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压电缆试验及检测要点全套.docx

    • 资源ID:608938       资源大小:20.8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压电缆试验及检测要点全套.docx

    高压电缆试验及检测要点全套1 .电缆主绝缘的绝缘电阻测量1.1试验目的初步判断主绝缘是否受潮、老化,检查耐压试验后电缆主绝缘是否存在缺陷。绝缘电阻下降表示绝缘受潮或发生老化、劣化,可能导致电缆击穿和烧毁。只能有效地检测出整体受潮和贯穿性缺陷,对局部缺陷不敏感。1.2测量方法分别在每一相测量,非被试相及金属屏蔽(金属护套)、铠装层一起接地。采用兆欧表,推荐大容量数字兆欧表(如:短路电流3mA)。0.6/IkV电缆测量电压100OVo0.6/lkV以上电缆测量电压250OV。6/6kV以上电缆也可用5000V,对IlOkV及以上电缆而言,使用5000V或10000V的电动兆欧表,电动兆欧表最好带自放电功能。每次换接线时带绝缘手套,每相试验结束后应充分接地放电。电动兆欧表L3试验周期交接试验新作终端或接头后1.4注意问题兆欧表“L”端引线和“E”端引线应具有可靠的绝缘。测量前后均应对电缆充分放电,时间约2-3分钟。若用手摇式兆欧表,未断开高压引线前,不得停止摇动手柄。电缆不接试验设备的另一端应派人看守,不准人靠近与接触。如果电缆接头表面泄漏电流较大,可采用屏蔽措施,屏蔽线接于兆欧表“G”端。1.5主绝缘绝缘电阻值要求交接:耐压试验前后进行,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预试:大于IoOoMQ电缆主绝缘绝缘电阻值参考标准注:表中所列数值均为换算到长度为Iknl时的绝缘电阻值。换算公式R换算=R测量/L,L为被测电缆长度。当电缆长度不足Ikm时,不需换算。2.电缆主绝缘耐压试验2.1耐压试验类型电缆耐压试验分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适用于纸绝缘电缆,橡塑绝缘电力电缆适用于交流耐压试验。我们常规用的电缆为交流聚乙烯绝缘电缆(橡塑绝缘电力电缆),所以我们下面只介绍交流耐压试验。2.2耐压试验接线图耐压试验接线图2 .3耐压标准对IlokV及以上电缆而言,推荐使用频率为20hz300HZ谐振耐压试验。交接时交流耐压标准如下表:对IIokV及以上电缆而言,推荐使用频率为20hz300HZ谐振耐压试验。预试时交流耐压标准如下表:3 .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测量3.1试验目的检测电缆在敷设后或运行中外护套是否损伤或受潮。外护套破损的原因有:敷设过程中受拉力过大或弯曲过度;敷设或运行中由于施工和交通运输等直接外力作用:终端/中间接头受内部应力、自然拉力、电动力作用;白蚁吞噬、化学物质腐蚀等。3.2测量方法对IlOkV及以上电缆而言,使用500V的电动兆欧表,电动兆欧表最好带自放电功能。每次换接线时带绝缘手套,每相试验结束后应充分接地放电。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GB50150-2006.Q/CSG1OOo7-2004要求外护套绝缘电阻值交接及预试不低于0.5M/kmo3.3试验周期交接试验3年(对外护套有引出线者进行)3.4注意问题兆欧表“L”端引线和“E”端引线应具有可靠的绝缘。测量前后均应对电缆金属护层充分放电,时间约2一3分钟。若用手摇式兆欧表,未断开高压引线前,不得停止摇动手柄。电缆不接试验设备的另一端应派人看守,不准人靠近与接触。4.电缆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4.1试验目的检测电缆在敷设后或运行中外护套是否损伤或受潮。4.2试验电压试验时必须将护层的过电压保护器断开交接试验一一直流IokV,持续时间Imin预防性试验直流5kV,持续时间lmin4.3试验周期交接试验3年4.4试验判断不发生击穿。4.5检测部位非金属护套与接头外护层(对外护层厚度2mm以上,表面涂有导电层者,基本上即对IlO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进行)。对于交叉互联系统,直流耐压试验在交叉互联系统的每一段上进行,试验时将电缆金属护层的交叉互联连接断开,被试段金属护层接直流试验电压,互联箱中另一侧的非被试段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绝缘接头外护套、互联箱段间绝缘夹板、引线同轴电缆连同电缆外护层一起试验。交叉互联接地方式A相第一段外护层直流耐压试验原理接线图4. 