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
绥德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绥德县水利局2020年5月23日绥德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LI编制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4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5 预案执行与修订错误!未定义书签。2山洪灾害成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2.1 县域河流水系2.2 山洪灾害成因2.3 山洪灾害特点3历年灾害损失错误!未定义书签。4组织指挥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1 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分工与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5监测、通信及预警错误!未定义书签。5. 1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5.2 通信错误!未定义书签。5.3 预报预警错误!未定义书签。6转移安置错误!未定义书签。6.1 转移安置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6.2 转移安置纪律错误!未定义书签。6.3 转移安置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6.4 转移安置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6.5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7抢险救灾错误!未定义书签。7.1 抢险救灾准备错误!未定义书签。7.2 抢险、救灾错误!未定义书签。8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8.1 汛前检查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宣传培训及演练错误!未定义书签。8.3 纪律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建立自防自救机制,提高群测群防水平,提升监 测预警能力,制定转移避险方案,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做到预 警有手段、转移有路线、避灾有地点、安置有方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为各级防汛部门指挥决策和抢险救灾提供依据,特制定本预案。 L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 道管理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陕西省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等相 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结合绥德县实际编制本预 案。1.3 编制原则1 .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统筹兼顾、全面分 析、全面部署、突出重点,主动防御,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2 .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 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3 .因地制宜,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绥德县域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置。1.5 预案执行与修订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并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实际情况适时修订。2山洪灾害成因分析2.1县域河流水系绥德县境内从东北主天山梁至东南定仙焉山脉划分为两大水系,即东侧 的黄河水系和西侧无定河水系。黄河水系包括吉镇、枣林坪及义合、中角、 定仙焉东侧一线,共涉及5个镇,流域面积为39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 积的21.5%o无定河水系包括四十里铺、张家硬、名州、白家破、薛家郎、 崔家湾、田庄、石家湾、满堂川、薛家河及义合、中角、定仙焉的部分区域, 共涉及13个镇,流域面积为1449. 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8.5%。绥德县域3050 km?的河流有位于无定河水系上的郝家桥河(40km2). 蔡家沟河(30k)2)、三十里铺河(42"2)、寨山河(37km2)、胡家沟河(4L5km2) 纸房沟河(48. 5km2)、田家岔河(48. 5km2);位于黄河水系上的冯家渠河 (32. 2km2)、福乐坪河(41.5km2) ; 50-100 km?以上河流有位于黄河水系 上的尽不烂河(78km2)、郑家沟河(53. 5km2) ; 100 km?以上河流有黄河、 无定河、大理河、义合河、淮宁河、小河沟、崔家沟河。2. 2山洪灾害成因(1)气候因素。我县在盛夏季节,受副热带高压后部北槽南涡东移影响, 有时也因河套横切变的生成等气象因素,降雨分布不均,暴雨集中于69月 产生,因而易产生山洪泥流。(2)自然因素。绥德县属陕北黄土高原,堆积的厚层风成黄土,由于岩 性松软,为山洪泥流提供了充足的固体物质,加之丘陵沟壑、崩梁纵横、支 离破碎的地形地貌,故较易发生山洪泥流。(3)人为因素。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了经济发展,但 由于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存在破坏山体稳定、破坏林草植被、乱弃乱 堆渣土、堵塞沟道桥洞,引发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扩大了山洪灾害产生 的范围。(4)民宅建设因素。山区的民宅建设大多依山傍水,有的为出入交通方 便,濒临河床岸边;有的讲究风水,不顾地形地势;有的建窑时堑坡整场, 破坏了斜坡稳定;更有的建在山洪泥石流凹岸剧烈侵蚀地段或山洪泥流支沟 口顶冲位置,使滑坡、塌方等灾害发生几率增高,故引发了众多的滑坡或崩 塌、泥流等灾害事件。(5)水工程因素。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格局不平衡、拦蓄洪水能力低。经 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共建成大小淤地坝近3000座,目前有2000千多座存在 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2. 3山洪灾害特点山洪灾害的特点是区域性明显、突发性强、来势猛、破坏性大、灾害严 重。(1)汇流迅速,成灾快。绥德县地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降雨时 空分布极为不均,加上全县大小河流众多,比降大,汇流快,从降雨到山洪 形成一般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短,因此,山洪来势凶猛,极易突发成灾。(2)发生频繁,影响远。就我县而言,几乎年年都有山洪发生,只是发 生的地点、范围、大小不同,危害程度不一,且灾后重建需要相当大的财力 和相当长的时间。(3)区域明显,分布广。我县山洪发生的区域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名 州镇、义合镇、满堂川镇、薛家河镇等镇。这些地区暴雨次数多,强度大, 从而构成了山洪易发区。(4)季节集中,时段长。我县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年内 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山洪灾害的发生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来 说最严重的山洪常发生在610月。所以从全县来看,整个汛期都有可能发 生山洪,影响时段长达半年。(5)破坏严重,损失大。