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商业外架(落地架).docx
第1章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说明1第2章工程概况及外架总体部署22.1. 工程概况22.2. 外架总体部署2第3章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33.1. 组织机构33.2. 人员安排3第4章材料及要求44.1. 钢管44.2. 扣件44.3. 脚手板44.4. 安全4第S章脚手架构造要求55.1. 平面布置55.2. 立面布置55.3. 斜道搭设55.4. 纵向水平杆构造55.5.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65.6. 立杆的构造65.7. 剪刀撑的构造75.8. 架体内封闭85.9. 连墙件的构造8第6章脚手架计算106.1. 大横杆的计算106.2. 小横杆的计算116.3. 扣件抗滑力的计算126.4. 脚手架荷载标准值126.5.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36.6. 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146.7. 连墙件的计算146.8. 立杆的地基承毂力计算15第7章脚手架的搭设167.1. 施工准备167.2. 基础处理167.3. 外脚手架搭设的基本要求167.4. 落地式外脚手架的搭设顺序167.5. 脚手架的搭设167.6. 建筑物出入口处脚手架的搭设177.7. 安全177.8. 脚手架搭设的一般规定17第8章脚手架的拆除20第9章脚手架防电、避雷及安全防护装置229.1. 防电229.2. 安全防护装置22第10章脚手架的验收与维护2310.1. 外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2310.2. 脚手架的验收与保护23第11章安全措施及要求26第1章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某某国际会议展示中心工程施工图纸。某某建筑勘察设计总承包公司提供的岩石工程勘察报告。某某省及某某市有关文件及规定。现场踏勘资料及工程当地的气象统计资料。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l30-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l7-2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管理文件。我局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有关规定,以及长期从事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1.2. 编制说明本方案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研发的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计算软件SGJS,对工程落地式双排钢筋脚手架的施工荷载进行核算以确定外架的整体搭设要求,确保外架安全生产。第2章工程概况及外架总体部署2.1. 工程概况某某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工程是由中天成投总承包公司某某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总承包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综合性的特大型的建筑群体工程,是全国同类型中一次开发面积的最大工程,设计单位为某某市博艺建筑工程设计总承包公司,监理单位为某某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总承包公司,监督单位为某某市建筑管理处金阳工作站,地勘单位为某某建筑勘察设计总承包公司。本工程位于某某市金阳新区,长岭北路和迎宾路交叉口南西侧,建筑占地面积约190523.油m2,总建筑面积979357.61m2,共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为al集中商业、a2-l会展中心、a2-2会展中心(地下车库)、a2-3会展中心(商业);B区为bl地下商业、b2会展中心;C区为Cl会议中心、c2201大厦、c3风情商业街、c4酒店;D区为dl办公、d2d4公寓。是集会展中心、会议中心、风情商业街、集中商业、五星级酒店、公寓、办公楼等相关设施为一体的大型展览中心,为省重点工程,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工程质量确保“黄果树”杯,争创鲁班奖,并创省安全文明样板工地。2.2. 外架总体部署2.2.1 bl>b2地下商业区、a2-l展厅、a2-2、a2-3地下商业外架均采用落地式双排钢管架:bl最大搭设高度从负五层基坑底面到负三层梁板,搭设最高处总高度为19.5m。b2为单层结构,落地外架的搭设高度为6.5米,最高处为8米。其余部位最大搭设高度均不超过24米。2.2.2 上人跑梯设置:bl、a23地下商业在结构施工期间均应搭设上人跑梯,数量暂定为2座,其余部位的上人跑梯数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进行行调整,位置由现场确定,确保现场人员通行及材料设备运送的需要。第3章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3.1.组织机构图3.1.1组织机构图32人员安排施工员2人:主要负责脚手架搭设、拆除的技术指导;安全员2人:主要负责脚手架的安全工作;脚手架技术工人40人:根据进度需要,主要负责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工作;其他配合人员10人,主要负责协助塔吊及操作人员对钢管、扣件等的运输工作。4.1. 钢管钢管包括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和连墙杆等;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其材质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GB700-79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要求中A3钢的要求。弯曲变形、锈蚀严重的钢管不得使用。外架所有立杆、横杆、扣件、附墙杆刷“黄色”油漆;剪刀撑刷“蓝色”油漆。4.2. 扣件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及其附件、T型螺栓、螺母、垫圈等;扣件及其附件应符合GB978-67可锻铁分类及技术条件的规定,机械性能不低于KT33-8的可锻铸铁的制作性能,其附件的制造材料应符合GB700-79中A3钢的规定,螺纹应符合GB196-81普通螺纹的规定,垫圈应符合GB95-76垫圈的规定。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保证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够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旋转面间隙小于1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65N.m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4.3. 脚手板脚手板采用竹脚手板。4.4. 安全按照某某市安全质量监督站的有关规定,本工程中的安全采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第5章脚手架构造要求5.1. 平面布置立杆纵向间距1500mm,横向间距1050mm,内排立杆与建筑物外边线的距离为300mm,立杆与大横杆必须采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和遗漏o且立杆的直接头应相互错开0.5节长,其接头与大横杆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l3o立杆底部垫设木木方,如遇回填土,应进行夯实处理后再垫设木方。基础周边做好排水措施,不得积水。5.2. 立面布置大横杆步距1800mm,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错开布置,错开距离不小于纵距的1/3,扶手杆水平设置于每步架1.2m高处。剪刀撑要求满设,并沿高连续布设,斜杆与立杆接角部位均用旋转扣件扣紧,其与水平杆夹角在45°60°之间,剪刀撑的节点应在同一水平和垂直线上,除在两头与立杆和大横杆连接外,中间还增加23个节点,立杆和大横杆交点处一定设小横杆。5.3. 斜道搭设斜道坡度为1:3,宽度不小于1m,斜道脚手板应铺严,上面设厚3cm,间距不大于30Cm的防滑条,转弯处搭设休息平台,宽度不小于1.2m,护栏高度1.2m。斜道设置在便于员工通行的脚手架外侧,用安全封闭,外设踢脚板,通道两侧设剪刀撑,进出口搭设防护棚,并悬挂标志牌。5.4. 纵向水平杆构造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应符合: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S)(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1一一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图5.4.1纵向水平杆接头布置5.5.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l205.6. 立杆的构造落地设置的每根立杆下端设置在木垫板上。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立杆必须用连墙杆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如下图:图5.6.1纵横向扫地杆构造立杆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并不在同一步距内;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于步矩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400-600架高。5.7. 剪刀撑的构造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本工程落地架高度不足24m,不设横向斜撑。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的规定确定:q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向a45°50°60°剪刀撵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n765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之间4560°之间。高度在24m以下的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如下图:图571剪刀撑布置示意图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5.8. 架体内封闭脚手架铺设脚手板一般至少两层,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当作业层脚手板发生问题而落人落物时,下层有一层起防护作用。当作业层的脚手板下无防护层进,应尽量靠近作业处挂一层平作为防护层,平不应离作业层过远,应防止坠落时平与作业层小横杆的伤害O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间缝隙(2150mm)己构成落物、落人危险进,也应采取防护措施,不使落物对作业层以下发生伤害。5.9. 连墙件的构造为了增强脚手架的侧向刚度及稳定性,在外脚手架于建筑物之间设置连墙杆,设置说明如下:本工程层高约为6.5米,连墙件在每层的楼板处设置,设置间距为每4.5米设置一连墙件。连墙件与外架连接采用双扣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时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第6章脚手架计算钢管脚手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