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感染或定植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预防控制.docx

    • 资源ID:498985       资源大小:17.8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感染或定植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预防控制.docx

    感染或定植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预防控制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垂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特制订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一、报告程序:1、临床科室、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多重耐药菌病人管理方面建立快捷有效的合作机制。2、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当检测出多重耐药菌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科室,并记录。3、临床科室应加强临床微生物监测+药敏试验标本的送检,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主管医师接到病原学检测报告后,首先要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监控医师,确认为感染或定植多重耐药菌病例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要求质控医师及时在科室登记留存资料,并跟踪监控,在24小时内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疑似或确诊为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在24小时之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4、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及时下到科室察看病人进行指导、监督各项控制措施。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I)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2)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2.严格实施管理措施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实施冲洗伤口、经口鼻吸氧、气管插管等可能有分泌物喷溅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使用口罩;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对确诊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若患者需要转诊应当提前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2)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针、体温表、输液架等应当专人专用,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鞫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对其他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置化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管、放置引流管等)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常见医院感染。4、加强清洁消毒工作科室应当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定值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重点部门(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新生儿病室等)应当固定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过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应采用适宜的低效或高效医用消毒剂,每天必须仔细擦拭、消毒,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的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定。6.临床医生要对下列情况进行监测和主动筛查做到早发生早诊断:(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及较长时间住重症室的患者;(2)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3)留置各种管道如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引流管的患者;(4)合并慢性基础的患者7、解除隔离:患者隔离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耐药感染情况,直至连续3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多重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接触隔离。2012年10月灵石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管理制度使用原则:一一该设备只用于手术过程临时需要增加的手术器械,同时在其他无菌包内均无可替代的器械;选择快速灭菌程序,必须是单一,实心和无包装的器械管理要求:1.应有专人负责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操作,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中压力蒸汽灭菌器管理相关要求执行;2,每次在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之前,必须检查器械清洗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干燥合格后,方可进醒灭菌。3 .严禁用于手术植入物、各类腔镜及该设备未提及的其他物使用原则:一一该设备只用于手术过程临时需要增加的手术器械,同时在其他无菌包内均无可替代的器械品的灭菌;4 .观察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认真灭菌过程的记录,执行可追溯要求,记录包括灭菌日期、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及设备运行状况、操作人签名、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记录存档,保留期应23年;5.做好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程序和质量的监控工作:物理监测,要做好记录;化学检测,每次灭菌应根据要求放置或张贴包内、包外化学指示卡,进行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每周定期进行生物检测。任何一项监测不合格均不得使用,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检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6.科室负责人要保存好该设备说明书,定期监督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设备的灭菌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注意事项

    本文(感染或定植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预防控制.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