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
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统筹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发展规模、 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为 十四五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出台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 方案,倡导适合的教育,开启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持续开展 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如期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江苏学生拥有更多享受优质 教育的机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省中等及以下教育毛入学 率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 4%,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资源短缺明显缓解,质量水平 不断提高。全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00所左右,完成1122所 城镇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 90%以上的 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建设得到优化提升;普通高中学位明显增加,全省超过90%的普通高中 学生在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就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质 量水平继续领跑全国。部省共建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 展样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十一连冠、教学大赛获得九连冠, 2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 得到优化,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43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8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 业建设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继续教育 资源和平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 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取得新突破。通过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等举措,深化放管服改 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地方普通高校年度综合考核,推进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 级学生开始实施3 + 1+2模式。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 条例,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深化学校 体育综合改革,全面普及校园足球,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促 进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民同招。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义 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健全支 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启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系 统设计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省中外 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成效显著。教育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累计培养本科以上毕业生 150多万人,在省内就业创业比例超过70%,累计向社会输送职业院校 毕业生250多万人,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提高至929人。 全省高校共获科技经费1052. 8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63%。全省高校 建有各类科研平台773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9个、省部级平台1175 个,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08项, 其中获科学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4所高校进入中国高校 专利转让百强榜,其中位居前十的4所,进入百强的高校共转让专利 14877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贡 献了全省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L 5万亿元,其 中财政性投入12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L 63倍和L 67倍, 经费投入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面实施15年免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 政策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教师 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多途径多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扩大高层次人 才规模,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3. 03万人,全省高校拥有 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超过1800人,占全国高校总量 的 10%o二、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统筹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发展规模、 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为 十四五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出台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 方案,倡导适合的教育,开启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持续开展 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如期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江苏学生拥有更多享受优质 教育的机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省中等及以下教育毛入学 率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 4%,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资源短缺明显缓解,质量水平 不断提高。全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00所左右,完成1122所 城镇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 90%以上的 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建设得到优化提升;普通高中学位明显增加,全省超过90%的普通高中 学生在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就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质 量水平继续领跑全国。部省共建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 展样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十一连冠、教学大赛获得九连冠, 2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 得到优化,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43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8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 业建设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继续教育 资源和平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 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取得新突破。通过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等举措,深化放管服改 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地方普通高校年度综合考核,推进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 级学生开始实施3 + 1+2模式。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 条例,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深化学校 体育综合改革,全面普及校园足球,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促 进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民同招。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义 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健全支 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启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系 统设计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省中外 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成效显著。教育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累计培养本科以上毕业生 150多万人,在省内就业创业比例超过70%,累计向社会输送职业院校 毕业生250多万人,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提高至929人。 全省高校共获科技经费1052. 8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63%。全省高校 建有各类科研平台773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9个、省部级平台1175 个,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08项, 其中获科学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4所高校进入中国高校 专利转让百强榜,其中位居前十的4所,进入百强的高校共转让专利 14877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贡 献了全省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L 5万亿元,其 中财政性投入12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L 63倍和L 67倍, 经费投入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面实施15年免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 政策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教师 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多途径多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扩大高层次人 才规模,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3. 03万人,全省高校拥有 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超过1800人,占全国高校总量 的 10%o(二)机遇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 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征程、新目标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 教育体系,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 活。全省教育事业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抢抓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努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 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大变局演变。复杂多变的 国际形势对教育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稳定性不确 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人 才培养成为国际竞争焦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互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 变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 大势,把教育这一重要先手棋谋划好、布局好。从国内看,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坚持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教育的 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必须抓住新机遇、推出新举措,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提高各级各 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世界水 平的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之路。从江苏看,经济发展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的阶段, 民生发展进入加快品质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 量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充满温度的教育服务。全省学龄人口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规 模不断攀升,外来人口保持高位。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 群众期待,超前谋划、合理布局教育资源,打造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切实将争当表率、争 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转化为江苏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 动实践。从教育领域看,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 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在社会牢固确立, 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和教育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有待提升,教育体系、层次与布局结构有待优化,职业教育对产业转 型升级的适应性有待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教育运 行内向,社会参与教育不够充分,家校合作机制有待改进,教育治理 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营造良好氛围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围绕立德树人,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大力宣传正确的教育 观、成才观和评价观,讲好江苏教育的故事,强化政策发布解读,引 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加强与媒体等部门联系协作,合理 引导社会预期,切实展现江苏教育工作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教育媒体 融合发展,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着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 良好舆论氛围。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和 预警、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机制,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四、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深入推进新技术赋能教育,以新技术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 管理模式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1、加快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教育新基建,打造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 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教育专网建设应用,优化全省教育网络枢 纽环境,加强国家主干网、省市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的衔接,实现网 络地址、域名和用户的统一管理。推动教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