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西医:痰包的诊疗.docx

    • 资源ID:677682       资源大小:16.7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医:痰包的诊疗.docx

    中西医:痰包的诊疗痰包,又名匏(PaO袍)舌、舌下痰包,是因痰湿流聚于舌下所致,以舌下出现圆滑柔韧囊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患者,但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西医舌下腺囊肿属本病范畴。历史沿革明外科正宗卷四首先对本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有明确记载:“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碍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鸡子清,稠黏难断。捺尽,以冰硼散之。”清代对痰包的认识与明代基本一致,无所创新。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此症生于舌下,结肿如匏,光软如绵,塞胀舌下,有妨饮食言语,色黄不痛,由火稽痰涎,流注而成。”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本病定名为口舌痰包。【病因病理】本病乃水液停滞,久郁成痰饮,乘火流行,结于舌下而成。紫珍集痰包说:“此证因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成泡肿。”【临床表现】症状舌下包囊,初无自觉症状,渐渐增大,可有轻微胀痛,不断流涎,甚则妨碍饮食及言语。检查病初起,包囊如鸽卵,窜至舌下对侧。表面光滑,按之柔软,呈淡蓝色,穿刺有蛋清样黏液。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口底血瘤相鉴别,血瘤表现色泽正常或呈淡兰色,压之体积缩小,压力去后立即复原,穿抽有血样液体。【辨证论治】证候舌下结肿如包,渐渐增大,外表光滑,淡蓝色,按之柔软,一般不痛,肿胀较甚,则感胀痛,并因舌体运动受影响,而妨碍说话和饮食。证候分析痰饮乘火凝注舌下,则结肿如包,呈淡蓝色;证属痰饮,包囊内含黄痰,则按之柔软,一般不痛;痰饮受火毒熏蒸而阻塞经络,津液输布不畅,故渐渐增大,有胀痛感,妨碍饮食及言语。治法清热燥湿,除痰散结。方药加味二陈汤。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薄荷清热散结;黄苓、黄连清热解毒,苦寒燥湿。若兼邪热侵袭,痰包呈淡红色,肿胀疼痛,可加银花、蒲公英、竹茹、夏枯球以清热化痰软坚。若痰包术后反复发作,外观呈青紫色,舌下青筋粗大,触之较硬,证属血瘀阻络。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其它治疗】1 .外搽:痰包未溃前可用冰硼散搽之,以消肿止痛。2 .手术:用消毒刀针在痰包中部刺破或切开,挤尽黄痰,拭净,撒以珠黄散,清热解毒,生肌收口;若反复发作者,可行手术摘除。【预防调理】1 .少食辛辣、煎炒、炙燃等食物,以免痰湿内生。2 .防碍言语进食者,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自学指导】1 .舌下痰包系舌下腺导管阻塞,分泌物潴留所致,是一种潴留性囊肿。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痰饮乘火凝注舌下而成。2 .本病典型症状是:舌下肿物大小变化不一,进餐后稍增大,穿抽可有蛋清样液体。3 .治疗主要以清热化痰软坚为主,方用加味二陈汤,手术治疗亦是临床常用方法。【参考资料】1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舌下腺导管炎症、涎石、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缩窄或阻塞,腺体内的涎液停滞在被阻塞的近心端,充盈膨胀所致。2 .辽宁中医杂志1984年第5期“二陈汤合消爆丸治愈舌下囊肿一例”:陆氏认为,舌下腺囊肿系痰浊流注积滞经络而成,临床采用法半夏12g,陈皮4g,甘草3g,茯苓、海浮石各15g,贝母、桔梗、丝瓜络各6g,牡蛎30g(先煎)。服2剂后加昆布、海藻各12g,牛膝9g,5剂后肿物消失。【复习思考题】L何谓痰包,其病因是什么?3 .痰包的典型症状如何?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医:痰包的诊疗.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