7典型缺陷及缺陷分析序号缺陷属典型施工问题,故障点定位后,施工方即说明该处电缆曾经被铁锹扎伤过,经处理后试验即通过,这一缺陷暴露了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序号同类绝缘接头安装错误在两回电缆中发现了4处,反映出附件安装人员水平较低,外护套试验检测出缺陷避免了类似序号运行故障的发生。序号缺陷原因也在于施工管理不严格,序号缺陷原因在于附件安装质量差。序号为某单位一起IIokV电缆故障实例,同时暴露出附件安装与交接试验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厂家工艺要求不合理,电缆预制件的铜编织带外层只要求一层半搭绝缘带,而且预制件在铜壳内严重偏心,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其次,在电缆外护层直流IokV/Imin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把仅有的一层绝缘带击穿,但试验时互联箱中另一侧非被试段金属护层未接地,导致缺陷未及时被发现。带电运行后,绝缘接头内部导通,造成电缆护套交叉互联系统失效,护套产生约几十安培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流过接头的铜编织与铜壳接触处,产生的热量将中间接头预制件烧融,烧融区域破坏了橡胶预制件的应力锥的绝缘性能,场强严重畸变,接头被瞬间击穿,导体对铜壳放电,导致线路跳闸。5.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5.1试验目的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可以监视其受腐蚀变化情况,测量电阻比可以消除温度对直流电阻测量的影响。5.2试验周期交接试验5.3试验方法用双臂电桥测量在相同温度下的金属屏蔽层和导体的直流电阻。5. 4试验判断与投运前的测量数据相比较不应有较大的变化。当前者与后者之比与投运前相比增加时,表明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增大,铜屏蔽层有可能被腐蚀;当该比值与投运前相比减少时,表明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6.交叉互联系统试验6.1交叉互联系统示意图6. 2交叉互联效果及构成相比不交叉互联,金属护层流过的电流大大降低。非接地端金属护层上最高感应电压为最长长度那一段电缆金属护层上感应的电压。交叉互联必须断开金属护层,断口间与对地均需绝缘良好,一般采用互联箱进行电缆金属护层的交叉互联。接地端金属护层通过同轴电缆引入直接接地箱接地;非接地端金属护层通过同轴电缆引入交叉互联接地箱,箱内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限制可能出现的过电压。保护接地箱直接接地箱交叉互联箱6.3交叉互联性能检验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在互联箱中将另一侧的三段电缆金属套都接地,使绝缘接头的绝缘环也能结合在一起进行试验。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试验以下两项均为交接试验项目,预防性试验选做其中一个。伏安特性或参考电压,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用100OV兆欧表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IoMQ。互联箱闸刀(或连接片)接触电阻和连接位置的检查连接位置应正确无误。在正常工作位置进行测量,接触电阻不应大于20口Q。7.检查电缆线路两端的相位7.1试验目的新建线路投入运行前和运行中的线路连接方式变动后,核对其两端的相位和相序,防止相位错误造成事故。7.2试验周期交接试验。7.3试验方法检查电缆线路的两端相位应一致,并且与电网相位相符合。对IIOkV及以上的电缆线路,均需在停电状态完成,其方法与架空线路基本一致。8.电缆线路参数测量8.1试验目的电缆线路直流电阻、正序阻抗、零序阻抗测量、电容测量作为新建线路投入运行前和运行中的线路连接方式变动后,有关计算(如系统短路电流、继电保护整定值等)的实际依据。8.2试验周期交接试验。8.3试验方法与架空线路参数相同。因为电缆的正序电容和零序电容相同,故通常只用导体与金属屏蔽间的电容表示。

    注意事项

    本文(高压电缆试验及检测要点全套.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