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docx
昆明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昆明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新时代防震 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 云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昆明市实 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实施期为20212025年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在省地震局的指导支持下,按照昆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发展规划, 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防御、地震 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进 一步增强,防震减灾现代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15个 基准台、30个基本台、60个一般站的建设任务。建成由8个测震台站组成的测 震台网,由13个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组成的地震前兆观测网,由168个宏观异常 观测点组成的地震宏观观测网,负责管理维护43个由省地震局建设的强震动台 站。目前,昆明市测震台网定位精度在II类以上,震级误差0.2级,震后8分钟 内能够比较准确地报告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卓有成效。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完成3237 个建设项目审批。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 社区16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2个,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73个。开展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扎实有效。按照"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救灾、有效 减灾”的原则,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工作,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每年 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139支,建成2个I类、 20个类、28个In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达170万平方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成效显著。结合"防灾减灾日和“云南省防震减灾 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学 校1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18所。制定并实施昆明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规划 (20162020 )。组织科普讲解大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 力。防震减灾重点项目落实到位。完成宜良县柴石滩水库测震监测站项目建设。 完成官渡区、西山区、晋宁区、富民县、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7个地震前兆 观测点设备更新。开展昆明市防震减灾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建设地震信息处理 系统,实现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数据共享。(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的重要论述,为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是指导新时代防震减灾 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云南省”十 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昆明市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 设的关键时期,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形势、新彳王务、新要求。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昆明市同全国、全省一道迈上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强,防震 减灾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社会财富不断增长、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 快、人口分布高度集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关联,各种隐患 威胁相互叠加,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昆明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滇菱形断块和华 南断块的交界部位,地震构造复杂,地震频度高,地震活动强度大。昆明市分布 的地震活动断裂主要有三条,即小江断裂、普渡河断裂和汤郎一易门断裂,均为 发震断裂。小江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普 渡河断裂、汤郎一易门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具备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构 造条件。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深刻改变了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西部地区 地震活动格局。云南7级地震平静时长突破历史记录,"十四五时期震情灾情 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亟待补齐。防灾减灾基础能力有待加强。昆明市地震监测站网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地 震短临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服务的范围和形式、时效、质量难以满足 社会需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有待提升。昆明市各乡镇(街道)均处于7度以上地 震高烈度区,最高为东川一寻甸一嵩明一宜良,部分乡镇(街道)处于9度地 震高烈度区。目前,对小江断裂和普渡河断裂隐伏活动断层的认识有限,存在一 定的地震灾害风险隐患。“防大震、救大灾”能力有待提升。大震巨灾防范意识薄弱,大震救援装备 和物资储备不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够规范,地震次生衍生灾害防范能力有待 加强。应对大震巨灾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地震科技支撑与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对强震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时空演 化特征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地震预测预报领域核心关键问题仍需持续深入探索。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 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 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 创新地震科技,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为昆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地 震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 制度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推进昆 明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夯实 基层防震减灾基础,提升地震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防震减灾 公共服务,以服务需求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把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出发点和落 脚点。3 .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树牢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和综 合减灾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风险演变规律,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坚持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主动防御,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 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4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昆明实际,聚焦 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制约"瓶颈",不断激发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 力,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创 新发展思路和举措,推动昆明市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5 .坚持系统观念,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全省防震减灾事业现代 化建设全局。统筹安全和发展,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方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 补短板、强弱项,攻坚克难,奋力使昆明防震减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 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昆明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 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努力在地震 预报预警方面取得新突破,地震科技和地震灾害防御水平有新进展,高质量防震 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 大灾,抗大震、救大灾"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内容预期值地震 监测 预报 预警 能力地震监测水平全市范围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4级地震速报预警水平配合省地震局做好昆明市地震烈度速报 与预警台网的建设,震后1分钟左右实现 昆明市2. 5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 报;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完 成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报准确率昆明市6级地震超过60%发生在中长期地 震重点危险区,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 震短临预报。地震 灾害 风险 防治 能力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覆盖率组织开展昆明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实现全覆盖。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 覆盖面积100%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设施地 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覆盖率100%地震应急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率市、县、乡三级政府和市直各行业主管部 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率达100%,其他 单位不低于95机救援 能力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水平配合省地震局,震后20分钟内提供快速 评估结果,震后3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 快速研判意见。地震救援队规模继续推进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基 层应急救援队伍培训覆盖全市。防震 减灾 公共 服务公共服务事项面向公众服务5项面向行业专业服务业7项面向政府决策服务6项专项服务1项公众服务满意度不低于85分。公众具备防震减灾科学素质 比例不低于18%o三、主要任务(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夯实地震监测基础。注重全市范围内地震监测均衡发展与重点区域加密观测 相结合,优化全市地震观测站网布局。根据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的部署要求, 实施地震台(站)网改扩建工程,建成信息化支撑、智能化运维、资料实时共享 的全市现代化综合立体地震监测体系。完善地震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维护,保障观测仪器正常运行, 确保观测资料连续可靠,稳步提高地震监测质量。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 工作,进一步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强化地震宏观信息联络员队伍管理,提升全市 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做好地震预警管理工作。按照省地震局的安排部署,做好昆明市地震烈度速 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昆明片区的运维工作,确保地震预警系统正常运转,形成部门 联动、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 息发布、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开展全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掌握 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编制活动断层分布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地震 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抗震设防。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抗震设 防、抗震管理法律法规规定,有效管控各类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做好地震易 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工作。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三)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昆明市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部门 协作,鼓励社会参与,形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合力。建设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技术。增强服务供给。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改进公共服务 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常态化。充分利用预警信息发布系 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 终端,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服务范围。发挥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参与防震减灾区域合作, 与相邻省份的省会城市及昆明市周边州、市联合开展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风 险防治等研究,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开展防震减灾交流合作。(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完善体系建设。提高防大震、救大灾应急能力,不断健全市、县两级地震应 急预案体系,完善统一指挥、响应迅速的应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