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应急机制五篇.docx

    • 资源ID:499881       资源大小:27.4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应急机制五篇.docx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应急机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一、预防(一)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二)医务人员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急救措施(一)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至少15分钟,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0.5%碘附或75%乙醇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二)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有关科室立即报告防保科,并由感染性疾病科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按规定进行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三、登记和报告(一)防保科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式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的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二)防保科每半年将我院发生艾滋病病毒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一)紧急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附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二)报告与保密受伤者在受伤后尽快通知军人门诊部(TEL65748或54464)或医教部值班室(TEL54009),其根据暴露源的情况及暴露的程度决定下一步处理。如可疑HlV暴露,在受伤后1小时内报告市疾控中心。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应严守秘密。(三)药物预防与登记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如果有HIV传播的可能性,但尚未对暴露源进行HIV检测,应该实施基本用药方案,等暴露源的HIV检测结果明确后,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阴性,终止预防服药;如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阳性,则重新评估调整或修改预防用药方案。注:重庆市暴露安全药物储备库位于重庆市传染病医院,联系电话:65349415(保健科)65312124(值班室)质控科医院感染室202*年4月21日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评估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发生以下情形时,定为一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发生以下情形时,定为二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预防用药方案:(一)基本用药程序:2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二)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疗程剂量,连续使用28天。(三)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用药;一级暴露且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者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亦可)。(四)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五)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6个月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检验科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一)化学污染1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2 .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3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二)针刺伤1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2 .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4 .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5 .可疑被He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一6周后检测HCV的RNA;6 .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l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三)皮肤、黏膜、角膜被污染1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2 .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 .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四)灼伤1.碱类灼伤:1.1 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1. 2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2.酸类灼伤:2.1一般酸灼伤2.1.1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2.2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2.2 浓硫酸灼伤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2.3 强酸灼伤强酸溅入眼内,用眼喷淋器冲洗时应,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隆中,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五)标本污染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2 .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3 .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保障我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制定本应急预案。二、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梅毒、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三、适用范围卫生、医护人员,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预警及分级医(技)人员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对其职业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应急措施一、应急处理(一)局部应急处理措施:(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附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

    注意事项

    本文(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应急机制五篇.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