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箱涵设计说明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489781       资源大小:2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箱涵设计说明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docx

    箱涵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lI-20114、公路烤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二、技术指标1、跨径:2.0m、4.Oms5.Om(跨径均为净跨径)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一II级:3、设计安全等级:三级;4、环境类别:I类;三、主要材料1、箱涵主要材料结构部位石材混凝土钢筋涵C35HRB400八字翼墙墙身浆砌片石八字翼墙基础浆砌片石洞口铺砌浆砌片石帽石、基础C20注:1)HPB300和HRB400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分别采用250MPa和330MPa;2)洞口铺砌及隔水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N7.5浆砌片石,片石强度不小于Mu30。3)混凝土在最大水胶比、密实度、最小胶凝用量、最小保护层厚度等方面须满足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o2、原材料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明书,并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规定的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1)混凝土(1)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碱含量不宜大于0.60%,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0%。其余技术要求尚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不应使用其它品种水泥。(2)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粗河砂,也可使用经专门机组生产、并经试验确认的机制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63.2,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高性能混凝土),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的规定。(3)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空隙率宜小于40%,压碎指标宜小于20%,粗骨料母岩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不小于1.5,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含量宜小于10%;粒径宜为5mm20mm,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的规定。(4)选用的骨料应在施工前进行碱活性试验,应优先采用非活性骨料;不应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反应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宜大于3.0kgm3,且应经碱-骨料反应抑制措施有效性试验验证合格。向与涵洞长度方向垂直(称为正布钢筋),而两端各取一个呈梯形的平面作为斜布钢筋部分,顶底板主钢筋按逐根增大偏斜度布置(称为斜布钢筋)O5、当周边的地下水位高于涵底标高较大时,应考虑地下水的浮力影响,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做专门的抗浮设计。6、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是在地基应力理论计算值的基础上,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第3.3.4条的有关规定进行深度修正所得。五、施工注意事项1、涵洞放样时,应认真核对进出口标高及角度,若发现与实际沟渠底标高、角度差异过大或涵底地面与设计图纸出入较大时,应及时予以调整。基底.上类别上拱度(nun)碎石土、砾砂、粗砂、中砂、细砂H/80半干硬状态的、硬塑状态的黏性土及老黄土H/502、施工时涵洞应设上拱度,除高填土和长、大孔径涵洞需要计算外,一般涵洞的预设上拱度,可按下表的规定设置但入口流水槽面的高程不宜低于涵身中部流水槽面的高程。注:1)H为路线中心线处自涵洞流水槽至路面顶面的高度,单位为mm:2)当设计有规定拱度时,按照设计办理;3)基底.上属软塑状态的黏性土或新黄土时,上拱度可适当加大:4)基底土为岩石、涵洞顶上填方厚度不足2m以及涵身坡度较陡的涵洞(5黯,可不设上拱度。3、箱涵施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和涵身混凝土均须分层浇筑,浇筑厚度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完成上层浇筑,且新浇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浇筑基础最上层混凝土时,须与涵身梗肋或者底板以上30cm涵身一起浇筑。4、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振动器应伸入下层深度(5)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要求。(6)混凝土拌和物中各种原材料引入的氯离子总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7)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采用性能稳定的粉煤灰,粉煤灰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02%,其余性能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中I级粉煤灰的规定。(8)外加剂应采用品质稳定、且与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的产品;减水剂宜采用高效聚粉酸高性能减水剂,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规定,减水剂掺量以及与水泥的适用性应由试验确定;引气剂和膨胀剂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和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的要求。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和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2008)的规定,HRB4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四、设计要点1、采用无压力式箱涵设计,洞口型式为八字翼墙。2、箱涵按箱形框架计算内力,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和验算。顶板、底板和侧墙均按偏心受压构件配筋。配筋除满足受力要求外,还需满足裂缝要求和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3、涵身荷载:涵顶恒载计算填土土柱重量,按新填土情况计算,对涵洞的竖向和水平压力分别乘以竖向压力强度系数K、水平压力强度系数,填土重力密度为18KN11填土内摩擦角30°;活载计算按30°扩散分布,涵顶填土高度均大于0.5m,故不计活载冲击效应。4、斜涵涵身视为正交涵洞简化计算,计算跨径与涵洞长度方向垂直。斜交涵洞的车辆荷载没有正交涵洞集中,故此种简化计算是安全的。斜涵中部主筋布置方个涵洞不少于三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三个检测点,地质条件复杂时适当加密。14、未尽事宜,应符合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的要求。(5OnInI100nlm)。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表6.11.5的规定,但超出规定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浇筑上层混凝土之前,须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5、涵台台身的沉降缝一般沿涵长方设置,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涵长方向垂直。6、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沉降缝。7、沉降缝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台后填料随流水漏入涵内。8、涵洞外层防水措施: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面均涂热沥青二道;进行涵洞外层防水层施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即沥青涂抹需在回填之前进行。9、八字翼墙与涵身间的沉降缝可于浇筑翼墙混凝土时,在涵身端面敷设数层沥青和油毡而形成(厚度12cm)。10、涵洞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涵身两侧的回填;涵身两侧的墙背填土要求严格夯实,以防止涵洞与路基之间的路面因填土沉陷而影响行车。洞身两侧填土应严格对称均衡,水平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土高度的一倍,压实度不小于96%。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土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11、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其长度宜按2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12、施工中当涵洞上填土高度不足0.5m厚时,严禁采用振动或碾压设备对涵顶和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填土高度不足Lom时,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夯填:填土高度超过Lom时,方可采用机械填筑。13、箱涵基底地基土承载力检测:采用轻便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方法对涵洞基底地基土的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一般情况下每10-20布置一个断面,每

    注意事项

    本文(箱涵设计说明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