山洪的突发性及多发性,致使山洪灾害的破坏 性极强,危害程度极深,突出表现为:造成人员伤亡重,财产损失重,对基 础设施损坏程度深,恢复难度大,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灾害,顷刻之间就造成 溪河改道、道路中断、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历年灾害损失1977年7月5日和8月4日至5日,全县普降暴雨,造成23个公社全 部遭受山洪灾害;1961-1977年间芜园沟频发山洪泥流灾害,多年的水土保持流域治理成 果毁于一旦;城区老串洞沟、白家湾沟分别在1994年8月4日和1999年9月21日发 生山洪泥流灾害造成数人死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2004年7月13日,县域义合、薛家河、满堂川、中角、崔家湾5镇94 个村遭受53毫米暴雨山洪侵害,造成2人死亡,255孔(间)房屋受害,农 作物受灾面积52842亩;2008年7月29日,义合、枣林坪、河底三镇突降暴雨,造成道路冲毁、 屋舍倒塌、作物受灾、镇区门市进水;2009年6月7日,崔家湾镇两小时降雨89毫米,造成受灾农户3215户 1127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9954亩,估算经济损失2425万元;2012年7月15日,我县11个镇相继出现了强降水天气,有6个镇降水 达到暴雨或大暴雨,150个村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受灾人口达3.5万人, 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 7万亩;2013年7月我县降雨365. 8mm,造成全县16个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 口达2248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41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99万元;2017年7月25日,绥德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大理河、无定河发生特大洪水,造成6人死亡,169263人受灾,直接经济损 失达42. 32亿元;2018年8月7日,中角、义合普降大到暴雨,义合河水量暴涨,造成义 合镇区一层门面房被淹,倒塌房屋253间,紧急转移2080人,直接经济损失 约8500万元。2019年8月3日,大理河上游突降大雨,造成8个镇8133人受灾,农 作物受灾面积10140亩,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030万元。4组织指挥体系4.1 组织机构绥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在紧急状况 下,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及应急抢险队。技术责任人:袁宏伟绥德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副主任4.2 分工与职责4.3 . 1分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群测群防工作,各相关 镇(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4. 2.2工作职责L行政首长主要职责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的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防御山洪灾害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 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灾害的意识。(2)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防御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 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防御山 洪灾害预案,并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预案及各级职责、各项措施的落实。(3)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指挥、调度、命令、 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人员,并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抢险,贯彻执行上级调 度命令。(4)山洪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 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5)行政首长必须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 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2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职责负责拟订全县山洪灾害防治的发展规划并贯彻实施;制订并实施全县山 洪灾害防御预案;指导、推动各镇制定和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开展 全县山洪灾害防御检查,部署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传达县防汛指挥部的 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收集各工作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 报告;及时收集信息、综合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 情况;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执行县委、政府及上级指挥部命令; 加强值班,确保防灾避灾信息及时上传下达。3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 应急抢险队、预警发布员。随时检查镇村级防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指挥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工作组主要职责如下:监测组:由县气象局局长负责,组员由气象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 划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及有关镇等组 成,负责监测并提供辖区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洪泛区水位、溪沟水位 等信息,并及时向县防汛办、当地镇政府传递信息。信息组:县水利局局长负责,组员由水利局、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 局、绥德水文站、丁家沟水文站及有关镇等组成,负责对县级防汛、气象、 水文、险情、灾情等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本 地降雨、河道流量、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转移组:县人武部部长负责。组员由人武部、公安局、应急管理局、交 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和体育局有关镇及各单位撤离负责人等组成, 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 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同时 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调度组:县政府办主任负责,组员由发展改革和科技局、水利局、民政 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财政局、工业商贸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电 力局、通信等成员单位及有关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