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施工测量完整方案.docx

    • 资源ID:492662       资源大小:13.0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施工测量完整方案.docx

    施工测量方案工程概况北京XX大楼工程位于北京市XX区XX路XX号,地处三环以外。建筑场 地面积1761m2首层面积1809m2 ,总建筑面积29052m2 ,分主楼和 裙房(裙房主要为地下环形车道),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结构形 式为全现浇框架一简体结构。建筑物檐高59.65m ,总高度为65.40m ; 室内外高差45Omm ,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1.70m。主楼:基础为平板筏基,埋深-10.75m , C15硅垫层IOOmm厚,底板 1500mm厚。一层、二层、三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43.96m ,四至 十六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x35.9Om ,内设四部电梯,两座楼梯。裙房即地下环形车道为旋转式坡道分上下层共两座坡度为1=9.12% , 旋转外墙外半径10.46m ,内墙内半径为5.74m ,底板厚250mm ,顶 板厚25Omm ,墙厚26Omm ,出口设防倒塌棚架。2 .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2.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IOm以上,故对布设 控制点无影响。由于汽车坡道后期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南侧场地 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 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 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2.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 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2.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2.4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 设置控制轴线L 6轴,B(A轴用于地下)、F轴(G轴用于地下)及北侧 汽车坡道过圆心的南北向、东西向为控制轴。2.5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L BM2(西侧)及BM3(北侧)三点高程控制 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 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 ,且埋于冻土层0.5m以下。2.6 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2.7 .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2.8 、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 用前必须进行校核。3 .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 D2进行复测。 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红外测距仪DMA5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 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四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3.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 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 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3.2 基础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人护坡桩上, 且基坑四周不低于四点(每一个方向不低于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 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O3.3 ±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3.4 ±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 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 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 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 因±0.000以上结构采用竖向与横向一次性硅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 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 核无误。3.5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 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3.6 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费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 各层50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 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3.7 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 制引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制校核。3.9 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 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4 .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4.1 基础工程4.2 地下结构工程4.3 地上结构施工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立即抄测建筑50控制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 筑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4.4 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5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5.1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 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5.1.1 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 1/7000 (相对误差);20m ±3对于轴线小于±3mm5.1.2 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5.1.3 标高小于±5mm。5.1.4 垂直度层高8mm ,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o5.2 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5.2.1 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仪器限差要求。5.2.2 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 垂曲及倾斜改正。5.2.3 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去,其限差为±3mm ,所有抄测 应以水准点为后视。5.2.4 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昨 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5.3 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5.3.1 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5.3.2 细部测旦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5.3.3 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5.3.4 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5.3.5 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6 施工时的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6.1 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6.1.1 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 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6.1.2 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精度如 下表1 :6.1.3 沉降观测点设置:在主楼平面四角及每边中点各一个,平面中心 设一个,地下室平面四角各设一个;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 于保护的地方。6.1.4 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闰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 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6.1.5 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地观测点移至该底板上埋设,并及 时进行观测。6.1.6 直至J±0.000时按平面布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附测 一次,直至竣工。6.1.7 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 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一般为五年。6.1.8 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成果。具体详见沉降观测施工方案。6.2 护坡桩的位移观测6.2.1 在基坑开挖后,在护坡桩顶帽梁上布设变形点(变形点间隔IOm 左右)并在所坡桩基坑一侧5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点线(即一点为 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 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别其变形位移量。6.2.2 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设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应深埋于冻土层下 0.5mo6.2.3 变形点观浊频率为每月三次,雨雪后加测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 工为止。6.2.4 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7 .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L控制材料的复核措施按二、三的叙述中进行。2、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进行,条件不允许的可独 立施测两次。3、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 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要 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4、有高差作业或重大项目的要报请相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复核并认可。5、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红外测距仪校核,达到准确无误。6、所有测量资料统一编号,分类装订成册。8 .仪器的配备及人员组成表81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8.2测量人员组成测量班长:1名测量技术员:1名 测工:2名9 .器保养和使用制度L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账,由专人保管、填写。2、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试,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置于有振动的车上。6、仪器再场使用时,可仪员不得离开仪器。7、水准尺寸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10、测量管理制度L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上岗必须学习并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 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公司技术部制度的测量管理制度基本方案。3、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 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可进场。4、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 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5、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 务交流。6、经常与技术干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及时将变更 内容反映到图纸上。7、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 修。8、有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9、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10、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工单位交待 清楚。

    注意事项

    本文(某施工测量完整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