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品读 同行至妙境.docx

    • 资源ID:54367       资源大小:14.6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品读 同行至妙境.docx

    品读同行至妙境暑假里一日午后,携子登江南诗山“敬亭山”。上到第一座主峰后,我们在下山的一个岔路口,又发现了通往另一座主峰的路。指示牌标示着上面有个“天际阁”,为纪念南齐山水诗人谢腓而建。但到达那里需步行两公里,此去均是陡峭的上坡路,且多为小径,要付出相当多的力气。那时我和年仅10岁的孩子都差不多已筋疲力尽,继续攀登有一定难度。我想去看一看,孩子则不太愿意。就在我们犹豫不决时,身后走上来了一家3口,他们的小男孩比我家的还小一些。看到路标后,他们似乎也在犹豫。那位爸爸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然后坐在了石凳上。我还是决定上去,于是率先爬坡,孩子只好跟着我爬。过了一会儿,那3口之家也跟了上来。大概是山路过于陡峭,爬起来很费力,也或许是觉得仅仅去看个后人建造的阁楼,没太大意思,这一路上就只有我们一前一后的两家人,再没遇到其他游客了。攀登的过程的确很难很累,我们需要不时地停下来休息。山中虽有繁茂的绿树遮阳,但暑气依然不减,燥热难耐。途中我甚至有了退回去的想法,但看到身后的那一家3口,尤其是那个小小的孩子也在努力攀登,便觉得不好意思,咬牙坚持住了。约30分钟后,眼前出现一座朱红色、谢胱诗中写到过的“丹梯亭”,不由得心生喜悦。坐进亭内,清风徐徐,感觉舒服多了。小憩之后继续上行。又爬约半小时,一座气势宏伟的楼阁赫然在眼前,走近一看,方知已经到达敬亭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一一翠云峰。眼前这座3层之高的木质楼便是天际阁了一一阁名正是来自谢腓的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登上天际阁,顿感无比舒畅。清凉的山风吹拂着,令人神清气爽;极目远眺,城市、江流、铁路,以及竹林、坡地、茶园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果然如谢醒所写:“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J更妙的,是一下看到了正缓缓下沉的夕阳。它温和地散放着不再刺眼的余辉,打在远处的群山之上,给连绵的山体镀上了一层美不胜收的红光!孩子兴奋地说,爸爸,这也太漂亮了吧,怪不得谢跳当年来这里能写出好诗呢!阁内许多关于谢眺的珍贵文史资料,也是别处难看到的,让我们大饱了眼福。紧随其后的那一家3口也登上了楼,然后兴奋地拍起照片来。如此美景,仅我们两家5口人在欣赏,是不是对我们敢于攀登的一种奖励呢?胜景大都在人迹罕至处,想要好好欣赏,就得付出勇气和信心。下了楼遇见一位看阁人,他说,平时没什么人来这里,很多游客到了山腰处,领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就返程了,不愿再登更高处的天际阁。问他下山的路,他告诉我们还得按原路返回。因为继续往前走至少还要两小时才能到山脚,现在天快黑了,不安全。于是我带着孩子,与那一家3口都决定原路返回。途中,我的孩子故意放慢脚步,说要等等走在后面的一家3口。他说,爸爸,我们两家要互相鼓励和支持啊。走慢一些让他们能跟上,就不会害怕。而我们后面有人跟着,也会觉得安全一些。我表示赞同。这时夕阳已经落下山去,暮色慢慢席卷而来,我们两家结伴下山,可以彼此壮胆。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攀登的路上,与人结伴而行,共同摸索,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勇气,以致于登到更高处。我要感谢孩子,是他选择了坚持与我同行;我更要感谢那陌生的一家3,是他们选择了与我们同行,使得我们一起登上了最高的山峰,看到了谢腓笔下的奇景妙境。

    注意事项

    本文(品读 同行至妙境.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