时长度L为m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的的关系.(4)分析第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m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实脸中可悬挂重物个.20. (10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你认为另一种器材不适合作声源的原因是.(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大小.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比较此处距硅盒的距离.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3)如果采用方案B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材料衣服揭箔纸泡沫塑料距离In1.20.80.5四、综合应用题(共13分)21.(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雪花落水也有声人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有噪声干扰.科学家们猜想,这些声音可能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发出的.他们利用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下雨时产生的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雨滴落在水面上能发出声音.雪花落水也能发声吗?船上的渔民反映,在下雪时他们装在船底的声呐也常常受到干扰,探测不到鱼群.经过实验,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10'Hz到2X10'Hz,高于人们能听到的声波频率.海里的鲸鱼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濠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的振动.(1)雨滴落水发声时的声源是.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包含以下步骤,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填序号).&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4)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选填“是”或“不是”)噪声.22.(7分)一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72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进入隧道前鸣笛,鸣笛后经过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1)火车的车速是多少米/秒?(2)从司机呜笛至2S后听到回声,火车运行了多远?(3)火车鸣笛时寓隧道口有多远?,选择地答案速查891011121314151617BDABCBCABDAD1 .振动音调【解析】吹葫芦丝时,葫芦丝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管内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从而改变了发出声音的音调.【点拨1空气柱的长度影峋KlS畸的快慢2 .固体(或牙齿和硬棒)液体(或海水)快【解析】贝多芬通过硬棒听钢琴的声音,说明硬棒、牙齿等固体可以传声.诱鱼器发出声音,通过液体传播到鱼的听觉器官,金听到后就被吸引过来,说明液体(或海水)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工响度音调1.噪声回声5 .少空气柱多【解析】用相同的力敲打坡璃瓶时,玻璃瓶振动发声,水越少,玻璃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用嘴对着瓶口吹气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6 .超声波次声波低于7 .固体【解析】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所用的时间为GO.1SXI=O.05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40s,则人到障碍物的距离为srt=340ms×0.05s=17m.所以要想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m.8 .B9 .D选项分析正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鸟啕声、溪水声都是振动产生的X虽然鸟骑声和溪水声的声源不同,但声音都是在空气中传播的,若空气温度相BX同,则它们的传播速度相同C鸟鸣声和溪水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可以辨别XD茂密的树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10.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时,每秒振动约440次,振动频率不同,音调就会不同,所以养蜂人可以根据音调进行分辨.故选A.11.B禁止鸣笛是控制噪声的产生JS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分析结论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喙声的不符合题意B参加会议时手机调成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