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将不同成分矿渣这一因素也作为一个变量.docx

    • 资源ID:687993       资源大小:22.1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将不同成分矿渣这一因素也作为一个变量.docx

    (I)将不同成分矿渣这一因素也作为一个变量(之前试验中出现了不同成分矿渣的强度、凝结时间等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2)对花岗岩石粉:A、需对花岗岩石粉进行成分检测,其中可能存在CaCO3等杂质。根据水泥厂化学全分析法测出的成分如下:项目0.90%93.29%1.02%1.94%0.85%0.74%花岗岩石粉LossSi02A1203Fe203CaOMgO总量不足100%,为98.74%,且其中的杂质未检测。石粉细度:l8(0.08mm筛余),比表面积:588/kg(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大于300/kg),绝对密度为2.768gcmB、上周提到硅灰与石粉的化学性质差别较大,主要是从课题组同学所做RPC试验得到的启发:该方案以石粉取代RPC中的水泥(碱激发水泥)、硅灰两种胶凝材料,制作碱激发石粉RPC(低成本)序号7d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7d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14d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14d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28d自然养护抗折强度(MPa)28d自然养护抗压强度(MPa)蒸压养护抗折强度(MPa)蒸压养护抗压强度(MPa)(1)050.65068.2069.60116.9(2)051.5073.5075,0110.775052.63072.4076.73095.99(4)046.23061.2067.5089.32(5)041.15055058.7067.99表一序号蒸压养护抗折强度(MPa)蒸压养护抗压强度(MPa)(1)0126.19(2)0131.17(3)0139.29(4)0125.34(5)098.6表二注:(2)、(3)、(4)、(5)组的石粉取代量分别为5%、10%、20%.40%;石粉取代的是胶凝材料(水泥+硅灰),取代完胶凝材料后,剩余的胶凝材料质量比按水泥:硅灰:1:0.3的比例进行分配,(1)是不含石粉的,表一水泥配方即为暑假所做的碱激发水泥配方(矿渣:粉煤灰:NaOH=82:10:8),表二的为将水泥换为普通硅酸盐水泥(525),其他因素都不变可以看出,碱激发方案中,石粉掺量增大时强度下降幅度较大(蒸压养护方式时)。暑假曾经做过碱激发石粉的实验,强度也很低。另外,在以往的文献中多提及将花岗岩石粉作为混凝土某成分添加使用,很少看到将其作为胶凝材料作为研究内容,是否也与其在正常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有关。关于二者化学性质的系统比较目前还未找到,但提到的“二者细度不同从而造成的性质差异”有相关的理论:某文献T以纳米Si2(平均粒径15nm)和硅粉(平均粒径18Onm)作为比较对象,二者都为无定型物质,但它们的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是两者表面效应的差异,随着微粒粒径的减小,比表面积和表面原子数急剧增加,表面原子配位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的悬键和不饱和键,使之处于较大的热力学不稳定态,即这些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有关纳米微粒表面形态的研究指出,随粒径的减小,表面光滑程度差,形成凹凸不平的台阶,这就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接触面,因此两者在水泥浆中的反应机理也就不一样。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颗粒的粒径,可以提高反应的程度。之前所采用的物理方式(机械磨制)就是这个原因。关于花岗岩石粉和硅灰的比较。我认为二者细度不同,其微观结构就存在了差异,造成化学性质的差异。硅灰中的二氧化硅为无定形态,一般具有较高火山灰活性,但关于石粉的特性尚未查到相关资料。二者的实验对比学生还未实施。2、关于开题前的问题对初步确定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钠盐碱激发水泥的制备与力学性能初步研究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A、 关键科学问题有哪些?答:1、探索并解释中性钠盐碱性激发剂的制备原理2、探索并尝试解释中性钠盐作为通用碱性激发剂与不同胶凝材料(单一及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反应原理3、对石粉活性有效激发的方法尝试与理论解释B、 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的创新之处?答:内容上:1、讨论并尝试得出中性钠盐碱激发剂的配制原理及配方2、拓展中性钠盐型碱激发水泥的胶凝材料,从传统的矿渣(已有人研究)拓展为矿渣、粉煤灰、及其复合胶凝材料体系,讨论不同胶凝材料对性能的影响3、改变传统的利用石粉的方式,将其作为胶凝材料来考虑尝试,尝试碱性激发石粉的方案并讨论其原理研究方法上:结合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理论和碱激发水泥理论,即二次水化理论,进行方案设th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结合的试验手段。C、 关于中性钠盐型碱激发水泥的研究现状(内容较多,仍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待总结)D、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本身的可行性是什么?答:理论可行性: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强碱型碱激发水泥的研究已较多,并积累了一定理论基础实施可行性:课题组长期从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课题组与企业合作,并建有较为完备的水泥实验仪器;学校测试中心具有较多先进微观测试设备,为实验微观研究提供了条件。前期预实验准备:已对中性钠盐型碱矿渣水泥进行了相关试验,积累了一定经验,实验数据说明了其具有一定可行性E、 哪些环节有从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上开展研究?答:1、在中性钠盐碱激发剂制备过程中,需对水化产物进行研究,以确定二者的最佳配比(硫酸钠:水泥熟料)2、研究不同胶凝材料(已找出其最佳配比)的水化机理时,需对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3、研究养护制度影响时,在同种材料不同养护制度下的产物时,需对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进行测试,参考文献1陈荣升,叶青.掺纳米Si(h与掺硅粉的水泥硬化浆体的性能比较J.混凝土,2002(1):7-10.

    注意事项

    本文(将不同成分矿渣这一因素也作为一个变量.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