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乳房罕见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外科诊疗.docx

    • 资源ID:525772       资源大小:16.9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乳房罕见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外科诊疗.docx

    乳房罕见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外科诊疗乳房出现寄生虫感染的现象极少见,由于乳腺寄生虫病感染发生率低,临床容易发生误诊与漏诊。1 .乳房包虫病又称乳房棘球蝌病,是由棘球坳寄生于乳腺组织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棘球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狗、狐狸等一些肉食性动物的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人类常因食人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此卵孵出的六钩蝌由肠道血管进入全身血循环,到达全身组织。人类是该病的中间宿主。棘球蝌病是一种在世界许多地方流行的疾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大洲均有发现,患病率较高地区为欧亚大陆的部分地中海沿岸国家,俄罗斯其相邻的国家,以及中国,北美、东部非洲、澳洲和南美洲,在我国主要流行于畜牧区。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几乎任何器官,通常涉及的器官是肝脏(75%)和肺部(15%),只有10%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乳腺感染占所有感染的0.27%o乳腺包虫病多发生年龄在3050岁的妇女,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乳腺包块,多生长缓慢,形态为椭圆形或球形,呈囊性,边界清,活动度好,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多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乳房X线可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的包壳状影像。乳房的棘球坳病非常罕见,通常靠针吸细胞学检查来诊断。一旦确诊,推荐行切开引流术。阿苯达嗖和甲苯咪嗖已经成为治疗包虫病的基石。关于药物治疗,有争议的问题是最适药物浓度。已进行的几项研究证实了阿苯达嗖疗效,但只是在大剂量给药时有效。阿苯达嗖联合叱喳酮,与单用阿苯达哇相比,降低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在目前,阿苯达嗖联合叱喳酮50mgkg,似乎是最合适的治疗,但该疗法尚未得到规范。2 .乳房裂头坳病裂头蝌是指裂头科绦虫寄生在水生动物蛙、蛇等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幼虫,我国常见的致病虫种为曼氏迭宫绦虫,该虫成虫常寄生在犬、猫的小肠,人可寄生该虫的裂头坳及成虫。全球均有人裂头坳病例报告,亚洲常见,特别是韩国、中国、日本、越南、泰国。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及四川等省。裂头坳有能力迁移到人体的任意一部分,包括大脑,口腔。好发部位为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四肢,中枢神经系统和胸部。乳房裂头坳病罕见,自1987年以来,韩国有18例报道。总结裂头坳患者感染史,多数病人有吃各种动物,包括蛇和青蛙的经历,一些患者有喝生水的经历。人感染裂头坳原因为食用感染裂头坳幼虫的蛇或青蛙肉,或烹调不当,通过局部应用蛇或青蛙的皮肤,或饮用水中有囊尾坳幼虫污染。乳房裂头坳主要表现为乳房包块,形态多为圆形,核桃样大小,少数可为条索状或不规则状。质地较硬,边界欠清,多与周围组织粘连,无明显压痛,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发病初期,包块多具迁徙性,病灶处伴局部瘙痒或虫爬感。本病确诊依赖寻找到病原虫。乳房X线检查和超声是本病有用的术前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必须取出虫体,方能彻底治愈,找不到虫体时,应注意有无裂头坳迁移的隧道,有时沿隧道切开可找到虫体。疑有其他部位寄生者可给予阿苯达嗖等药物驱虫治疗。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贴敷皮肤、伤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禽、猪等动物的肉类;不生吞蛇胆;不饮用生水等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3 .乳房丝虫病丝虫病最常见的是由W.班氏丝虫引起,由蚊子属的库蚊,按蚊和伊蚊传播。成虫驻留在淋巴管道,而微丝坳存在于外周血循环。变质的死成虫通常可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和肉芽肿形成,完整的健康丝虫幼虫可能只产生较小反应,幼虫还可能诱发炎症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丝虫病是一个巨大的健康问题。在印度,非洲的广大地区和远东流行,在我国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湖泊地区,其中约90%由班氏丝虫(W.班氏丝虫)感染所致。乳房丝虫病,通常由W.班氏丝虫引起。病变多单侧乳房受累,以单发肿块为主要表现,亦可双侧乳房受累或表现为多发肿块,肿块好发于外上象限,中等硬度,无压痛。病变表浅者多累积皮下组织,肿块可与皮肤发生粘连,可出现皮肤橘皮样变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诊断通常是依靠患者临床症状,外周血或皮肤的丝虫抗原和抗体检测。乳腺M班氏丝虫的诊断是寻找到具体的微观结构特征成虫。

    注意事项

    本文(乳房罕见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外科诊疗.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