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国旗下讲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
-
资源ID:46109
资源大小:13.3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校长国旗下讲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
【校长国旗下讲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大漠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率先打开民族融合的大门;唐太宗更是发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出现了空前盛世的局面。而今天,我国已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促和谐、求发展是当前的两大主题,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更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公共精神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我们个体身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提高道德规范,提升个体生活体验。共同体意识可以提供成员间相处的良善秩序,也为个体提供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无论是理性的公共精神,还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为大家所接纳和偏爱。共同体意识可以促成共鸣性的良知和善意动机,进而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牢记谆谆教诲,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把民族团结作为“国之大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惟有参与铸牢过程、巩固铸牢效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觉自立、自爱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强自信,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